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敏佳(培塞利珠单抗)在孕期、哺乳期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健康   2025-01-25 18:50   广东  
【成份】

主要成份:培塞利珠单抗是由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并与聚乙二醇(PEG)偶联的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Fab片段。


化学名称:gHTNF40 Fab'-40K PEG


化学结构式:

分子量:90036 Da

辅料:乙酸钠、氯化钠、注射用水


【规格】


每支预填充注射器中1毫升溶液含有200mg培塞利珠单抗;200mg(1ml/支。


【用法】


本品的治疗应在具有对本品适应症诊断和治疗经验的专科医师的指导监控下进行。


本品预填充注射器中全部内容物(1ml)仅用于皮下注射,适宜注射部位包括大腿和腹部。


对于那些治疗医师认为适当、并能在必要时进行医疗随访的患者,在接受了正确的注射技术培训后可以使用预填充注射器自行注射给药。


【用量】


负荷剂量:


本品推荐的成人起始剂量为第0、2、4周给予400mg(皮下注射2次,每次200mg)。如果允许,在本品治疗期间应继续使用甲氨蝶呤(MTX)


维持剂量:


起始剂量后,本品对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的推荐维持剂量为200mg每2周1次。一旦证实有临床缓解,可以考虑使用另一个维持剂量为400mg每4周1次。如果允许,在本品治疗期间应继续使用甲氨蝶呤(MTX)


已有数据表明通常在治疗12周内就会有临床应答。对于在首次给药后12周内没有治疗受益证据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忘记用药:


如果患者忘记用药,应建议其在想起时尽快注射本品,然后按照医嘱,继续注射后续的药物。


特殊人群:


儿科人群(<18岁):尚不明确本品对于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有关数据。


老年患者(≥65岁):


无需调整剂量。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受年龄影响(参阅【药代动 力学】)。


肾脏和肝脏损伤:


在这类患者人群中尚未进行本品的研究,无法提供剂量建议(参阅【药代动 力学】)。


【适应症】


本品与甲氨蝶呤(MTX)合用,用于:


治疗对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包括甲氨蝶呤(MTX))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成年患者。与MTX联合用药时,可以减缓患者关节损伤的进展速度(X线检测),并且可以改善身体机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应当考虑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考虑到培塞利珠单抗的清除速率(参阅【药代动力学】),对于计划妊娠的女性,在本品最后一次给药后5个月内应考虑继续采取避孕措施。如仍有治疗需求应考虑继续用药(见妊娠期及哺乳期描述)


妊娠期:


从500多例前瞻性收集的、已知妊娠结局的、在妊娠期暴露于培塞利珠单抗的妊娠事件中收集了数据(其中400多例在妊娠前三个月期间即暴露于培塞利珠单抗),这些数据未提示本品有致畸性。然而,现有的临床经验有限,尚无法对妊娠期使用本品不会产生任何风险作出确定的结论。


由于培塞利珠单抗有抑制TNFα的作用,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可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免疫应答。


在妊娠期,仅在有临床需求时给予培塞利珠单抗。因妊娠期间禁用甲氨蝶呤(MTX),本品可联合其他适用于妊娠期女性的DMARDs类药物予以治疗。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16名女性受试者在妊娠期间接受培塞利珠单抗200mg每 2周一次或400mg每4周一次治疗(未与甲氨蝶呤合用)。测定了14例婴儿在出生时的培塞利珠单抗血浆浓度,其中13份样本低于定量下限(BLQ);1例婴儿的血浆浓度为0.042μg/ml,出生时的婴儿/母体血浆比值为0.09%。在第4周和第8周时,所有婴儿的血浆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低剂量的培塞利珠单抗对婴儿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建议在母亲妊娠期间接受最后一次培塞利珠单抗后,至少等待5个月,才可为婴儿接种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例如卡介苗),除非疫苗接种的获益明显大于接种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理论风险。


哺乳期: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17例哺乳期女性接受了培塞利珠单抗治疗,研究结果观察到了微量的培塞利珠单抗从血浆转运到乳汁。24小时内到达婴儿体内的母体培塞利珠单抗剂量百分比约为0.04%至0.30%。此外,由于培塞利珠单抗是蛋白质,在口服给药后于胃肠道发生降解,因此预期本品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绝对生物利用度非常低。


因此,可以在哺乳期间接受培塞利珠单抗治疗。


生育力:


在一项评价培塞利珠单抗对精液质量参数影响的临床试验中,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单次皮下给予400mg的培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在为期14周的随访中,与安慰剂相比,未见接受本品治疗对精液质量参数有影响。


【儿童用药】


尚未确立本品在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数据。


【老年用药】


参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药物过量】


皮下多次给药至 800 mg 及静脉给药 20 mg/kg 的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如发生过量给药,建议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如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立即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


【性状】


本品为澄清至乳白色、无色至黄色液体


【贮藏】


冷藏保存(2°C–8°C),不得冷冻。将预填充注射器置于外盒内,以避光保存。

【包装】


带柱塞(溴丁基橡胶)的 1 ml 预填充注射器(Ⅰ型玻璃),含 200 mg 培塞利珠单抗。


包装规格:200 mg(1ml)/支,预填充注射器,2 支/盒(含 2 个酒精棉片)


【有效期】


24 个月。


【不良反应】


安全性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


本品对4049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最多长达92个月的对照和开放试验。表1中的数据主要以安慰剂对照研究为基础,这些研究的对照期内共纳入2965例使用本品的患者以及1137例使用安慰剂的患者。


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使用本品患者的暴露持续时间要比安慰剂对照组约高4倍。暴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安慰剂组患者更容易早期退出。此外,在RA-I和 RA-II研究中,第16周无应答者会被强制退出,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安慰剂组。


对照研究中,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的患者比例为:培塞利珠单抗治疗的患 者为4.4%,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为2.7%。


按照系统器官分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感染和侵染,培塞利珠单抗组 患者发生率为 14.4%,安慰剂组患者发生率为 8.0%;全身性异常和给药部位不 适,培塞利珠单抗组患者发生率为 8.8%,安慰剂组患者发生率为 7.4%;皮肤和 皮下组织异常,培塞利珠单抗组患者发生率为7.0%,安慰剂组患者发生率为 2.4%。


不良反应列表:


下面表1中,按照频率和系统器官分类列出了培塞利珠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报告中的至少可能与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频率分类按照以下进行:十分常见(≥ 1/10);常见(≥ 1/100 到< 1/10);偶见(≥ 1/1000 到< 1/100);罕见(≥ 1/10,000 到< 1/1000);十分罕见(< 1/10,000),未知(根据已有数据尚不能评价)。在各频率分类中,按照严重性递减的方式对不良反应进行排列。


表1、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报告发现的不良反应

*这些事件与TNF拮抗剂类药物有关,但本品引起的发生率未知

**这些事件与TNF拮抗剂类药物有关


本品在其它适应症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偶见)有:胃肠道狭窄和闭塞,机体总体健康状况恶化,自发性流产和无精子症。


某些不良反应说明:


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新发感染率为1.03/患者-年,安慰剂对照组为0.92/患者-年。感染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疱疹病毒感染(参阅【禁忌】和【注意事项】)。


在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0.02/患者-年),本品治疗组(0.07/患者-年;所有剂量)有更多新的严重感染病例。发生频率最高的严重感染包括肺炎、结核感染。严重感染还包括侵袭性机会致病菌感染(例如肺囊虫病,真菌性食道炎,诺卡菌病和播散性带状疱疹)。尚无证据表明药物持续暴露时间增加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参阅【注意事项】)。

恶性肿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包括4049例患者(代表9277/患者-年)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中,除皮肤非黑色素瘤外,观察到 121 例恶性肿瘤,含5例淋巴瘤。在本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中,淋巴瘤发病率为0.05/100患者-年,黑色素瘤发病率为 0.08/100患者-年(参阅【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

在关键性临床研究中,基线抗核抗体(ANA)为阴性的受试者经本品治疗后,16.7%表现为ANA滴度阳性,而安慰剂组的受试者为12.0%。基线抗双链 DNA(anti-dsDNA)抗体阴性的受试者中,经本品治疗后,有2.2%表现为 anti-dsDNA 抗体滴度阳性,而安慰剂对照组为 1.0%。在类风湿关节炎安慰剂对照和开放随访临床试验中,均报告了偶见的狼疮样综合征病例。罕有其它免疫介导疾病的报告;其与本品的关联尚不明确。长期使用本品对自身免疫疾病发展的影响尚不清楚。


注射部位反应:


在安慰剂对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中,培塞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有5.8%出现注射部位反应,例如红斑、瘙痒、血肿、疼痛、肿胀或者青肿,其在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 4.8%。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为 1.5%,但没有病例因此退出临床试验。


报告可疑不良反应:


医疗产品在获得批准后报告可疑不良反应十分重要。借此,能够继续监测医疗产品的获益/风险比。医疗专业人员应当通过相应的国家报告系统报告任何可疑的不良反应。


【禁忌】


对本品有效成份或任一辅料过敏者禁用。活动性结核或者其它严重感染,例如败血症或机会性感染者禁用(参阅【注意事项】)。

中度至重度心衰(NYHA 评级 III/IV 级)者禁用(参阅【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感染:

使用本品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必须严密监控患者出现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包括结核。因为培塞利珠单抗吸收后清除需 5 个月,在此期间应进行监控(参阅【禁忌】)。


如患者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活动性感染,无论慢性或局部感染,在感染未得到控制前均不能开始本品治疗(参阅【禁忌】)。


在本品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新的感染要给予密切监控。当患者出现新的严重感染,应停止本品治疗,直到感染得到控制。对具有复发性或机会性感染史的患者或者患者有易于感染的基础情况,包括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医师应慎重考虑使用本品治疗。


由于疾病和同时使用的医学产品等原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不出现发热等典型的感染症状。因此,对任何感染的早期检测,尤其对严重感染非典型临床表现的检测,对于减少漏诊以及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曾有使用本品发生严重感染的报告,包括败血症和结核(包括粟粒状、播散性和肺外型结核)以及机会性感染(例如组织胞浆菌病、诺卡菌病、念珠菌病)。其中某些情况是致命的。


结核:


在本品治疗开始前,必须对所有患者进行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评估。在该评估中,应该包括患者本人的详细结核病史,以往与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接触史,以及既往和/或当前所采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法。必须对所有患者进行适当的筛选检查,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 X-线检查(可参考当地推荐的方法)。处方医师应考虑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呈假阴性,尤其是对于重病患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如果在治疗前或者治疗中诊断为活动性结核,则不得使用本品治疗或者必须停止治疗(参阅【禁忌】)。


如果怀疑为非活动性(“潜伏性”)结核,应向具有结核治疗经验的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对于下述情形,需仔细权衡本品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如果诊断为潜伏性结核,在使用本品前必须根据当地治疗指南开始适当的抗结核治疗。


对于具有潜伏性或活动性结核病史却无法证实其是否进行了足够抗结核疗程的患者、以及具有明显结核感染风险但潜伏性结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在使用本品前,应考虑给予抗结核治疗。如果有任何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可能性,不管是否接种过卡介苗(BCG),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考虑结核筛选的生物学检测。


在接受 TNF 拮抗剂(包括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即使既往进行过或当前正在进行抗结核预防治疗,均有活动性结核的病例报告。在本品治疗期间,某些曾经被成功治疗的活动性结核患者出现了结核复发。


在本品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若患者出现疑似结核感染的体征/症状(例如持续性咳嗽、消瘦/体重减轻、低热、倦怠),应建议患者立即就诊。


乙肝病毒(HBV)再激活:


在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中(例如表面抗原阳性),接受包括本品的 TNF 拮抗剂治疗可出现乙型肝炎的再激活,一些病例有致死性结局。


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进行 HBV 感染的检查。对于 HBV 感染阳性的患者,建议咨询治疗乙型肝炎的专业医师。


接受本品治疗的 HBV 携带者,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几个月内要密切监测活动性 HBV 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尚无充足的数据以证明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BV 携带者联合 TNF 拮抗剂治疗可防止 HBV 再激活。对于 HBV 再激活的患者应该停止本品治疗,并在适当的支持疗法下开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恶性肿瘤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尚不明确 TNF 拮抗剂治疗在恶性肿瘤形成中的潜在作用。当考虑恶性肿瘤病史患者使用 TNF 拮抗剂治疗或者考虑出现恶性肿瘤的患者仍需继续治疗时,应谨慎。


根据目前的知识,在接受 TNF 拮抗剂治疗的患者中,不能排除可能发生淋巴瘤、白血病或者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


在本品和其它 TNF 拮抗剂的临床试验中,接受 TNF 拮抗剂治疗患者中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病例多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参阅【不良反应】)。


根据上市后资料,使用 TNF 拮抗剂患者中有白血病的报告。长期处于高活动度炎症疾病状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淋巴瘤和白血病背景风险比较高,从而使风险评估更为复杂。


尚未开展对肿瘤病史患者或者肿瘤新发患者继续使用本品治疗的研究。


肤癌:


在使用 TNF 拮抗剂(包括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黑色素瘤和 Merkel 细胞癌的报告(参阅【不良反应】)。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尤其对于有有皮肤癌风险因素的患者。


儿科恶性肿瘤:


根据上市后资料,使用 TNF 拮抗剂(开始治疗时≤18 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青年成人(至 22 岁)患者中有恶性肿瘤的报告,其中一些具有致死性。其中近一半是淋巴瘤。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恶性肿瘤报告,包括典型的与免疫抑制相关的罕见恶性肿瘤。不能排除儿童和青少年使用 TNF 拮抗剂治疗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TNF 拮抗剂上市后有患者出现肝脾 T-细胞淋巴瘤(HSTCL)的报告。这一罕见类型的 T-细胞淋巴瘤病程极具攻击性,通常是致命的。报告使用 TNF 拮抗剂治疗的病例中多发生于患有克罗恩病或者溃疡性结肠炎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男性。几乎所有这些患者在确诊时或确诊前,在使用 TNF 拮抗剂的同时均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或 6-巯嘌呤的治疗。不能排除使用本品的患者发生肝脾 T-细胞淋巴瘤的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在评估另一个 TNF 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的探索性临床研究中,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恶性肿瘤发生更多,大多为肺部或头颈部。所有患者均有重度吸烟史。因此,对于COPD 患者以及因重度吸烟导致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的患者,处方医师给予 TNF拮抗剂时应慎重考虑。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重度心衰患者禁止使用本品(参阅【禁忌】)。在另一个 TNF 拮抗剂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亦有增加。接受本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告。本品应慎用于轻度心力衰竭(NYHA 分级 I/II 级)。使用本品治疗的患者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症状或者症状加重时,必须停止用药。


血液学反应:


在使用 TNF 拮抗剂的患者中,罕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内的全血细胞减少的报告。亦有报告在使用本品时出现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具有临床意义的血细胞减少(例如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参阅【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血质不调或者感染的体征和症状(例如,持续发热、瘀青、出血、皮肤苍白)应立即诊治。对于那些已经确诊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应立即停用本品。


神经系统事件:


从临床症状和/或放射学检查结果而言,使用 TNF 拮抗剂极少引起脱髓鞘病变的新发生或恶化,包括多发性硬化。对以往存在或近期患有脱髓鞘病变的患者,医师在给予本品治疗前应该仔细考虑 TNF 拮抗剂的受益和风险。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少有癫痫发作、神经炎和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异常的报告。


过敏反应:


罕见使用本品后出现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报告。这些反应中有一些发生在本品首次给药后。如果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用本品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因对其他 TNF 拮抗剂严重过敏,而使用本品的患者资料非常有限;对于这些患者要特别小心。


免疫抑制:


由于 TNF 可介导炎症并能调节细胞免疫反应,TNF 拮抗剂(包括本品)可能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影响机体抗击感染和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


使用本品治疗可能导致 ANA 的产生,但发生狼疮样综合征的情况罕见(参阅【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本品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影响尚不清楚。如果患者在使用本品治疗后出现了狼疮样综合征的可疑症状,必须停止用药。尚未进行本品在狼疮人群中的研究(参阅【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


除活疫苗外,使用本品的患者可以同时接受疫苗接种。尚无数据显示使用本品的患者对活疫苗产生应答或者因活疫苗而造成继发感染传播。活疫苗不能和本品同时使用。


在一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当同时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疫苗时,本品用药组的抗体应答与安慰剂组相似。与单独使用本品的患者相比,本品和 MTX 联合用药患者的体液应答水平较低。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与其它生物制剂的合用:


在阿那白滞素(anakinra,一种白细胞介素-1 拮抗剂)或阿巴西普(abatacept,一种 CD28 调节剂)与另一种 TNF 拮抗剂依那西普合用的临床研究中,出现严重的感染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告,且与单独使用 TNF 拮抗剂相比,联合用药并未提高疗效。根据另一种 TNF 拮抗剂与阿巴西普或阿那白滞素联合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特性,在阿那白滞素或阿巴西普与其它 TNF 拮抗剂联合使用时也可能产生相似毒性。因此,不推荐本品与其他生物类抗风湿药物(例如阿那白滞素或阿巴西普)或其他 TNF 拮抗剂联合使用(参阅【药物相互作用】)。


手术:


关于接受本品治疗患者手术安全性的经验很有限。在对患者计划施行手术时,应考虑本品的半衰期为 14 天。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需要手术时,应密切监控感染并采取适当措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


本品会干扰患者的某些凝血功能检测,因而可能使没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出现 aPTT 检测结果错误升高。Diagnostica Stago 的 PTT-狼疮抗凝(LA)检测和标准靶向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TA-PTT)自动化检测、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ies 的 HemosIL APTT-SP 液体以及 HemosIL 冻干硅含量测定中观察到了这一结果。其它的 aPTT 分析可能会受到同样影响。尚无本品治疗影响体内凝血的证据。患者使用本品后,对异常凝血结果的解读需谨慎。尚未观察到对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的影响。


老年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尽管经验有限,但与年轻受试者相比,65 岁及以上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给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慎重,要特别注意感染的发生。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本品可能会对驾驶和机械操作的能力产生轻微影响。使用本品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包括眩晕、视觉障碍和疲劳)(参阅【不良反应】)。


处置和其它操作特别注意事项:

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所有未使用产品或废弃物均应按照当地要求进行处置。


【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与 MTX、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镇痛药合并使用时,未发现其对本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不建议本品与其他生物类抗风湿药物(例如阿那白滞素或阿巴西普)或其他TNF 拮抗剂联合使用(参阅【注意事项】)。


本品与 MTX 同时使用,对 MTX 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研究间的比较发现:本品的药代动力学与以前在健康受试者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TNFα 是一种在炎症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培塞利珠单抗可选择性中和人 TNFα,但不中和淋巴毒素 α(TNFβ)。


培塞利珠单抗可剂量依赖性的中和与膜相关和可溶性的人TNFα。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本品 Ames 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阴性。


生殖毒性:


培塞利珠单抗与小鼠或大鼠TNFα不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采用与培塞利珠单抗相似的啮齿类抗鼠TNFα聚乙二醇化Fab片段(cTN3 PF)开展大鼠生殖毒性研究。大鼠每周两次静脉注射cTN3 PF剂量达100mg/kg,未见对雄雌大鼠的生育力和一般生殖能力有明显影响。孕大鼠静脉注射cTN3 PF 1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约为推荐人体剂量每4周400mg的2.4倍),未观察到对发育有明显毒性。


致癌性:


尚未进行长期动物试验评估本品的潜在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本品血浆浓度大体与剂量呈比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与健康受试者一致。


吸收:


皮下给药后 54 到 171 小时本品的血浆浓度达到峰值。与静脉给药相比,本品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F)约为 80%(76%到 88%)。


分布: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表观分布容积(V/F)估计为8.011。


生物转化和清除:


聚乙二醇化就是将 PEG 聚合物共价结合到肽上,从而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减少肾脏清除、减少蛋白质水解和减少免疫原性来延长循环中清除时间。为了延长 Fab'终末血浆清除半衰期,本品是和 PEG 结合的抗体 Fab'片段,与全抗体产品具有可比性。所有试验剂量下,其终末清除相半衰期(t1/2)约为 14 天。


类风湿关节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皮下给药后清除率估计为 21.0 ml/h,个体之间的变异率为 30.8%(CV),周期间变异为 22.0%。本品抗体的形成会导致清除率增加约 3 倍。与 70kg 的个体相比,体重 40kg 和 120kg 的 RA 患者的清除率分别低 29%和高 38%。


Fab'片段包含蛋白化合物,通过蛋白水解降解为肽和氨基酸。解离后的 PEG成分被快速从血浆中清除,肾脏排出的程度尚不清楚。


特殊人群:


肾功能损伤:


尚未进行特殊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肾功能损伤对本品或其 PEG 基团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然而,基于轻度肾功能损伤受试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对肌酐清除率没有影响。尚无足够依据为中度和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提供推荐剂量。本品 PEG 片段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期基于肾脏功能进行,但尚未进行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评价。


肝功能损伤:


尚未进行特殊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肝功能损伤对本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老年患者(≥ 65 岁):尚未进行老年患者的特殊临床试验。但在一项 65 岁及以上,最大年龄为 83岁的 78 例(占总人数的 13.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未观察到年龄的影响。


性别:


性别对本品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由于清除率会随着体重的减轻而降低,总体而言本品在女性中的全身暴露某种程度可能稍高。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关系:


根据 II 期和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建立了给药间隔期间的平均血浆浓度(Cavg)和药效(定义为 ACR20 应答)之间的群体暴露-应答关系。产生半数最大 ACR20应答(EC50)的典型的 Cavg 是 17 µg/ml(95% CI: 10-23 µg/ml)。


以上内容摘自该药品的说明书

合理用药的小秘诀,就藏在里面~


近期文章荐读:

● 孕酮、雌二醇数值低怎么办?会导致胎停吗?要保胎吗?
● 40岁试管失败后再进周,养成11个囊胚的关键是?
● 看似完美却藏隐患?有TA相助,扫清宫腔障碍,静待好孕敲门!
● “过年养卵,年后备战”正当时!“漂亮卵子”如何修炼而成?
● 免疫保胎,是抗排斥还是调免疫?24条金句送给妳!
● 1头猪不够造1支低分子肝素,过度滥用连猪都对不住!

本号文章已建“合集”

 

点此进入“查因与备孕“合集

点此进入“内分泌”合集

点此进入“自身免疫“合集

点此进入“内异症“合集

点此进入“子宫与内膜“合集

点此进入“凝血易栓“合集

点此进入“抗磷脂综合征“合集

点此进入“低分子肝素“合集

点此进入“同种免疫“合集

点此进入“男人帮“合集

点此进入“遗传因素“合集

点此进入“试管婴儿”合集

点此进入“专家共识与诊治指南”合集



● 温馨提示:本号号主(添乱帮帮主)于2009年进入保胎圈现已15年,知晓各派医生强项、弱点与行业真相;不断学习思考反思,保持自由中立靠谱!倡导理性检查诊治,不盲目不过度,最大程度确保母婴安全!本号已持续更新8年,推送的内容仅作为科普用途,不构成疾病诊断和治疗依据,请务必以医生医嘱为准!本号致力于帮助遭遇流产、胎停、不孕、试管、生化、空囊的家庭少走弯路、早日生娃给家里“添点小乱”!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记得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或网友哦!


● 将本号“设为星标”及放在手机首页的方法:关注“添乱帮”→点击右上角“人头”→再点“ · · · ”→再点弹出的“设为星标”,重新点右上角的“ · · ·”→再点“设置”→再点“添加到桌面”→下方浮现“已添加”提醒,返回手机桌面,在有图标的最后一页(或有空位的某一页)找到“添乱帮”的图标,按住该图标并拖到首页空位处,即完成!


● 添乱帮 “ 号内搜文章 ” 功能指引!


觉得有用,最下方:

点赞+转发+分享 

添乱帮
本号致力于帮经历胎停、流产、不孕、试管、生化、空囊家庭早日生娃给家里“添点乱”!帮主混迹保胎圈14年:知晓各派医生强项、弱点与行业真相;不断学习思考,保持自由中立!发布靠谱科普知识,提供靠谱医生信息!理性检查诊治,不盲目不过度,保母婴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