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 2024年《甘肃教育报》第47-48期

教育   2024-12-27 18:23   甘肃  

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

——我省高校毕业生西部创业的故事与启示

□ 甘肃日报、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近年来,超过半数我省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建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也带来更多思考:昔日人才流失症结何在?今朝“凤栖西部”何以形成?“引育用留”大文章如何继续做好?近日,光明日报、甘肃日报记者走进广袤西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调研。

   “走,去基层,去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集结在校园内那分外醒目的横幅下,河西学院873名毕业生背起行囊,奔向远方。

  目的地:新疆塔城、阿克苏,青海祁连、海晏,西藏拉萨、山南……

  这个毕业季,相似的场景在我省许多高校上演。踏着一届届学长的脚印,一批批学子奔向祖国西部,开启人生新篇章。

  是的,西部已成为很多我省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有数据为证——

  截至8月31日,甘肃2024届高校毕业生在西北五省区就业人数为92600多人,占已落实就业去向人数的近七成;

  十年来,我省累计向西北五省区输送高校毕业生66万余名,全省超过半数青年学子选择西部建功!

  曾经,广袤西部常年承受着人才流失之痛。外地人才引不来、本地人才留不住,青年学子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天南海北”我都去,就是不去“新西兰”(“天南海北”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指新疆、西藏、兰州)。

  今天,我们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

  变了,变了!陇原大地上新风劲吹,“孔雀东南飞”正在变成“俊才西部栖”!

“孔雀东南飞”,何以留不住,年年胡不归

  “每年学生娃一毕业,跑出去满满一火车、留下来不到一卡车!”很长时间里,这是西部高校毕业生去留的真实写照。

  “边疆天地这么大,咋就留不住娃娃们?想想我父母那辈人,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来支援大西北,干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退休教师、“疆二代”王丽陷入回忆。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各地人才纷纷奔赴东南沿海追梦。西部儿女的心,也动了。于是,“孔雀东南飞”成了时代潮。

  “那些年,我们天天盼着年轻人来,可总也不见‘新面孔’!最难的时候,队里技术岗只剩下两三个老师傅苦撑……”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首席技师杨义兴边说边摇头。

  西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刘仲奎也曾为引才头疼:一次,他赴某名校考察,力邀几位博士生毕业后来校执教,得到的回答却“惊人地一致”——“对不起,刘老师,西安以西我们是不考虑的”。一句话,噎得他“半天缓不过神”。

  “近些年,赶上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们好不容易建起了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谁承想,还没用上一两年,项目牵头人就‘流动’到南方去了,团队也散了。”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

  “苦水”背后,是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

  “有人算过,2019年以前,甘肃高校引进人才流失量高达三分之一。这在西北,怕还算好的!”兰州某研究单位工作人员透露。

  “人才短缺给西部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文化服务等方面都有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刘铸分析。

  人才为啥对西部不“感冒”?

  自然环境比东部差、生活条件较东部落后,是原因之一。

  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执教22年的语文老师闫俊良坦言,刚进藏时,艰苦的环境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高原反应确实厉害,头疼起来,活像被念了‘紧箍咒’!住的是平房、烧的是牛粪。水,水烧不开;饭,饭做不熟。想出趟门去市里,只能搭货车走土路,一路颠簸,来回至少两三天……”闫俊良苦笑。

  除了自然环境、生活条件这些因素,以前,成才环境也如一道障壁,竖在学子面前。

  打量着如今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新疆农垦科学院副研究员赵靓忆起10年前刚到这里的情形。

  “我是学农的,大学毕业后,奔着‘农垦’两个字就来了。”这位甘肃姑娘眼里闪着光,“接我们的车一进单位,就听到大喇叭放着老歌——‘各民族兄弟干劲冲天,要让边疆处处胜江南’……我‘唰’地‘上头’了:对,就是为这!”

  可没多久,高涨的情绪直往下掉——

  实验器材缺、接触学术前沿难、成果转化渠道少……“白白长了双翅膀,咋张开嘛!那阵子,我不止一次犹豫过:走,还是留?”赵靓说。

  莫说“外来者”信心不足,就连本地人,也不免在观念上“打偏偏”。

  “办教育,就是要把我们这里的学生送出去,让他们去东部,有个好前途……”大约20年前,西部某省一位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曾表示。

  “早些年,你去问十个家长,九个会告诉你——娃娃大了,去北上广、去东南沿海才算出息,守着家乡这‘土窝窝’有啥前途?”天水市政协原副主席马百龄说得直白。

  一边是西部引人留人“底气不足”,一边是全国多地“抢人大战”如火如荼。

  “研究生毕业那年,本打定主意留在甘肃当大学老师,可深圳一家生物企业请我去搞研发,工资高十多倍,还解决住房!实在是没挡住诱惑。”说起自己被“挖走”的经历,王磊有些不好意思。

 (下转第二版)

全省县中振兴工程现场总结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王建蓉   杨争荣)12月25日,全省县中振兴工程现场总结会在成县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县中振兴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今年县中振兴工作,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厘清思路举措,全力以赴推进县中振兴迈上新台阶。会上,宣读了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关于“强县中”工作批示。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勤主持会议。

  张国珍指出,省教育厅党组把2024年定为全省教育系统“改革攻坚年”,聚焦“强县中”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着力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促进县中振兴,突出推进中考改革重塑育人生态、教研改革强化支撑服务体系、数字赋能促进发展模式变革三项任务,“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针对全省普通高中特别是县中办学条件薄弱、优质资源积淀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的现状,统筹省市县三级力量,集中人财物三大资源,建立“省级统筹、市级指导、县级主体实施”工作机制和省级单列专项精准支持的经费保障体系,系统性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结构,全力以赴夯实县中振兴基础,“保障”实现了系统性强化。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立足省市县情和教情,着眼“县中强、县域兴”发展目标,坚持分区域施策、着力优化结构布局、创新推行省际合作,大力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整体性提升,“发展”实现了整体性提升。

  张国珍强调,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县中强、人才兴、县域旺。要大力发扬“卓苦为刃、筑教为先”的甘肃教育精神,增强“先”的意识,拿出“抢”的态度,迸发“拼”的干劲,紧盯内涵指标和能力提升,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推动县中振兴,办好质量优、示范性强、满意度高的县域高中,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国珍要求,各地要扛牢主体责任,着眼“未来”统筹谋划,把县中振兴作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在“十五五”教育事业规划中重点部署,全力以赴把“强县中”项目打造成示范工程、惠民工程、品质工程。要顺应人民期盼,着眼“大局”一体推进,结合普通高中扩大招生和学龄人口峰谷变化趋势,超前调整优化区域高中学校布局,确保区域内小学、初中、高中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有效衔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诉求。要注重夯基固本,着眼“强师”协同打造,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短板,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抓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引入优质师资的政策,打好用优质教师支撑县中振兴的“人才牌”。要强化内涵建设,着眼“育人”提升质量,紧扣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改革、选才评价改革的新趋势,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重点是要“向教研要效益”,关键是要“以数字赋能实现新变革”,核心是要“全面落实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充分调动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张国珍强调,各地各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要求,建立健全依法管理、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整治普通高中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问题,坚决治理普通高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肃查处节假日违规补课行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张国珍在陇南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本报讯 (记者   王建蓉   杨争荣)12月25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珍深入陇南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并与学校班子成员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张国珍对该学院近期工作给予了肯定。他指出,省委着眼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和陇南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学院配备了新一届党委班子,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关心关怀和重视支持。他强调,学院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要抢抓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夯实本科办学基础,提高办学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认真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力争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要正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积极争取多方支持,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强化工作抓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力以赴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甘青宁三省区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立

本报讯(记者   马绮徽) 12月24日,甘肃省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暨“甘青宁三省区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立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教育部中外合作交流中心副主任于天琪、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灵山、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白江平、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杨皓然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致辞,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副校长瓦伦蒂娜线上视频致辞。会议指出,由甘肃、青海、宁夏教育厅携手发起、22 家高校共同成立“甘青宁三省区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是深入贯彻落实世界中文大会“强化联通协同”要求的创新举措,是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力行动,必将进一步助推区域内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创新提质、协同发展。
会议期间,三省区相关院校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孔子学院运行、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派出和管理、HSK考试运营等方面的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了主题研讨交流。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马绮徽) 12月24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甘肃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邀请中央驻甘及省内主流媒体负责人座谈交流。
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兰州日报等12家中央驻甘和省内主流媒体相关负责人发言深入探讨,为营造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建言献策。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郑钰指出,2024年,中央驻甘和省内主流媒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深入校园,着力宣传甘肃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着力宣传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共刊发(播)甘肃教育报道6000余篇,其中,各大央媒报纸版面和重要栏目重磅报道150余篇(条),为讲好甘肃教育故事作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她表示,2025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搭建联系互动平台,深化沟通协作,加强优势互补、拓展合作领域,积极构建开放、互信、合作、共赢的全新合作关系,同媒体合力讲好甘肃教育故事,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凯在致辞中表示,甘肃农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重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着力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媒体矩阵,着力讲好甘农人情系稼穑、科技强农的故事,持续传播甘农声音,为高等农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氛围,为巩固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建蓉)近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活动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各市州观摩团代表、中小学师生代表共计800余人现场观看演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5万余人。
现场展演在兰州第十四中学带来的器乐表演《红旗颂》中拉开帷幕,来自省内12所中小学的百余名师生依次登台,灵动的歌舞、悠扬的器乐、激昂的朗诵……一个个题材新颖、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文艺表演,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省学校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全省各中小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新时代美育精神的诠释、传承和弘扬。
据了解,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3年举办一届,展演内容包括艺术表演、艺术作品、优秀教学成果三大类,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绘画、书法、影视作品等主流艺术形态,是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


— END —

监制:丁 翔

审核:刘婉竹

编辑:黄建强






甘肃教育报
服务教育 关注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