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正在目睹两场半战争:俄乌战争,加沙战争,还有半场是伊朗支持的各种武装对以色列的袭扰战。从某些方面看,我们似乎回到了二战前的三十年代。会不会爆发三战,不知道。这个话题太大,姑且不表,今天想聊这个大场面里面一个窄一点的话题: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有战争就会有战役,有战役就会有名将。像俄乌战争中的基辅保卫战、哈尔科夫反击战,应该是可以写入教科书的案例,由此也出现了扎卢日内、西尔斯基两位将才。
如何培养将才?名将是靠天赋,还是靠后天训练?最好的军事教育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跨界从军事演变中学点什么?
最近翻看塞缪尔·亨廷顿的成名作《军人与国家》(李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原本以为会很枯燥,没想到越看越过瘾,回答了以上的问题,我简单分享一下。
1,靠天才还是普通人
拿破仑在耶拿击败了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建立的军事机器宣告破产。普鲁士痛定思痛,1808年由沙恩霍斯特(他有一个比他著名的弟子:克劳塞维茨),主持军事改革,大概的措施有:向中产阶级开放军官职位,论功绩不论出身;开创现代总参谋部体制,建立职业化军队的大脑;创办柏林军事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等等。
其中有一个灵魂拷问,法国有天才拿破仑,普鲁士靠什么?
沙恩霍斯特为代表的人坚信,天才是靠不住的,用优良方法可以让普通人做到第一流的事情。
普鲁士和后来德国总参谋部的精英就是这种理念训练出来的。
到1870年普法战争,相信普通人的普鲁士战胜了迷信天才的法国,震动世界。连英国也放下身段,克服自己的骄傲,向普鲁士学习。
亨廷顿是这么评价的:“在普鲁士的参谋制度中,最具革命性的方面可能就是将天才视为无用的奢侈品,甚至是危险品,并且要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组织化的、有经验的普通人来加以替代……这是对18世纪崇尚天才的军事力量的否定。”
从常识可知,天才的出现不可预知,天才不是代代都有,每天都有,把军事与政治领域的希望建立在天才上,是多么不可靠。天才出现时有多耀眼,他谢幕后情况就有多糟糕。拿破仑之后的法军让人很难尊重,到今天也没复原出来。
所以,一流组织的秘密是让二流、三流的人做出一流的事。
一个成熟的组织的的标志是没有伟大领袖也可以活得很好。
2,优秀的军人需要通识教育
亨廷顿给军官下的定义是:管理暴力的人。这和评书里说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截然不同。和披着军大衣、拿着红蓝铅笔的皮相也不同。如果这个定义成立,军官就需要理解人性,和各种人打交道,还需要理解这个世界运转的逻辑。这就是通识教育的强项了。
西点军校开设了很多通识课程,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觉得做的不够好,赶不上常春藤。
因为职业教育的时间紧张,普鲁士希望在中学打好通识教育基础。
同时代去到普鲁士的外国观察家,会惊讶地看到:“柏林军事学院强调鼓励自力更生,并且致力于教育的更高级目标,塑造并规训人的心智,且鼓励反思的习惯。”
这里说的自力更生,我理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说的自主学习,要有内驱力。
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的标准化义务教育起源于普鲁士,有些意见认为,今天这套体系的毛病都要怪普鲁士,这是偏颇的。经历了启蒙时代的普鲁士还是有点教育理想的,上面这句话就是证据,连军事教育都比我们的清北要更人文,遑论洪堡开创的大学教育。
3,顶级军人要有历史感
普鲁士总参的大神是老毛奇,他说和平时期军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历史。
亨廷顿说的更绝,他说学不好历史的人成不了顶尖的军事人才。
被美军当作先知的马汉,他就是从历史开讲的。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巴顿将军》。里面讲到二战北非战役期间,巴顿会去凭吊古罗马与迦太基交锋的古战场。武夫如巴顿,在骨子里回应了老毛奇和马汉。不过,巴顿在亨廷顿的书里还排不上号。
据说耶鲁大学选读历史的最多,在我们这里算是无用之学,不好找工作,这可能就是差距吧。
好玩的是,按照美国一项调查,从二十年三十年尺度去看,学哲学和历史的人比学金融财务的人赚的更多。
中国古典通识教育注重文史哲,这是培养顶级人才的好方法,可惜丢了。
4,任务式管理
我弟弟在华为工作,有一次找我聊天,说他们大老板要求他们看德军几位名将的回忆录,如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华为还提出一句口号,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军队把服从当作第一美德,但是军事领域的显著特点是会遇到摩擦,遇到不确定,遇到克劳塞维茨说的迷雾。老毛奇说得很老道,所有计划到了战场都会被考验。那么,怎么解决服从和真实情景的张力?亨廷顿说靠一种更高的忠诚。
普鲁士到后来德军的方法论是任务式管理,即下属要理解根本的使命、目标和任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发挥和应变,这就是更高的忠诚。把大目标和灵活性、创造力统一在一起了。这是德军强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人以为军队讲机械服从,那是落后军队的做法。
乌克兰以弱国扛住世界第二军的暴打,一个原因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变后,乌军开始改革,引入了任务式管理,部队更有应变力了。
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经常拒绝执行一些他认为不对的命令,他的辩护理由就是,他忠诚于更高的命令,为英国打赢。
5,永远看到更多更远
这句话是老毛奇对参谋的要求。
理想型的职业军人看世界有职业特点,比如:
人性中的恶是恒久的,因此战争不会消失。
不高估理性的作用,警惕乌托邦式的东西。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经常反复。
区分备战和好战。
看实力,不看意图。
尽好职守,知道自己的边界。
这些职业特点一旦训练成为心智习惯,经受住考验,就构成了一支优秀军队的默契。
我感慨的是,军事这么残酷的领域,最高境界还是要讲理想;这么无情的领域,却要求理解人性;这么暴力的王国,却要求它的管理者讲理性和伦理。
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发现的军事三悖论:暴力、机运和理性三位一体。
由此,军事绝非小道,是人类面对的最难考验之一。
那些为保卫一个美好社会和理想的军人值得最高的敬意。
6, higher calling
亨廷顿认为职业军人和医生、老师是一样的职业化团体,最适合的人是感到了higher calling的人,就是感到这是自己的天职,特别打动自己,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意义感的事情。没有这种感召的人,很难出类拔萃。把军事当碗饭吃的人,可能出息不大。
我觉得这是我们社会在选择上要进化的坎,不再以金饭碗铁饭碗来规划人生,而是以感召calling来安排自己。
7,终身学习
一个职业军人可能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各级军事院校学习,这个比例显著高于其它职业。
作为暴力的管理者,作为三位一体悖论的承受者,他必须竭尽全力才有可能掌握可靠的战争之道。
他还需要:“为了适当理解自己的行当,军官必须有其它学科相应的知识,并且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自身的目标。此外,如果仅仅接受本行业职责的训练,还无法真正发展出分析能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真不容易啊,比读个博士难多了。听上去好像在培养科学家或思想家。
没有higher calling,恐怕很难走远。
简单归纳为一个公式,名将是这样炼成的:天职感+通识教育+最严格的专业训练+终生学习。
不过最终能否成为名将也如同战争一样不可测,恐怕还要加一点好运气。没有好运气的话,至少要有毛奇的刻意的专业的准备。
2024.5.8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因旷野得祝福以创造.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