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4年《甘肃教育报》第45--46期

教育   2024-12-23 09:23   甘肃  


初中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丁文琦


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图、表、曲线、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等栏目,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栏目往往容易被忽略,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教材中这些栏目资源,本文结合实践阐述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栏目的方法和案例,希望能为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一、教材中图、表、曲线的开发利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共有插图205幅,其中实物图111幅,示意图76幅,结构模式图3幅,图表及曲线15幅。以前制作课件过程中,常常在网上搜索一些图片用在PPT上,但在实际使用这些网络图片时发现,网上图片虽然海量,但是想要找到一张准确切合教学主题的图片相当困难。笔者就想,能不能直接利用教材上的这些图片呢?首先教材上的图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其次教材上的图片离学生更近,而且教材总是能一直陪伴学生左右,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则是转瞬即逝。下课后只要学生稍有兴趣,翻开课本,课堂上的内容便随着这一幅幅插图浮现在眼前。这样不仅能提高备课效率,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在后来的备课过程中,除了动画和视频以外,能用课本上的图片就用课本上的图片,只需要在电子课本上截取相应的图片即可。在备课中科学利用这些教材资源,能够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

实例一: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中,需要讲解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的群体还形成了等级”,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找一个实例来说明动物间等级的存在,为了找到最理想的素材,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关键词——动物的等级。结果搜出来了很多图片,有迁徙的雁群、哺乳的小猴、开屏的孔雀、长着强壮鹿角的雄鹿。这些图片都能展示动物的某一种行为,但是和本节要学的社会行为差距比较大,正当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素材而发愁时,笔者打开课本,看到课本上一幅生动的图片展示在眼前,图片中有一群狒狒生活在草木茂盛的草原上,共有9只,其中一只雄狒狒悠闲地坐在最高的石头上拿着它的食物(一只活的蜥蜴),旁边还有一只雌狒狒陪在身边。而其他的狒狒孤孤单单,有的在“打架斗殴”,有的在“忙碌觅食”,有的已经消失在了远方。显然只有这只雄狒狒过得最为滋润,再看这只雄狒狒头顶上显眼的两个字——“首领”。这不正是需要的图片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实例二:“有喙无齿”是鸟的特征之一,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节要学到。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说鸟有“喙”,但“喙”里没有牙齿。学生看到这句话后也能第一时间理解,就是“鸟的喙里没有牙齿”。但是如果没有图片展示的话,这句话可能永远停留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中,因为看到实物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于是笔者决定找一个素材来展示鸟类的有喙无齿,结果在网上找了很多地方,发现鸟喙的图片很多,但可惜的是这些鸟都是闭着嘴的,没有张开嘴的鸟能让学生看看它的喙里面长啥样。难道只能让学生自己回家看看家里养的鸡鸭了吗?笔者决定再找一找,找来找去,最后还是在课本上找到了这张图片。图片中正好有一只张着嘴的黄嘴鸢,鸟喙和喙里面的结构看得清清楚楚。

由此可见,细细研究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深挖教材,才能发现教材中每一个栏目、每一张图片、每一个表格蕴含的知识与用意,体会到了教材编写者为教材内容的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二、 教材中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练习等板块的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板块一般与知识难点相结合,是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脚手架”,这个板块选取的阅读材料内容非常有趣且巧妙合理。在阅读材料的后面一般都有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难度上是层层递进的。读完材料后完成问题会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时会把这些内容用在课堂引入环节,有时会用在课堂的集体讨论环节。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结合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往往在课堂上都会有所收获。这些收获不仅包括知识点,还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

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板块一般与需要掌握形态结构并树立结构功能生命观的知识点相结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形态结构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这个板块的图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不仅美观,结构标示也很清晰。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并认真思考图后的问题,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些图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结构和功能的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把这个板块用在形态结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把需要观察的图片用信息技术手段美化并放大后展示。这个板块中观察图很重要,图后的问题是树立结构和功能生命观的关键。如果在教学中只有观察而缺少了思考的环节,就没有达到教材设计这一个环节的目的,也达不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效果。

教材的练习板块在每节的最后部分,根据教材内容不同,分别设置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题型。这些题目一般是对学生掌握本节核心知识程度的检测,有些练习题甚至是本节知识点的补充。这些练习题里有的是考察理论知识,有的是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相比其他练习题注重对知识点的考察,教材上题目的设计有更强的艺术性。

三、利用教材各类资源的常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用Photoshop软件对教材上的相关资源进行美化,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相应的设计,让这些素材效用达到最大化。这些设计后的素材除了用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用在其他教学环节,如制作导学案、制作课后作业、编制各类试题等,做到一图多用。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利用教材资源自己制作一些素材外,还可以访问人教社官方网站,网站内有“数字教材垂直服务平台”栏目,可下载人教版生物教材的电子教材客户端。除了电子教材以外,该网站还有教材的使用建议、使用方法、课件、教学设计等各种教学资源。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对教材资源开发。

 (作者单位:宕昌县第二中学)


活用教材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 李晓瑞

 在教学探索之路上,课堂教学的优化始终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统编教材资源丰富,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依托。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与内涵,结合学情灵活运用文本,方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插图作为教材的直观呈现,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直观形象开启知识探索之门,又可助力教学设计优化,教师依据插图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可以让教学流程更为顺畅高效。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展开论述。

一、关注文本,因材施教

(一)了解教材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的方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这样的编排,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后,对某一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化,也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教授本单元,教师需要把单元导读、4篇课文等做成一个板块,进行整体的了解,进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住单元目标,突破单元重难点,真正落实本单元训练点。

1.了解单元导读。导读中引用了宋代陆九渊的诗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让我们不难知道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与“提问”有关。导读中还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写一个人,注意将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明确单元目标,就是向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有了方向就不会偏离本单元“航道”。

2.了解每一篇课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和全文来提问。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课文中得到的启示等角度来提问。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提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八课《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给问题分类,并且试着解决问题。经过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单元目标是在循序渐进中完成的,这完全遵从了儿童成长的特点。

将单元文本进行整合,教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只有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让孩子有所收获。

(二)活用文本

活用文本体现在充分利用片段资料。第六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资料安排在课后习题里,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把课后习题当成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这会让有的学生仅停留在表面答案的获取,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让不够自律的学生一无所获。因此,笔者决定将这次的片段习题融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当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提问后,立刻出示习题片段,先让孩子们把各自的“问题”写在书上空白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组长统计并将问题分类,最后全班交流。这样既完成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实践了“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二、活用插图,提高效率

(一)使用插图,调动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约占83%,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2%,教师适时使用教材插图就是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功能,比单一听讲有效得多。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封面还是每一篇文章的插图,都以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审美的线条和颜色呈现出来。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一课时,可以巧妙使用插图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1.故事导入:展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豌豆的表情、姿态等,猜测它们的性格和可能发生的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情节理解:在讲解过程中,对照插图理解豌豆的不同愿望和经历。如最后一粒豌豆在裂缝中生长的插图,可让学生体会其顽强生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二)使用插图,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插图带给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灵感。《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就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标题的左上方,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第二幅插图在会写生字的右下方,展示的是正在飞行的飞机。笔者这样设计导入环节:

师:在标题的左上边有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只蝙蝠和电线杆。

生:我看到了一只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师:表达连贯。大家把书翻到文后,也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什么呢?

生:是一架飞机在天空飞行。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幅图放在了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飞机的外形和蝙蝠是差不多的。

师:对呀,你发现了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飞机的发明正是发明家从鸟类身上得到启示才研制出来的。不过,这两幅图的联系不仅如此,你还发现了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飞机在空中能够安全飞行跟蝙蝠能够在夜空飞行有关联。

师:到底是不是如刚才同学所言呢?让我们去一探究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其实这两幅图正是编者匠心独运,插图的位置做了精心安排,是前后遥相呼应,这也恰恰暗含了蝙蝠与飞机这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课本插图巧妙地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在平常的备课过程中,妥善利用教材资源,不拘泥于教材,恰到好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使新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榆中县一悟小学)



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如何创新

□ 雒会龙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传授轻培养现象,忽视其德育功能和价值。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及规律、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通过新技术更好地实现教学创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受历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及其所涉及学科专业的特点影响,初中历史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与学生德育成长要求还有差距。

首先,思想重视不够,致使学生对德育缺乏足够认识。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意识欠缺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很多老师认为德育是个“软任务”,不够重视。

其次,学科知识与教育内容脱节,使学生难以融入德育课程。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种类繁多,许多教师多以历史课本为基础,以考定教,只关注教材中的考试点来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被束缚在教材知识范围之内,难以从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学习及理解,也就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历史德育教学中。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将人文与地理有机结合。许多教师只是讲述重要历史事件,并没有结合鲜活的素材融入一些政治教育,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意义。

二、智能时代初中历史德育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初中历史德育教学目标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完善了培养目标,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体要求。当前初中阶段历史德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历史人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应以“培养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人是历史德育教学关注的重点。通过挖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等,不断完善课堂道德品质教育、构建良好课堂文化氛围;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注重启发、引导和自主学习等基本能力素质培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要注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发挥初中历史学科的思政功能

历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思政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因此,在思政课程体系中加强历史教学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育面临着“德育目标与教学改革”的双重挑战。历史学科的学习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接受信息、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形成知识和人格等能力。

(三)夯实初中历史人文地理教育

新时代的历史人文地理教育要树立问题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历史事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以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懂得个人的意志品质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历史人文地理教育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上。三是让学生在历史德育的熏陶下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怎样做方面”进行判断,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道德资源,构建良好个人品德。

三、初中历史德育教学要多元融入

历史学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功能日益凸显,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挖掘和整合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使德育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注重理论学习的融入

智能化新技术为传授历史知识提供了全新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需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将课本知识进行记忆并运用,学生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只有建立起理论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结合时代发展以及所学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都是必然趋势,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只有充分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二)突出历史教学的德育情感融入

历史教学应将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作为重要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历史探究活动,满足学生探索历史本质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向学生传达历史相关信息及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情景体验,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融入

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资源,将历史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将“文化自信”融入历史课堂和历史学科之中,让历史与当下社会相互融合。

 (作者单位: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  END  —

监制:丁   翔

审核:毛   媛

编辑:张慧敏


甘肃教育报
服务教育 关注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