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消失的附近

文摘   文化   2024-06-19 16:08   四川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

写在前面的话:

附近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活着扎根的地方。疫情几年让大部分人体会到附近很重要,甚至决定生死,从而终结了“诗和远方”的廉价的浪漫主义,因为到了哪里都有一个附近。所有人都需要选择附近,看清附近,扩展附近。怎么做到呢?也许第一步,是看;而看之前需要新的视角的刺激。

成都是我现在的附近,可是一场摄影展让我感到自己对附近的失明,虽然已经来这里生活七年,还有很多没看见,没有好好注视过。


6月6号我去了屋顶上的樱园,看“无法消失的附近”摄影展。摄影者叫勇哥,兰州人,疫情几年陪儿子奥斯卡来成都读书,陪着陪着他自己先交卷了。这次摄影展我觉得算是他成为新成都人的入籍仪式,来了四桌亲友团做见证,折耳根联邦俱乐部还特意做了一场免费的脱口秀助兴。


樱园前台的惠子小天使的现场记录


勇哥办摄影展是第一次,起源是他去年开始拿他的苹果15在成都街拍,发到朋友圈,点赞踊跃,就越发上瘾。直到有一天樱园主理人燕姐鼓动他办个展,并建议日敦社的沈冠英来策展。一桩好事就有了。







整个展览分为五个主题:忙,累,歇,闲,hi,好几百张的容量。我主要从忙这个板块挑选了几张我喜欢的照片,让大家略微品尝一下。勇哥说他的兴趣点是拍成都街头的劳动者。扫地的,理发的,算命的,送气的,快递的,卖气球的,卖鸡毛掸子的,摆小吃摊的,做装修的,卖廉价小商品的,卖肉的,屠宰的,开小杂货店的。还有快消失的,比如老式转炉爆米花的。


我喜欢这张照片里的清洁工,穿的周正,装备好,像个扫地僧。如果有一天我去扫地,我希望也是这个样子。


勇哥拍的绝大部分情景我是见过的,但是很少注视过。注视有魔力,可以看到看不见的东西。


这位大妈打扮得高级,和她的烤肉串对比很夸张。像个媒婆,业余时间烤串;也可能是喝喜酒出来,没来得及换装;或者,大妈平时就是这样,过日子过得像个样子。这个发髻有苗族风格。


勇哥有发现有意思瞬间的直觉,更有走上前、面对面、赤裸裸的拍下来的“厚脸皮”,让他的照片直截了当,算是街拍的暴力美学。他逼迫一些劳动者和你过了眼神,有了一种无法消失的对话性,让这些几乎没有声音的人说话了。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访谈了很多前苏联人,他们开口个个像天生的小说家。这位老人会不会也是这样的遗民,就差成都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找到他。


他们的工作基本不需要说话。我想起一句话:高端人口说话,中端听话,低端无话。


15号白天我约同学来樱园吃饭,再看了一回。白天,清静。这回我想到了我去世的外婆。我小时候暑假会去外公外婆家玩。外婆会做腌菜,拿去晴隆县城街头卖,卖了一毛两毛就立马转手给我,去其它摊摊上买糖吃。还好那时没城管,不然我的童年记忆就可能颠覆了。


这张照片两人神情隐现着尊严,右边男子换身衣服,像个亮剑里的军人。


爸爸像爸爸,孩子是孩子。


策展人沈冠英也是第一次策展。我喜欢这个题目。附近常常被忽视,不被看见。勇哥和策展人提醒我们:附近坚硬地存在着;我们的眼睛还可以有发现力;和昆德拉的命题角力的话,生活可以在附近。


我和朋友们幸运的是,燕姐、沈冠英、勇哥、灯灯之流组成了我们的附近,包括他们的视角和欢喜。




”无法消失的附近“摄影展时间为6月6日—8月6日,欢迎大家到屋顶上的樱园观展,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见樱园主理人燕姐所写的推文:

樱园展览|勇哥:拿起手机拍附近

屋顶樱园|6月6日,展览开幕了





2024.6.19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因旷野得祝福以创造.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旷野路标
学习旷野六艺:自我立法,十倍自我管理,好好失败,重生,如何发现自己的天命,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