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
写在前面的话:
ChatGPT发布4o全模态版本,朋友圈刷屏了。伴随的还有可汗学院创始人用ChatGPT来辅导孩子学数学的视频。科技革命从来都是反思的机会,范式转换的机会,人工智能100%要冲击的领域之一是教育和学习,值得我们想一下。
大学毕业生现在每年达到上千万的规模,就业却不是很理想,除了宏观原因,其实可以反思一下读大学是必要的吗?
以下的一些孩子我觉得没有必要读大学:
第一种,孩子个性非常强,和标准化体系格格不入,两者张力难以调和,继续标准化就可能毁了孩子。你想清楚,是你的孩子重要,还是标准化重要?
第二种,孩子有特别的兴趣和潜能,但是不擅长应试,继续下去,要么毁了孩子的天赋,要么多一个千万分之一的高考者。对孩子的前途来说,是千万分之一有竞争力,还是ta喜欢的事情?
第三种,孩子没有明显的学术潜力,却有显著的学习障碍,如果勉强下去,无非去读一个垃圾学校,白白耗费时间金钱,出来高不成低不就,何苦?
反对者会问,那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以后靠什么立足?
如果面临这种冲突,如果消极对待,多半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我猜想,中学到大学大量的抑郁焦虑可能是这个冲突的一个症状,另一个症状是普遍缺乏创造力。
一个值得考虑的视角是,可以积极退出这条高考赛道,换到目前少有人走的路。
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直接去生活,直接去创造。
1,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资源足
够支撑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
可以说,经过几十年数字化革命,全人类的显性知识基本都在网上了。
openai的语言大模型很惊艳,除了架构,训练语料都来自网上。
设想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想自主学习,他的需求怎么满足:
如果学习数理化,有可汗学院。免费,按照最小知识颗粒来教授,可以测试学习水平,可以按照孩子的进度来进行;而且已经接入openAI,可以开展更个性化的学习。而且不会不耐烦,不会judge mental,也许能更好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如果他好奇心重,像盖茨和马斯克那样想读百科全书,那维基百科很酷,够他溜达的。据说openAI初始训练语料有6%来自维基百科。而且维基百科有传统百科没有的大优点,它可以无限的链接和扩展下去,特别适合主题探索。而我们线下的现实是,大部分家庭,大部分学校连一套好的百科全书都没有。
如果ta想了解各领域最前沿的发展,那听TED,色香味都是米其林级别的,还免费,还可以顺便学英语,学演讲,听着听着说不定就找到ta未来发展方向了。
如果ta喜欢阅读,纸书就不说了,那已经是高度易得了。我说自己身边的一个例子,我的好友程三国,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是《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他特别关注知识传播的前沿发展,他有一次聊天说得到的电子书不错。我有一段时间想了解一下甲骨文的ABC,我就拿得到来测试一下。发现我已经购买的纸书它基本都有,还有大量我不知道的好书,或断档的书,还有甲骨文汉字课程。这还只是一家得到,这还只是5G通讯下的文本语音的原始形态。
知识传播成本在趋近零,贵的是个人时间成本,看你选择在什么地方花时间。而花时间的奥秘就是花在喜欢上,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活更好?
如果ta喜欢人文,可以去听理想国,名师一大把,如讲古代经典的杨照,讲全球史的葛兆光,讲比较政治学的刘瑜,讲经典的徐贲。如果读985以下,一般是见不到这样的名师的;就是读了清北,哪里会有这等多样性这等丰盛。
就不再多列举了,总之,学习资源足够足够足够。
2,给自己建设一个小微学习社区
有人会问,那孩子没有玩伴怎么办?没人讨论激荡怎么办?
其实学校里大部分孩子也是做不成朋友的,不顺的时候还容易碰上霸凌、歧视。
自主学习的孩子完全可以围绕自己的兴趣去找到同频的人。比如,去听线下讲座,参加一些主题学习工作坊、夏令营,做自己的自媒体。纯粹靠自己建设自己的社会关系,而不依赖学区和分班的运气,不也是一种愉快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相似的家庭彼此找到对方,连接在一起,组织一些共同的学习活动,一个基于共同选择和兴趣的小共同体就可能生长起来。
3,以PBL方式来过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应试教育则是考试就是生活,那必然带来异化。
如果陶行知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早一点让孩子去自主生活,探索生活。
围绕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疑问、好奇、困惑、冲突、向往,可以生成学习+探索的主题,展开搜索、访谈、读书、听讲、游学,就不按传统的按学科、按年级和按学期的办法去学习,而是纯粹跟着孩子的兴趣动力跨学科的学习,想花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这样的学习肯定更过瘾。
这样的探索肯定更真实。
这样的过程肯定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
这样生活与教育就不会分裂,矛盾,而是合二为一。要不然,该学会生活的时候只学会了应试,到了生活中需要接受“考试”的时候却没有生活的根基,到了创造阶段两样都支撑不了自己。
4,用乐高方式给自己办一所个性化大学
如果以自己的最大兴趣为向导,自主学习者完全可以善用学习资源搭建出一所个性化大学。
这样可以省去好几年时间,不用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文章来替代传统的考试和作业。
可以发起同道小组解决伙伴问题。也可以直接去找到想求教的人。
5,先实践再读大学
没有必要都像坐火车一样,沿着既定轨道一站一站生活。轨道之外还有路。
这样封闭的模式,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孩子。
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先工作一段时间,找到ta真正的兴趣,再去读大学?这样ta有内生的动力,更强的求知欲。
不用担心,未来大学过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会过时的,是大学求你家孩子去读。那些有个性有热爱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AI也欢迎,不会和它同质化竞争。
6, 直接培养创造者
ChatGPT问世以来,大家感触多的有两个:一是会提问很重要,二是原以为AI是先替代蓝领,没想到先替代清北。大部分我们已知的工作都会受到冲击,还有很多未知的工作正在来临中。
继续这种标准化的应试教育大概是没有希望的,培养更像机器的人怎么拼得过机器?
出路只能是培养创造力。但是,不能指望十几年的标准化规训之后,最终会产生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决定性的。
目前未来已经可以瞥见一角,为什么不试一下?
后记:感谢chatgtp,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问了它十几个问题,它总体支持这篇文章,但是比我中规中矩。
2024.5.15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因旷野得祝福以创造.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