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 2024年《甘肃教育报》第47-48期

教育   2024-12-27 18:23   甘肃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 马正龙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全新的在线教育方式,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拓展物理在线教学场景,探索构建数字化物理教学课堂的有效路径,促进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创设数字化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过程
要提升物理在线教育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探索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和自主探究活动,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线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理解知识,对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比如,在讲解动量定理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运动员在跳高时,要铺一张海绵垫?如果撤走这张海绵垫会怎么样?教师以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海绵垫的作用,将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关联起来,确保学生能够从物理角度阐释生活现象。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为学生呈现两枚鸡蛋分别从高处释放,一枚鸡蛋下面垫有海绵垫,另一枚鸡蛋下面没有海绵垫,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两枚鸡蛋“命运”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海绵垫具有缓冲作用这一观点,进而引出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在这种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能够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物理在线教育的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运用数字化软件,优化在线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常常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对学情缺乏了解,无法在后续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物理在线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升在线教育质量,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要增大课堂互动的比例,设置在线答疑、问答、测试等环节,以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后续教学内容,以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扫清学生学习上的障碍,确保学生都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开展“圆周运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种类丰富的课堂互动活动。首先,教师用为学生展示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动画视频,请学生分析阀门的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通过动画的观看,引导学生发现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紧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分析讨论环节,请学生自主分析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等学生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引入生活事例,用Gif动图为学生呈现缝纫机和自行车工作的动态图,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缝纫机和自行车摩擦轮的工作原理。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了物理在线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借助智慧化平台,提高作业质量
开展在线教学时,师生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学生在缺乏教师监督提醒的情况下,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要提高在线物理教育质量,教师要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就要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为学生设计分层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比如,在讲解完静电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分层化的物理作业。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基础类作业,请学生将本节课学过的关于静电的产生、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静电的应用与防护等知识梳理出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等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通过这种分层设置作业的方式,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任务,促进物理在线教育质量的提升。
整合数字化资源,优化在线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直接操作实验仪器,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学生能够亲身感知实验器材,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然而,在线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直播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如线下。提高物理在线教育质量,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在线实验教学质量。比如,在开展平抛运动在线实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要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可以将提前录好的操作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自己尝试着行实验,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平抛运动的现象、运动轨迹等,让学生在学习之前熟悉实验操作。随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操作进行细致讲解,效果更好。
顺利实现高中物理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要积极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将这些优秀的在线教学案例中可借鉴和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提炼出来,运用于自身的物理在线教育实践之中,探索有效的物理在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物理在线教育的教研活动。
                 (作者单位:宕昌县第二中学)

小学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 马小波
  一、党建领航:筑牢协同育人的思想根基
 (一)党建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1.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坚持“围绕质量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质量”的党建工作思路,探索实践“党建+ ”工作模式。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提升教学水平,将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之中。
 2.党建融入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学校党支部精心组织思政教育内容,将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等以适合小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通过思政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3.课程思政融入学科教学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学中。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不仅教授数学知识,还通过讲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精神。在音乐课上,通过教授民歌和革命歌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议题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二)开展“家访进万家  协同育新人”行动
 党员教师带头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家访期间,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携手家长,深入交流学生的教育议题,着重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这一行动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家庭之中,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带动: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一)课题申报与研究开展
成功申报省级思政专项重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小学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及县级子课题《大思政背景下农村小学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这两个课题的申报体现了学校对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重视,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课题组细致规划并精心组织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会议、2024年度研究部署会、问卷设计论证研讨会、春季学期总结会、秋季研究规划会、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联合会议、中期评估研讨会以及2024年度总结会等一系列阶段性会议,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这些会议从不同角度推动课题研究的进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邀请县专家指导课题开题,专家们凭借其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奉献了诸多真知灼见。从研究方向的把握、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内容的细化,专家的指导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课题研究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三)多样化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1.主题协同班会
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确定班会主题,如“传承红色基因”“文明礼仪伴我行”等。在主题协同班会中,思政课教师提供理论指导,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和引导。通过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协同合作。
2.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同上一节课
这一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分工界限。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备课、共同授课。例如,在一节关于“爱护环境”的课上,思政课教师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讲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班主任则从班级卫生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做到爱护环境。这种协同授课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接受思政教育。
三、教研赋能:推动协同育人的内生动力
(一)思政课说课比赛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思政课说课比赛活动,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展示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平台。在比赛中,教师们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活动不仅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思政课教学,提升了教学设计水平,还激发了教师间的良性竞争,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优质课题展示活动及评课议课活动
在展示活动中,教师们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优质思政课呈现给其他教师。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则是教师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围绕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关键方面展开深入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大思政”背景下,小学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党建引领、课题带动、名校引领和教研引擎等多方面的努力,学校在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育人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礼县桥头镇九年制学校) 

 激发幼儿潜能  传承文化瑰宝
——幼儿成语教学探索
□ 郭莹
在大班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至关重要,成语学习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成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吸引幼儿走进语言宝库,开启语言文化探索之旅。
一、教学契机:偶然的童趣表达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有效扩充大班幼儿的词汇储备,我们精心引入了成语学习板块。有一天,在给孩子们讲完“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后,一场令人意外的童趣表达,悄然化作我们深度探究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契机。
户外体育活动后,孩子们都抱着篮球回教室,一个小朋友见状兴奋地喊道:“哇,这可真是球山球海!” 这一充满童趣与创意的表达,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孩子们先是被这新奇的说法逗得欢笑连连,随后纷纷围聚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
而教师们也被这一场景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这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实则蕴含着孩子们思维的灵动与无限潜力。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他们并未局限于刻板的记忆与模仿,而是能够巧妙地捕捉到“人山人海”这一成语的结构特点,并大胆迁移运用到眼前的篮球场景中,创造出“球山球海”这样别具一格的词汇。这种突破常规的创新表达,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对成语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更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内心深处那片充满奇思妙想的语言天地。 
        二、理论依据: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
从幼儿语言学习理论看,幼儿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吸收与运用语言具灵活性与创造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幼儿在此阶段具有符号表征能力,能组合创新语言符号。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在社会交往与文化背景中发生。“球山球海” 这一表达体现了孩子将课堂所学成语结构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正好验证了这些理论。
三、教学策略:激发与引导语言创造
基于这一教学契机,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成语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将这把“学习之火”燃得更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应运而生。
(一)成语故事分享:亲子共学,班级分享
 “成语故事分享”成了家园共育和孩子们展示成果的活动。活动开始,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在家选学经典成语故事。在家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究内容,家长耐心讲解字词、情节和深意,孩子认真听并积极提问交流。
第二天班级分享,孩子们满怀期待,个个跃跃欲试。有的站在大家面前,努力把故事讲完整;有的还模仿角色,配上动作表情,生动性堪比专业小演员。讲《掩耳盗铃》时,孩子们学着盗铃人捂耳 “偷铃”,奶声奶气地说:“我把耳朵捂住,别人就听不见了,我可真聪明。” 逗得全班大笑。
分享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成语故事的含义。讲完《掩耳盗铃》后,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自己骗自己不行,错误不会因假装看不见就消失。”讲完《守株待兔》后,孩子们说:“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努力收获。” 亲子共学和班级分享,让孩子更透彻地理解成语,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收获自信快乐,也让家校联系更紧密,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二)成语接龙大比拼:思维碰撞,词汇拓展
我们把“成语接龙大比拼”巧妙融入幼儿日常活动的等待环节,像洗手、喝水、排队过渡时,就是开启游戏的好时机。老师让幼儿围坐,给出起始成语,按规则接龙,后一成语首字需是前一成语尾字(允许同音字)。
等待时,孩子们热情专注,全力投入接龙。接龙成功了就欢呼雀跃,接不上时也不气馁,相互帮助提示,团队协作精神尽显。
这种活动形式,既利用碎片化时间丰富了孩子们的成语词汇量,又在紧张有趣的竞争中锻炼提升了孩子们的反应和思维灵活性。孩子们在接龙中感受到成语的魅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学习成语不再枯燥,而成了生活中充满乐趣和挑战的部分。
(三)美好出版社:动画启思,绘画传意
我们在走廊墙裙创设了“美好出版社”板块。每周抽一天,利用生活活动等待间隙,给孩子们播放成语动画。动画生动有趣,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观看后,孩子们凭着自己的理解记忆,用画笔描绘成语故事的场景和角色,如“刻舟求剑”的“愚者”、“守株待兔”的“农夫”等,每幅画都饱含孩子们的感悟与想象。作品展示在墙上,通过动画和绘画的表现,成语不再晦涩,而是化为鲜活画面印在孩子的脑海,促进对成语含义的理解记忆,同时也为幼儿园环境增添了一抹绚丽的文化色彩与艺术氛围。
四、教育反思:尊重与培育幼儿的独特表达
经过一系列成语教学活动,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像在语言花园采得成语之花,描绘生活时成语脱口而出,让话语鲜活灵动、韵味深厚,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文化内涵显著提升,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
同时,活动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催生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语学习中,孩子们领略了古人智慧、历史典故和传统价值观念,仿佛与古人对话,为日后探索中华文化开启希望之门,是文化传承的启蒙。 
 这也让我们反思幼儿教育中如何尊重培育孩子独特语言表达。每个孩子是独特语言探索者,带着自身特点进入语言学习天地。所以语言教学不能被传统模式束缚,不应执着于单一答案,而要关注孩子个性化表达和创新思维。尊重孩子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规范表述,引导助力他们走向准确和规范。还要鼓励孩子尝试新语言形式和路径,营造宽松自由、支持鼓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语言天赋和创造力尽情绽放。
教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引领。每个孩子都潜能无限、充满生命力。通过精心组织多样教学活动,笔者见证了幼儿在知识学习、思维拓展、品德养成、社交互动等方面的惊人潜力与创造力。幼儿教育不只是单纯地知识传授,更是在孩子纯净心灵绘制蓝图,播撒文化启蒙、品德修养、情感培育等种子,为一生奠基,价值巨大且影响深远。笔者会坚守教育初心,陪伴幼儿在语言天地勇敢探索、自由遨游。
(作者单位:嘉峪关市第八幼儿园)


— END —

监制:丁 翔

审核:刘婉竹

编辑:黄建强


甘肃教育报
服务教育 关注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