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舆论的枪口对准人性中最难泯灭的部分疯狂扫射,通常要引起警觉。
譬如「虚荣心」这玩意。人皆有之。
最近很多媒体抨击一种生活方式——有男男女女晒去到联合国打卡、演讲、吃饭的全套流程。
这事还上了热搜,网友们跟着起哄,这题我会啊——联合国名媛嘛。
坦白讲,如果我有机会走进联合国总部,也是要凹个造型,大拍特拍,然后再在朋友圈大发特发,九宫格都给它填满,再在一声声「表哥牛逼」中沉沉睡去。
我呈现了部分的事实——真的肉身去到了联合国,而不是横店影视基地。
我没告诉大家的是——我花了26美元。
也就是说,在大众还不知道联合国也有对外商业观光项目的窗口期,我得赶紧装个逼。
你要说我是骗子,说我是名媛,我是不承认的,我没有义务告诉你我花钱了,你不知道不能赖我。
过去联合国一直被打造成神圣与威严的存在,却很少有人告诉大众,它也有开放的、商业的部分。
我们换个视角看,联合国应该会感谢中国网红,他们带火了明码标价的「体验服务」,我感觉他们甚至不介意竖个牌子——我在联合国很想你。
我们舆论应该抹平信息差,选择祛魅联合国,而不是祛魅普通人或网红。你说他们在联合国凹人设不妥,人家转头去到北极追极光了,虚荣不止,步履不停,联合国不过是「道具」罢了。
细分析,用联合国「包装」自我,恰恰是媒体与大众的共谋——媒体包装联合国的神圣性,大众利用这种「神圣」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26美元就能展示「人生的高光时刻」,比费劲巴拉晒猫晒狗赢得的「点赞」、收到的正反馈可多太多了,完全是一种回报率非常高的投流行为。
至于媒体担心的网红透过这种「人设包装」再行「割韭菜」之实,我觉得有点像什么呢?像你吃第一个鸡蛋时,就有人担心你噎死了。
「精英人设」从包装到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联合国活动」不过是其中的一环,甚至不是决定性的一环,她可能还得租个劳斯莱斯,偷摸和马斯克合个影等等。直接得出晒联合国观光照片=割韭菜了,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偷懒。
以及,舆论简单的贴标签行为,反倒也让一些只是分享联合国一日游的普通人莫名受到了攻击。
我在小红书上还看到大量正常记录联合国实习、参会、工作的笔记,事实上这些内容越丰富,越能让人对联合国的光环祛魅。但是现在这类笔记下,也出现网友在留言区盖个「联合国名媛」的戳,扬长而去。
媒体与舆论在发表观点时应尽量降低信息噪音,善意为先。
我在某个平台看过一则视频——介绍坐飞机的全部过程。播放量近百万。
匪夷所思吧?
可如果我告诉你一个数据呢——中国仅有1.8亿人坐过飞机。
这就是表达的善意。
除了抨击利用联合国包装人设这种小众行为,还可以告诉海量没有坐过飞机的人,更海量没有美签的人,更更海量一天都挣不到26美元的人——联合国不止是议事的地方,也是欢迎全世界人民参观的目的地。
这就是表达的善意。
人心是不必祛魅的,指责虚荣心的手也指向了自己。
「虚荣心是一种虚幻的光芒,照亮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周围。」
这话是莱布尼茨说的。他数学、哲学、历史、政治样样精通,比黄磊还厉害,当然无需靠满足虚荣心活着。
可绝大多数人「照亮自己」已然很难了,「照亮周围」?这么重大的任务,还是交给路灯吧。
思考题:你怎么看联合国名媛?
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