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游戏乐趣的人生-席德·梅尔回忆录延伸故事(连载1)

文摘   2025-01-10 08:34   加拿大  

前言


最近翻到一本好书,主标题是《席德·梅尔的回忆录!》,副标题是《我的计算机游戏人生》。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电脑游戏设计师席德·梅尔。连夜看完,觉得意犹未尽。心想一定要介绍给大家,但不保证会烂尾。

你会奇怪,王大叔我的公众号从来介绍的都是不插电的桌游和益智玩具,从不涉足电子游戏,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来讲这本书呢?

先说下我自己,我不是一直不碰电子游戏,而是从小就玩。超级玛丽、坦克大战、俄罗斯方块这些都是我的最爱。 

后来迷上的是赛车游戏(比如极品飞车和暴力摩托),足球经理游戏系列,BSW上的Power Grid以及玩抽象游戏(如tantrix)。

我觉得好的游戏,无论是面对面玩或者线上玩,都是可以的,没有好坏。但是在当今大部分爱好都线上化之后,如何在线下找到同样或者更好的快乐源泉,这才是我想在这个公众号里面和大家分享的。


所以我想分享的不是他设计的电脑游戏,而是他自己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设计理念、思路,还有经历过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业余设计爱好者和普通玩家,我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当然,他写的八卦内容也是要分享的。


要知道桌面游戏和电子游戏在设计理念和过程方面都是相似的,至少在著名的游戏设计书籍《游戏设计梦工厂》里面是这么表述的。在席德的自传中也提到了一些桌游移植案例。 

在写本文之前,我已经写了好几本书籍的读后感,包括乔布斯传(链接在此),马丁·加德纳自传(链接在此),魔方发明人鲁比克自传(链接在此),Hex游戏的故事(链接在此),未来可能还会再写任天堂及雪乐山(Sierra-Online)游戏设计公司肯·威廉姆斯(Ken Williams)的故事,以及上文提到的《游戏设计梦工厂》。 

同时,推荐自己看过的美剧《Halt and Catch Fire》(奔腾年代)。这部戏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计算机软硬件、游戏相关的创业史,故事讲的非常精彩,值得好好看一遍。

席德·梅尔是谁?

几个关于他的事实:
1. 他有荷兰和瑞士血统,出生于加拿大但成长于美国。他会说瑞士德语。他于1954年生人,和威廉姆斯同岁,比乔布斯早一年。
2. 截至2024年8月,他设计的Civilization文明系共卖出了7.3亿份。(数据来源:wikipedia)
3. 1999年他入选美国互动艺术与科学学会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的名人堂。唯一比他早的是1998年入选的来自于任天堂的宫本茂。

他对于游戏设计的理念:

1. 游戏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制作有趣的东西,而是找到乐趣。
2. 一旦你剥离出决策当中最有趣的部分,你便能够为玩家创造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又能令玩家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亲切的熟悉感。

大学年代
1971年席德进入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和数学双学位,但后来被编程吸引,转到了计算机科学。那时他们在一台IBM360大型机器上学习课程。
图片选自威廉姆斯的自传,毕竟他们是同时代的人,而威廉姆斯的书里面有比较多的图片

用Fortran语言在穿孔卡片上编程,看着别人把卡片塞进读卡器。

图片选自威廉姆斯的自传 

再过10分钟走到另一张桌子那边收取结果。

图片选自威廉姆斯的自传 

早在1975年他就设计了井字棋的程序。没想到这个经典桌游成为了他的游戏设计人生起步。

而在同一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用了1914年获得专利的Tinkertoys拼凑出机械化的井字棋机器。 

玩具真的是人类灵感之源。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就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他设计了很多镶嵌玻璃,最早的灵感也来自于福禄贝尔玩具。

同时期其他人在做什么?

1971年乔布斯在高中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未来的合作伙伴沃兹尼亚克。72年他入读里德学院。而威廉姆斯在1971年已经遇到了他的真爱Roberta。

Roberta实在是太美了,可以没有席德的照片,但不能没有她的照片。 

未完待续

下一期会讲述席德的冒险开始。 

请大家多多点赞,转发朋友圈。另外王大叔的小红书开通账号了,里面有几何拼图造型和更多好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请在小红书搜索:木头人王大叔。    

如果你想要微信联系我,可以在留言里面把你的微信号留下,我会加你。  


大老李聊数学
“大老李聊数学”(喜马拉雅FM自媒体节目)粉丝公众号,不定期发布节目相关知识,讨论各类趣味数学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