我要留在华西

健康   2024-07-22 08:45   美国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一个外国人,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月,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大爱与精湛医术。他不仅有一个中文名字,更有一颗服务华西地区人民健康的中国心。他就是加拿大外科医生Ralph Edward Outerbridge,中文名姚守仁。他在离开发生巨大变革的中国前的最后11个月,经历了怎样的波澜?三十多后他重回华西,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永远的华西】向你推荐邓长春先生讲述姚守仁与华西医院及华西前辈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我要留在华西》。



引言:

我们记住了不远万里为华西地区人民健康服务和华西近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启尔德、甘来德、莫尔思、林则、谢道坚、毕德生等,但还有几十位年轻医生用大爱和精湛的医术前仆后继地服务于这里的人民。其中一位加拿大外科医生Ralph Edward Outerbridge(中文名字:姚守仁)19389月在中国全面抗战最艰难时由加拿大启程,经香港-越南-云南到成都,在仁寿、荣县、自流井(现自贡)和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服务。

这篇文章《我要留在华西》仅仅讲述他服务的最后11个月的一个故事。


我要留在华西

记姚守仁医生的《最常见的骨折及其治疗方法》

邓长春

随着中国虎年(1950年)快要到来,成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姚守仁(Ralph Edward Outerbridge)医生敏锐地意识到即将在中国发生的变革,他预感自己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和医院的第二个任务期会提前结束,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医学院学生和年轻的住院医生。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的医学生,以便在他不得不突然离开时接替他的工作。

华西后坝协中北路106号住宅小楼的灯光几乎彻夜亮着,姚守仁在紧张和精细地绘制各种骨折的治疗图片,他要把自己留在书里,留在华西。

姚守仁的家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校园106  朱迪思提供

午夜,当虎年春节(1950217日)传统的鞭炮声响起时,十岁的女儿朱迪思(Judith)跑到书房想拉父亲去放鞭炮,她看见父亲在台灯下慢慢地合上了书稿,长长地缓了一口气,他为学生留下的最好的礼物已经完成,这一幕场景在朱迪思的脑海里保存了74年。

2024121日下午3时我和儿子应邀到朱迪思家,她将提供一些她父母在华西工作时的写作和收集的一些历史资料。

朱迪思在她家客厅向我介绍她父亲的著作《最常见的骨折及其治疗方法》 邓鹏拍摄

当她拿出这本书时我非常惊奇,因为六年前我整理父亲翻译的朱迪思的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 Outerbridge1938-1951年的日记《Beyond The Moon Gate》即(月亮门之外),我就知道了这本书。

我就是从这本书认识了朱迪思女士 邓鹏拍摄

这是姚守仁在华西著的最重要的一本治疗骨折的专业书,是他在离开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前为学生以后学习和治疗病人用的骨科专业书。

可能现在仅存这一本了,是华西医院骨科史的重要实物。我本来希望朱迪思把实物捐献给华西医院院史陈列馆,让书回到它的出生地,然而,朱迪思只同意把书借给我扫描。原书她要保存,我非常理解她对父亲的感情。

我很想知道姚守仁医生是怎样指导华西协合大学医院的沈怀信、邓长安、黄安华、邓显昭、丘禔光、敬以庄、庄贻信、安世源、叶宗典、董瀚基、郑义忠、罗德元、王浴生、戴保民、曹振家等年轻医生。我还想知道姚守仁为什么要出这本书给学生?

我从玛格丽特的日记中读到:

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里的人们,更爱他的学生。

我走了学生怎么办?住院医生怎么正确地治疗病人?病人怎么办?好像有几百双眼睛看着我,我在犹豫,我要留下来。

我们已经决定留下来尝试共产主义。感觉比以往更强烈,但我们不能像世界上其他民主国家那样,把头埋在沙子里。

不行!

我家的佣人(参加了华西佣人工会)无时无刻在偷听我家人的谈话,工作也一塌糊涂;

我资助的医科女学生Rosalie Den在威胁我的女儿,在大学生的会议上举报我们

中国同事已经不敢来我家了,形势逼迫我做出离开的选择。

生活的拮据,女儿们的教育(加拿大学校已经关闭)迫在眉梢。

我已经按军管会的要求提前一年在成都报纸上登出与我有债务关系的人了结经济债务的声明。

我的思想认识已经交给学校,学校认为有中国同事能替代我的工作,同意我离开中国。

我要把这本书变成我留下来!

我从这本书的前言读到:

这本书是自己的学生准备的,年轻的中国医生可以将其作为治疗指南,在他们的医疗实践和医院病房中指导他们治疗最常见骨折类型的病人。我试图使用简单的英语描述那些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还选择了一些从更容易获得的期刊中摘录的参考文献,放在每个章节的最后指引读者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够激发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旅途中的进一步阅读,并成为他理性治疗病人的指南,那么它的目的就实现了。

在中国西部,繁重的体力劳动,普通劳动者劳动保护意识淡薄和战争的伤害使骨伤成为一种常见的伤害,医院每天都要救治这些病人。

2024615日星期六下午2点半我再次来到朱迪思的家,想进一步了解他父亲当时是想留下来继续在华西教书还是离开?她说:1949年底,父亲得到的消息是毛泽东当时的讲话是要保护他们这批人的人身安全。消息来自: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英文版)的第七章外交政策 第五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保护在中国的守法外国侨民。

 

朱迪思提供父亲保存的英文版【共同纲领】

朱迪思讲:父亲为了对学生负责和对医学院工作的承诺,非常想坚持留在华西大学医学院完成使命。然而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他们的身份也由医生、老师戏剧性地变成了帝国主义分子,甚至发生了在华西大学广场(后来的二广场)大会上佣人蒋大爷(Chiang Ta-yea)公开指责父亲,另外一些佣人又站起来大声感恩父亲的情景,现场一片混乱。

1950623日,姚守仁的书已经印好出版,他在医学院四年级学生最后一堂课时给他们人手一本。

195010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外事部门对在华西的外国人进行第二次重新登记,姚守仁家的【居民证】续期为一年(因为是医务人员),到期后必须重新注册。

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和牙科学院总院长启真道(L,G., Kilborn乞求姚守仁夫人玛格丽特再坚持这一年。他觉得中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出路。他从个人角度向玛格丽特求助。玛格丽特日记中写道:我真的认为看到年轻的血液离开会让他(启真道)心碎,但我告诉他,这次他可以和姚守仁直接谈谈,我绝不会影响他的决定。如果姚守仁留下,我会回加拿大,并兑现母亲对女儿们的承诺。

大学医学院院长曹钟樑(Clifford Tsao)和外科教授杨嘉良(Bert Yang)非常坦率地表达了对于姚守仁的看法,说:虽然不愿意看到姚守仁离开华西医学院,但确实觉得时候到了。两人都表示感谢姚守仁对大学的贡献。曹钟樑写了一封信并立即送到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外事部门,表示姚守仁已经完成了他在大学医院的工作,华西大学非常感谢外事部门在姚守仁的离境许可上给予的延长时间,以便姚守仁可以完成最后的工作。

最后时期:

姚守仁尽力地指导年轻医生做手术,下面的照片是姚守仁在华西医院手术室指导几名医生和护士对一名病人的手臂进行克鲁肯贝格方法(The Krukenberg Method 手术的场景。

现在是姚守仁的首席住院医生的沈怀信(Stephen Shen),也一直做得非常好。在姚守仁不在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做了两例克鲁肯伯格(Krukenberg)手术。

克鲁肯贝格的方法是在手掌被截除后,将两块前臂骨制作成两块可移动的骨头,然后连接到肌肉上,这样就可以握住和使用筷子了。在一个还不能制造功能性假肢(指)的国家,这种方法非常有用。

照片来自:Ralph and Margaret Outerbridge家庭档案 朱迪思提供

姚守仁非常忙碌,疲惫不堪,除了安排他离开后骨科的工作,学生们还要求他在离开前完成一系列讲座,这需要三倍于正常的教学量。医院重要的手术都要求姚守仁在离开前进行。

其中两例比较特别,第一例是共产党官员,他的下巴被子弹穿过,需要骨移植。宋儒耀(华西牙科1939年毕业,后留学美国,获整形外科博士学位)让他帮忙进行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第二例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妻子患了脊柱结核,195011月他坚决要求姚守仁一定为他妻子作脊柱融合手术。但她的结核活跃期还没有结束,病人住院进行抗结核治疗的时间不足以完成其外科治疗以取得充分抑制复发的可能性,手术风险非常大。当老共产党员的要求未得到医院认可时,他就到姚守仁家来,一再要求姚守仁做。这种手术已经在华大医院有两次迫使医生在预期无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患者死亡后医生被监禁。姚守仁尽可能保护自己,让他签署所有可能的文件,准备好病人面临的死亡后对他的法律处罚。1124日姚守仁在华西医院做的这例大手术也是最后一例大手术做得非常出色。

姚守仁做手术的华西协合大学医院手术室场景

(照片来自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档案)

4天后,19501128日姚守仁离开成都回加拿大出港的最后通知已于昨日见报,他的病人已经很好地恢复正常了。

……

中国改革开放后,19822月四川医学院的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与西方医学界的联系终于恢复。

1982年曹钟樑、王永贵、方谦逊在加拿大 曹泽奇提供

离开中国36年后

1986年夏,姚守仁同三个孩子及朱迪思的丈夫Evan. Walker一道回成都,回到华西,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他的老同仁和学生从各地赶来与他会面,尊敬他,这是他退休生活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次深感满足的经历。

他也从不相信他和其他医学传教士在中国一生所做的事情会被遗忘。

他向华西医学院捐赠了各种仪器设备达数万美元之多。

1986年,邓长安教授在家接待姚守仁老师一家 邓眉提供

在华西半月的时间中,为师生讲学,做技术示范,亲切会见了曹钟樑(Clifford Tsao)博士和Lefty Dong博士以及邓长安(George Deng)博士,并允诺为华西骨科派遣6名医生去加拿大提供资助。对其他华西赴加拿大留学人员也热情照顾。

姚守仁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也不时说到要使华西医院的骨科水平尽量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接近。

199088日姚守仁在加拿大温哥华逝世,终年79岁。

他的数百封原始信件现在存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John Munro藏书中特殊收藏,永久保存他1938-1951年服务华西医学的历史。

姚守仁医生的爱将永远留在了华西!

-------------------------------------------

姚守仁 (Ralph Edward Outerbridge)简介:

Ralph Edward Outerbridge医学博士,加拿大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1911919日出生于日本神户,其父亲是加拿大卫理公会在日本神户的传教士,日本关西大学(私立大学)校长。姚守仁在神户的加拿大学院接受早期教育,18岁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1936年毕业。1938年前往中国华西地区医疗服务,曾担任荣县、自流井(现自贡)仁济医院院长,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教授。

1948年冬,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大楼前的部分教师、医生和护理人员合影,姚守仁在最后一排右上角。廖志林提供

他在19501128日离开成都回国。

他是国际上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先驱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后,1986年夏,他又回到华西医院讲学,捐赠骨科医疗器械,帮助建立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交流渠道。

199088日在温哥华逝世,终年79岁。

------------------------------------------

后记一:

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全书扫描、翻译成中文。逐字逐句读下去让我这位非医学专业的普通人也能读个大概,可以想象姚守仁的用心,他的身影仿佛不断地出现在书页中---我留在了华西

本书由骨科学的18次讲座内容共29项专题组成,全书共105页,其中:文字有56页,配图47张,封面和封底2页,书的外形尺寸:253mm X 185mm

《最常见的骨折及其治疗方法》封面


目录

1950年春姚守仁写的这本书的前言


讲座 1  最常见的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股骨颈部的外展骨折和内收骨折


股骨髁部的单侧骨折


后记二:

我经过两年多的寻找,今年找到了当年姚守仁做手术的洗手护士—杨泽君嬢嬢,她已经97岁了,身体相当好,能独自走路,头脑清晰,眼睛能看手机微信,能微信语音,谈话也利索,仅仅听力稍差,最近一家四代人还参观华西医院院史陈列馆。

杨泽君2024年07月02日  郭勇强提供

我在微信上问:“杨嬢嬢你见过当年姚守仁做手术吗?”杨嬢嬢直接说:“我就是Outerbridge医生的专职洗手护士(亦称器械护士),他做手术都是我洗手,他要求非常严格,不容许我们有一点点不符合手术规范的行为。那时,他的手术助手医生就是沈怀信。”

哎!我终于找到姚守仁医生做手术的直接见证者(还健在的),太好了。

杨泽君嬢嬢是1948年成都仁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毕业,在华西医院手术室工作,与我妈妈萧淑芳(她们叫萧芳)、张美光(张光儒教授的妹妹)、彭学清是同事。

1948年夏,成都仁济护士学校毕业生照,左6 杨泽君,地点在华西坝护校院内 李晖提供

前排左3杨泽君  李晖提供

我会将杨泽君嬢嬢的故事讲给朱迪思听,让她知道华西医院还有一些老人没有忘记她父亲,还有一批年青的老人在讲述他父亲在华西医学服务的故事。

邓长春  

2024630

于墨尔本


作者简介:

邓长春,1951年成都华西坝出生,华西子弟。1980年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工学院)毕业,华西坝文化的寻觅、学习、传播者。








文字编辑:幽兰

责任编辑:在水一方

预览审阅:三江五湖






(向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征稿启事】亲爱的朋友, 我们很荣幸有您成为了我们的读者。我们更诚邀您投稿,成为我们的作者! 
“永远的华西”一直致力于医学及其他科学的宣教以提升公众科学水准;刊登人文作品以提升公众文化道德素养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您的作品一定会在此构织更美的盎然盛景。
具体投稿要求:
投稿请扫码关注《永远的华西》,后台联系编辑, 或请寄投稿邮箱 yydhx@qq.com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请在来稿中附上您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还有您的联系方式(微信、邮箱等)。
和我们联系确认采用之后, 在《永远的华西》发表之前, 请不要再向别处投稿或在微信群内发表, 以免被人侵权。如在投稿之后半个月内未接获采用确认通知,可自己另行处理。










永远的华西
我们的宗旨是:传承华西历史,传播华西文化;表达华西人的情感, 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报道医学领域最新进展; 分享医药卫护人文历史,介绍华西及其所在的地缘文化及历史。凡在华西/川医工作、学习、进修以及生活过的皆为华西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