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平论聊到反智主义

文摘   2024-12-07 08:18   加拿大  

如果说“地球是平的,球体模型是多年来的巨大阴谋”,你会相信吗?


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麦哲伦航海已经是16世纪的事情了,时至今日,地球卫星也拍过无数张地球的照片,为什么还有人相信地是平的呢?


但这正是在美国正在发生的事,美国民调机构YouGov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美国人对“地圆说”持怀疑态度,每5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是“地平说”的忠实信徒。


科学并未真正消灭愚昧。伪科学言论之所以如此普遍横行,这和传播者的利益驱使以及受众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


但地平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地平论并不一定发生在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的地方,反而可能一些发达地区更为盛行。同时,地平论支持者也不一定不相信科学,地平论有它系统的证据支持,以及对地球论的一整套质疑。


用教育程度、科学思维来解释地平论现象显然是不够的。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浅聊一下地平论现象背后还有什么深层原因。



 1.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否能被掩盖?




我们每个人可能对真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地平论者眼中地平论是真理,而地球论者则同样坚持地球论才是真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理呢?


简单来说,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但“四海”的范围可能会扩大,人的观察也可能会越来越精微,真理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真理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一遛。绝对真理的追求可能有些遥不可及,但相对真理却真实存在,它们经历了人类文明的漫长沉淀,形成知识。比如,地球论、日心说形成之初都不是主流文化,但为什么终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因为它们会越来越符合人类更先进的观测。


而所谓的谬论,则经不起检验。比如,燃素说曾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久,但在大量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实验过程中,拉瓦锡终于会发现科学的燃烧本质。


真理很难被掩盖。就如同《楚门的世界》中,那些用以欺骗的演员、道具总是会露出破绽,楚门的观察和判断迟早让他发现世界的真相。


也正如林肯所说,“可以在部分时间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骗部分人,但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究竟是地平论还是地球论,很容易在事实面前一见分晓。


 2.信息如何影响人的世界观? 




知识来源之一是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一个人周围的信息决定他最初的认知,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则影响他世界观的形成。


在几千年前,地平论是主流的地球模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从小就接受地平这一信息,并且大家也没有发现不符合日常观测的现象,那么,“地球是平的”就是大家的真理。


同样,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意识比较强的环境,那么他的世界观就要受到宗教的影响。在基督教中,有些人根据《圣经》中一些经文来认为地球是平面,并且被穹苍所覆盖。他们认为这样更符合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计划。在伊斯兰中,也有一些人根据《古兰经》中一些诗句来认为地球是平的,并且被七层天空所包围。他们认为这样更符合真主的伟大和智慧。


这种信念延续到现在,也就为地平论提供了支持。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宗教的优先级可能高于科学。坚持或恢复地球是平的理论,可以是一种反抗或保守的立场,一场关于科学的争辩只是宗教矛盾的表现形式,成为他们宗教或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3.权威的信任危机 




通常,我们对权威的态度总容易倾向于信任,因为我们获取知识的精力是有限的,也不是任何人都有条件或有必要一一检验那些被广泛认可的规律。因此,有时选择相信权威,这可能是快速有效掌握规律的方式。


但在对待真理的态度上,地平论者并没有选择权威,他们认为权威会发生垄断,只有时刻保持独立思考和对权威的警觉才能距离真理更近。因此,他们呼吁大家不应该相信任何机构制度或权威,人们应该自己去研究,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权威的信任危机正在上演。


德州理工大学的兰德鲁姆说,“这实际上不是教育问题,实则是对当局和研究机构的不信任。(这)似乎基于阴谋论心态和某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这种信念看起来很像过分虔诚的宗教信仰,但不一定与某种宗教直接相关”。


兰德鲁姆赞成,根本问题在于信任而不是物理。“我们科学界以及整个社会,确实应该弄清楚,如何才能重新建立起对我们组织和机构的信任。”


选择地平论,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科学家乃至科学本身深深的不信任。


4.关于质疑 


耶稣光


地平论者提出了一连串关于地球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太阳下方会聚焦光斑?为什么只有月亮有月相,而其他行星没有行星相?为什么我们的星空几千年来永不变化?为什么太阳的光线是散射状的?如何解释耶稣光现象揭示出太阳的真实位置?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大概多数人都会一时语塞,更不一定会认真寻找答案。所以,有时候,在地平论者身上能看到一种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质疑。


我想,也许习惯质疑总好过人云亦云。但是,我们再仔细考虑考虑,质疑精神是不是毫无条件的值得鼓励?任何人对任何知识发起的任何质疑都应该被提倡的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质疑的前提应该是学习,一定是先学习、后质疑,也就是要先完成质疑的资本积累。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领域。比如说,如果要质疑光速不变,那就应该以物理学基本知识为前提,了解光速不变的理论前提和推导过程,指出其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在实验中发现反例或与理论不符之处,等等,这才构成一个有效的质疑。


那些老师才刚开口讲话,就一个劲儿打断质疑的做法,实在不怎么智慧。


 5.容易质疑的人也越容易盲从 




“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容易产生质疑的人,尤其是质疑多于思考的人,其实也更容易变的盲从。本质上,只是从一种盲目进入到另外一种盲目罢了。比如它们更容易进入宗教体系,或者变相的个人领袖精神世界。


这一点,你可以从周围的一类人中发现端倪。那些热衷于传播阴谋论的人,在说着让你不要相信这个不要相信那个的同时,实际上,别人说什么他都信。


地平论支持者们还存在很多共同特点。比如,把小概率事件和当作事实的全貌,不相信知识、学者,甚至教育,爱说“不可信其无”,容易端起读书无用论或者唯利益论,等等。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他们的求证过程明显出现了问题。比如,地平论者认为要相信眼见为实,但事实是,“眼见为实”只是检验真理过程中最极端特殊的情况。他们几经求证,但最后还是继续这种坚持和质疑,那只能让人联想到失智上来。


 6.反智主义、民粹主义 




如果说失智是一种能力的缺失,那么反智则有不同。反智的主观立场十分鲜明。


“反智主义”其要义有二:一是对智性、知识的怀疑或反对,认为智性、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二是对知识分子的轻鄙甚至敌视。


反智主义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回忆一下, “指鹿为马”、“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都得有反智者们的广泛参与。


我们都知道,要区分鹿与马并不是难事。他们当然并不是简单的愚蠢,而只是在利用某种心理在政治上达到一定的效果。地平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颇具反智主义这层意思。


地平论支持者的重要特点表现为对权威的盲目反对。这种态度完全可以平移到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来。在他们的思想当中,所谓永恒客观的真理,也无外是由权力决定的真理,且真理只为少数精英服务,他们会为了挑战而反抗。这种反抗是一种将少数精英群体于整个社会孤立起来的对抗。某些民粹主义也就是这样来的。


曾经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反智’的思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更有独特时代的烙印,与民粹主义难分难解,最终陷入民粹的洪流中。”


“反智”本身有其功利的属性,反智者也不尽数真正“反智”,他们中的部分,也并不一定真正坚持地平理论,他们的质疑也不完全只针对科学领域。其实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态度的表达。



END



大老李聊数学
“大老李聊数学”(喜马拉雅FM自媒体节目)粉丝公众号,不定期发布节目相关知识,讨论各类趣味数学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