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脱口秀创作原则,兼谈付航

科技   2024-10-25 13:45   北京  

先亮明身份。

鄙人早在2014年迷笛音乐节的舞台上就表演了自己的第一个专场,而有据可查的是,国内脱口秀厂牌「单立人」创立于2017年。

换句话说,我是中国脱口秀的OG,你可以理解为崔健之于中国摇滚。

希望读者们周知的是——我完全有资格对中国脱口秀说三道四,我能制冷,我可以点评冰箱。

脱口秀创作的第一大原则就是——真实。

这个「真实」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故事骨架真实,输出的情绪真实。

脱口秀区别于笑话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真实。

举个例子:

周奇墨曾说过一套关于机场餐厅点餐的段子,刻画了一个磨磨唧唧、患有严重选择困难症的乘客。

我在听的时候,就非常有代入感,因为我在现实中遇到过这类人,甚至某个场景中我就是这种人。

以「真实」来构建观众对段子的信念感是大前提,再用表演及文本技巧将情绪推到高点,从而让人会心一笑。

而杨波的段子,我们注意到,他极尽离奇、荒诞之能事,不为「真实性」服务,如果你能笑出来,我感觉他甚至不介意吃口屎。

所以,很多有品位、有阅历的观众蔑称他为「笑话大王」。

脱口秀的「金线」也在于「真实」。

因为「真实」不易得,从大家普遍经历过的、大同小异的生活中提炼笑点,是一门艰深的、富有技巧的学问。

我看过大大小小不下于30场线下脱口秀演出,有的演员讲的段子从第一句开始就无法让我建立起信念感——譬如算命先生、滴滴专车司机跟他们讲的事远远超出了人类实际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概率,大致相当于我在地铁一号线遇到钢铁侠和美国队长。

明显能看出演员是先有了预设的笑点,然后再编故事。既然是编,那就很难做到逻辑上的周全。

那么为什么有些演员会选择「编」呢?

首先是,没有生活。平平无奇的小人物过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生活,自然生活就无法给予他话题的富矿。像笑果系演员成名之后,更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了,而是过着一种商务的生活,从创作上来说,断奶了。

其次是,从生活中捕捉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情绪太难了。同样是996牛马生活,如何能从枯燥乏味的职场中拥有新颖的洞察,且远超同事之间的私下吐槽,这是要求特别高的能力,如果有的演员做不到,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把领导描述成一个疯子,一个色魔,一个傻叉,他只能从极尽夸张的人物塑造中建构笑点。这是一种偷懒,背离了脱口秀的原则。

好,文章马上进入深水区,甚至是有可能是激发读者们枪火交驳的口水区。

我们聊聊新晋喜剧之王付航吧。

我个人不吃付航那一套,因为他就属于我上文分析的典型的不为「真实性」服务的演员。

他所有段子里的事实大前提在我看来都不成立,极端架空的生活冲突配上极端夸张的演绎,仅从语言类表演层面来说是配套的,但从脱口秀层面看是低级的、肤浅的,有种浓浓的东方斯卡拉二人转的既视感。

他致力于打造的阶层差异、冲突的喜剧感,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来输出情绪,譬如一个保安遇到一个业主(日常中在普通不过的事了),不需要重点刻画业主是多么神经病、无厘头,保安又是多么的鬼马、卑微,不要进入纯纯偷懒的公式化创作舒适区,让观众只能笑这个人,笑这个人的癔症,笑这个人有多么的抽离现实,就像看到一个穿着济公破衫行走在CBD的怪人,这样的梗太便宜了,你要好好去讲一个简单的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有意思的洞察。

至于输出的「只要勇敢做自己,就总有人会来爱你」,这种廉价的、不可信的、经不起推敲的鸡汤实在不该出现在任何脱口秀的文本中。

如果一个演员知道类似的鸡汤能击中绝大部分盲目且疲惫的观众,且预感到大概率会成为上热搜刷屏的金句,这种媚俗且投机的姿态实在是难堪的。

你不能把一个脱口秀舞台变成TED演讲,一个有车有房的北京土著牢牢将「小人物」作为创作的母题,你是没有配得感的,是假的。

鉴于两档脱口秀节目的爆火,小红书上很多网友也开始晒出自己尝试创作的文本。

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么太假,不是真实的生活;要么真实的生活过于普通,可又没有建立起真实的情绪——愤懑的、难过的、委屈的等等。

如果你没有从真实的生活中激发出澎湃的情绪,那就不要创作了,因为技巧那是很后来的事了。

就说这么多,下面你们开始争吵吧。

思考题:可以预见很多读者会过来说,对,我也不吃付航那一套。我更希望的是,你附带理由。

你还可以看:

忍不住推荐一档播客

抖音还是太依赖辛巴了

他们就是看杨笠赚钱难受

三表龙门阵
以有趣抵御无趣,三表龙门阵致力于透过纷繁芜杂的公共热点,提供解渴、理性、独到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