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曾有过属于自己的清明节。
这意味着已过半生却还站在「成年」的门槛之外,那份责任与义务有人替我承担着呢。
小学四年级,爷爷故去,在离开家乡之前,清明时节,父亲总是叫上我,跟着去上坟。
记忆里的四月初,总会飘着些小雨,乡间的小路越走脚上粘的泥越多。那坟茔就在家不远处,掩映在成片的油菜花田里,历经一冬,有些倔强的杂草冒头了,清理之后再添点新土,仿佛像是扫除与另一个世界通话信道中的障碍。
我在一旁木讷的看着,直到随着父亲弯腰蹲下,打开扎好的黄纸与冥币。父亲不抽烟,否则应该摸出一包爷爷爱的「大前门」,陪一根,聊起来尽兴些。
他只摸出一盒火柴,旷野的风总是很大,亮起又灭,尝试几次失败后,示意我挡着点。爷爷看了,定是会说——「鬼小揪,一点用没得。」
烧着纸说着话——吾爷啊,给点钱你那头用用哦,别省哦,该花花,该穿穿。小磊(我的乳名)也来看你了,快上初中了……
这就是递话头了,于是我有样学样,也说些劝慰阔绰的话。
再磕四个头,这坟就上完了,回头看着墓碑前插着的代表我的那根「哭丧棒」,总觉得是自己命运终点的航标。
实际上,穿过坟茔再走一里地到达的「小陈庄」,才是这几十年来我和爷爷的意象中反复出现的地方。
童年的夏日傍晚,他带我去那看露天电影,要走过的窄窄小路,两旁是农田,恰好是现在安葬他的地方,也是整个村子过去的人安息之所。
放着大概是《燕子李三》、《大决战》之类的电影,中途我一般就撑不住了,困意袭来,可又老实的很,不似别家孩子跑到荧幕前,惹来一阵斥骂。
爷爷会跟我说,快结束了,快结束了,回去吃好东西呢。
我说有哪些好吃的呢?
他说——麦乳精啊,酥饼啊,鸡蛋糕啊,早上呢,再叫你奶奶摊点鸡蛋饼。
我就精神起来了。
那些都是他的五个闺女逢年过节孝敬他的,奶奶总是把这些好吃的藏到我们孩子找不到的地方。
我有时候都怀疑姑姑们会叮嘱老人——这么大岁数了,你留着自己吃哦,别都给小揪们吃的了。
我之前不懂,大人小气哦。
后来想想,是爷爷这辈子没吃过好东西,小孩日子长着呢。他大概在去世前还干农活。寒露霜降牛入屋,清明谷雨牛出屋。爷爷领着大黄牛,去耕田播种,开始又一年的劳作了。
那些露天电影嘛,一般是村里老人过大寿时,儿女请来放映的。
在散场回去的路上,我惦念着好吃的,嘴也甜起来了——等你过寿了,我也给你放电影。
爷爷哈哈大笑,在他长眠之地旁的小路上。
我意象里反复出现鸡蛋饼,放足了鸡蛋和小青葱,土灶里的火旺盛,味道随着烟囱刺破晨间的雾霭,爷爷吃完,给牛套上犁头,我闻着香味起床,日落之后,见他回来。
高中之后,不在乡里住,清明就没去上坟过,所以我说没有属于自己的清明节。
我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去到那唯一能与故人对话的场所,因着自己的想法,去倾诉,去祭奠。我被领着,我看着,我是这种仪式里排序靠后的一个。我总觉得若有这份特定的责任,那也有父亲在应承着,他会将我的近况念叨着,让爷爷勿念。
我还不曾有过属于自己的清明节,这当然也是一种幸事。
前几日,看报道,说某地清明祭扫铺张浪费,别墅纸马,极尽奢华之能事。
我想想嘛,人这一生,草木一秋,不过是了却自己的遗憾,长自己的面子而已。
这种对旧范式的层层加码或许不会延续太久了,大抵现在的人都会找到更直接与故去的先辈共鸣的方式。我先是看到「饿了么」时令系列的「清明篇」,三则短片讲述的恰好也是食物与逝者的关联。
儿子打开一瓶酒,与逝去的父亲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前是管着父亲少喝,现在是爷俩难得的一起喝。
生前高血糖的奶奶被儿子管着不能吃甜品,待逝去了,孙女递上小蛋糕,奶奶再也不怕了。
丈夫给亡妻带来生前爱吃的青团、拿铁、扬州炒饭,他终于不用迁就她,可以吃葱了,可也吃不惯了。
看完这三个小故事,我倒没生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怆。食可慰人,因「味道」而勾连的记忆总让阴阳两隔的彼此又靠近在一起了。他钟爱的酒啊、蛋糕啊、扬州炒饭啊,就是独特的指纹,区隔红尘历历所遇人海中的其他,又像是摊开的地图,让独家思念精准的达到,再与往事干杯。
往生的人,位列仙班也好,飘忽它界也好,总归是餐风饮露,带着他们爱吃的,爱喝的,雪沫乳花,蓼茸蒿笋,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在一起时,济济一堂,淡淡的欢愉。
我想到家乡已经有三个电影院了,我想到未兑现的露天电影的承诺,我想到庞大的机械取代了黄牛,那些都是很好的故事,可等我有机会再给爷爷上坟,我能想到的就是那碗黄澄澄的鸡蛋饼,是劳作的起点,是归家的信号。如今一起吃,再陪一根烟。
我们这一代人变了吗?
曾经的祭奠是纸钱,是规制的果品,它象征着不善表达的那一辈人,因循守旧,沉默不语,又有思念涌动。
而现在,就像在「饿了么」时令系列的「清明篇」里看到的,那份思念更具象化,更因着各自的记忆而不同。好吃的是食物,更好吃的是我们的故事。
我又在某个年轻化的社交平台看到一个帖子:
有个小女孩问——能不能给过世的奶奶牌位供奉小蛋糕啊?奶奶生前很多东西不能吃,吃了会痛风,我就是想让奶奶试一下之前吃不到的好吃的。
有网友回复——可以的,奶奶现在什么病都没有啦,她会吃掉小蛋糕的灵魂,然后你可以帮奶奶吃掉那个没有灵魂的小蛋糕。
另一个网友的回复更是「杀」我三次——可以啊,我给爸妈上坟都带的奶茶,因为我妈喜欢喝奶茶。
还有个网友回复——奶奶在下面到处炫耀:「你家里给你烧啥了?」「你怎么知道我孙女给我做了蛋糕。」
所以,我说,属于我们的清明节,有了更柔软的表达。
百年之后,若有亲朋老友来相看,且为我来一份「蛋白多多三文鱼能量碗」,别放酱。
思考题:你会带什么食物去祭扫?有哪些关于食物与故人的故事?你如何评价饿了么清明时令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