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约10%的育龄妇女患有EMT,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月经异常、不孕、高复发率等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
EMT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
中医药治疗EMT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诊治EMT疗效确切,可以减轻和避免现代医学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的不良反应、副反应,同时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突出了个体化诊疗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1 内异症西医发病机制:
EMT的发生与性激素、免疫、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EMT的发生与基因、表观遗传学、血管新生、神经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孕激素抵抗、异常增殖和凋亡、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内异症西医诊断标准:
3.2 内异症中医病因病机:
EMT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多由于外邪入侵、情志内伤、房劳、饮食不节或手术损伤等原因,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部分经血不循常道而逆行,“离经”之血瘀积,阻滞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病。
临床问题1:
EMT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
推荐意见:
根据《中医妇科学》教材、文献研究及专家共识推荐,将EMT中医证型总结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5个证型。
(1)气滞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甚或前后阴坠胀欲便,月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色暗有血块,块下痛减;
次症:平素情志抑郁或易怒,经前心烦易怒更甚,胸胁、乳房胀痛;
舌脉: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紫暗有块,或经血淋沥不净,或见月经延后;
次症:形寒肢冷,大便不实;
舌脉:舌淡胖而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脉沉迟而涩。
(3)气虚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痛,肛门坠胀不适,月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色暗淡,质稀或夹血块;
次症: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差便溏;
舌脉:舌淡胖,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4)肾虚血瘀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痛,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
次症:腰膝酸软,神疲肢倦,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性欲减退,夜尿频;
舌脉: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涩。
(5)痰瘀互结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痛,拒按,月经量或多或少,有血块;
次症:形体肥胖,头晕,肢体沉重,胸闷纳呆,呕恶痰多;
舌脉:舌紫暗,或边尖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临床问题2: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
能否改善EMT相关疼痛
(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
推荐意见1:
西医治疗:
●【诊治指南 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及卵巢异位囊肿的治疗
推荐意见2: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5.1.2.1 气滞血瘀证:
(1)推荐使用膈下逐瘀汤,药物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牡丹皮、甘草。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强推荐)
(2)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柴胡、枳壳、川牛膝、桔梗、甘草。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3)推荐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地诺孕素,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食欲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单用地诺孕素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
(4)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丹莪妇康煎膏药物组成:紫丹参、莪术、竹叶柴胡、三七、赤芍、当归、三棱、香附、延胡索、甘草。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包括潮热出汗、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干燥、乳房疼痛、睡眠紊乱,偶有胃肠道反应、瘙痒,发生率与单独使用GnRH-a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5)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桂枝茯苓丸(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联合GnRH-a(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
(6)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桂枝茯苓胶囊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不良反应(偶有恶心、情绪不良、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与单用地诺孕素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7)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8)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不良反应(子宫不规则出血、情绪波动、胃脘不适)发生率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9)可以使用宫瘤消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宫瘤消胶囊药物组成:牡蛎、制香附、三棱、莪术、土鳖虫、仙鹤草、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吴茱萸,不良反应(子宫不规则出血、恶心、情绪波动)发生率低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10)可以使用宫瘤消胶囊联合孕三烯酮片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5.1.2.2 寒凝血瘀证
(1)推荐使用温经汤联合GnRH-a。温经汤药物组成:吴茱萸、桂枝、当归、芍药、阿胶、麦冬、川芎、牡丹皮、人参、半夏、生姜、甘草。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2)推荐使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烯酮。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不良反应(偶有轻微皮肤发红)发生率与单用孕三烯酮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3)可以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少腹逐瘀颗粒药物组成: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没药、川芎、肉桂、炮姜,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4)可以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GnRH-a,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单用GnRH-a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5)可以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不良反应(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乳房胀痛、头痛、头晕)发生率低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6)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桂枝茯苓丸联合GnRH-a,具体推荐意见同气滞血瘀证中第(5)条。
(7)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或孕三烯酮或屈螺酮炔雌醇片,具体推荐意见同5.1.2.1中第(6)~(8)条。
5.1.2.3 气虚血瘀证
(1)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党参、黄芪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2)可以使用举元煎合桃红四物汤,举元煎药物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黄。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临床问题3: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
能否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关月经异常?
推荐意见3:中医药治疗。
5.2.1 气滞血瘀证
(1)可以使用膈下逐瘀汤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2)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5.2.2 寒凝血瘀证
可以使用少腹逐瘀汤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5.2.3 气虚血瘀证
(1)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党参、黄芪。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2)可以使用举元煎合桃红四物汤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5.2.4 肾虚血瘀证
可以使用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归肾丸加桃仁、生蒲黄。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5.2.5 痰瘀互结证
可以使用苍附导痰丸加三棱、莪术。
(证据级别:Ⅰb;推荐强度:弱推荐)
临床问题4:
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能否
控制或缩减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
推荐意见1:西医治疗。
5.3.1.1 药物治疗
(1)适应证: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大径<4cm;②有盆腔疼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应比较明确,不能除外为卵巢其他肿物时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2)治疗药物:有证据可以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药物主要是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GnRH-a,也可选择孕三烯酮、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等。
5.3.1.2 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大径≥4cm;②合并不孕;③疼痛药物治疗无效。
(2)术前生育力评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术容易造成卵巢储备功能的降低。
(3)术前预处理:一般不建议术前药物治疗。但对粘连较重、子宫较大(如合并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或合并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估计手术困难者,术前可短暂应用GnRH-a 3个月,可减少盆腔充血并缩小病灶,从而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4)手术方式:手术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推荐囊肿切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年长患者(如年龄≥45岁),可以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推荐意见2: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5.3.2.1 气滞血瘀证
(1)可以使用大黄蛰虫胶囊联合GnRH-a,大黄蛰虫胶囊药物组成: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子宫出血、潮热、阴道干燥),发生率与单用GnRH-a相比无明显差异。
(2)可以使用宫瘤消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不良反应(子宫不规则出血、恶心、情绪波动)发生率低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3)推荐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地诺孕素,不良反应(偶有恶心、情绪不良、子宫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与单用地诺孕素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4)推荐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5)推荐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不良反应(胃脘不适、子宫不规则出血、情绪波动)发生率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5.3.2.2 寒凝血瘀证
(1)推荐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或孕三烯酮或屈螺酮炔雌醇片,具体推荐意见同5.3.2.1 气滞血瘀证中第(3)~(5)条。
(2)可以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3)推荐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不良反应(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乳房胀痛、头痛、头晕)发生率低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强推荐)
临床问题5: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
能否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后复发?
推荐意见1: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预防复发有效的常用药物有COC(复方口服避孕药)、口服孕激素、GnRH-a和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等。
(1)GnRH-a:使用6个月后降低复发率优于使用3个月。GnRH-a+反向添加治疗可以较安全地延长GnRH-a用药时间3~5年甚至更长时间。考虑到GnRH-a对青少年骨质丢失的影响,16岁以前不推荐使用。
(2)COC: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可选择COC口服,可降低囊肿复发风险,但应注意相关的禁忌证,也可用于青少年EM的治疗。
(3)LNG-IUS:对于无生育要求者,可选择LNG-IUS。术后放置LNG-IUS或术后GnRH-a治疗后再序贯放置LNG-IUS可有效预防EMT疼痛的复发。对于EMT术后无生育要求者,建议使用LNG-IUS或COC至少18~24个月,作为EMT痛经的二级预防,直至有生育要求时。
(4)口服孕激素:长期口服地诺孕素,可减少EMT术后疼痛复发。GnRH-a+反向添加治疗6个月后长期序贯COC的疗效与地诺孕素的疗效相当,但地诺孕素更易出现阴道点滴流血的不良反应。地诺孕素可适用于超过40岁或不宜使用COC的患者。
(5)DIE复发的预防:缺少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相应的系统评价。DIE术后予以GnRH-a或COC治疗6个月,能有效地降低术后2年的复发率。高效孕激素和COC可明显缓解DIE疼痛症状,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但需长期使用。
推荐意见2: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5.4.2.1 气滞血瘀证
(1)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GnRH-a,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乳房疼痛、睡眠紊乱、瘙痒等)的发生率与单用GnRH-a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2)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LNG-IUS,不良反应(偶有胃肠道不适、子宫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低于单用LNG-IUS。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3)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桂枝茯苓丸联合GnRH-a。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强推荐)
(4)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GnRH-a,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盗汗、潮热、阴道流血、阴道干涩),偶有轻度恶心,发生率与单用GnRH-a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5.4.2.2 寒凝血瘀证
(1)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桂枝茯苓丸联合GnRH-a,具体推荐意见同5.4.2.1中第(3)条。
(2)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GnRH-a,具体推荐意见同5.4.2.1中第(4)条。
(3)可以使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醋酸甲羟孕酮,不良反应(子宫出血、潮热、阴道干涩)的发生率与单用醋酸甲羟孕酮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5.4.2.3 痰瘀互结证
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散结镇痛胶囊,不良反应主要为胃部不适,偶有皮疹、便秘、皮肤瘙痒、烦热、口渴、头晕、恶心、腹泻、多汗、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孕三烯酮。
(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强推荐)
临床问题6: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
能否改善EMT不孕患者的
生育能力、提高妊娠率?
EMT对女性生育力影响较大,EMT合并不孕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制定个体化方案,积极治疗。
推荐意见1:西医治疗。
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的EMT患者,首先应按照不孕症的诊疗路径进行全面的不孕症检查和生育力评估,包括:
(1)病情程度(既往治疗过程、卵巢囊肿大小、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
(2)生育力评估[年龄、窦状卵泡计数、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内分泌水平等]。
(3)输卵管通畅性检查。
(4)男方精液检查。
(5)排卵情况。如需行输卵管通畅性检查时,建议优先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EMT合并不孕的诊治流程参见:
推荐意见6.2: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5.5.2.1 气滞血瘀证
(1)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GnRH-a,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雌激素症状(潮热、多汗、性欲低下、阴道干涩),发生率与单用GnRH-a相比差异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2)可以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控制性超促排卵。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3)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GnRH-a,不良反应(阴道异常流血等)的发生率与腹腔镜术后+GnRH-a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4)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证据级别:D;推荐强度:弱推荐)
5.5.2.2 寒凝血瘀证
(1)腹腔镜术后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GnRH-a,具体推荐意见同5.5.2.1中第(3)条。
(2)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IVF-ET,具体推荐意见同5.5.2.1中第(4)条。
5.5.2.3 痰瘀互结证
可以使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轻度皮疹、乳房轻度胀痛)的发生率与单用口服避孕药类药物相比无明显差异。
(证据级别:C;推荐强度:弱推荐)
临床问题7: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
能否缓解西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副反应
(如潮热出汗、性欲减退、
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推荐意见:
腹腔镜术后推荐使用坤泰胶囊(药物组成: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联合GnRH-a,用于GnRH-a治疗出现的潮热出汗、睡眠障碍、阴道干涩、乏力、情绪波动、骨痛等围绝经期症状,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证。
(证据级别:B/B/B/B/C/D;推荐强度:强推荐)
临床问题8:
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安全性如何?
推荐意见:
上述临床问题所推荐的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EMT的不良反应均已标注于该推荐意见正文中,表明中医药单用或联合西医治疗EMT的安全性良好。
临床问题9:
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能否用于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
6.1 EMT长期管理应为综合管理,包括药物的应用、患者教育,各种治疗选择的充分沟通,生存质量的关注,心理辅导,生育问题的咨询、指导等。其管理理念重在防治结合,应秉承中医传统治未病的思想,将中医养生、食疗及中医康复治疗等运用到长期管理中。
6.2 长期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1)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
(2)长期管理的目标: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规范手术的时机、术式的选择,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长期管理,使患者的手术获益最大化、手术损伤最小化。
(4)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年龄阶段管理,解决不同年龄阶段最主要的临床问题。
6.3 长期管理的干预手段
6.3.1 西医长期管理
以药物治疗为主导,重视定期检查,强调患者教育,注重规范的随诊和药物的管理,以及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根据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体征给予不同的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可参考2018年《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6.3.2 中西医结合长期管理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西医长期管理的概念不谋而合,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长期管理领域独具优势。结合EMT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治未病”理念主要体现在对EMT病因预防和病机阻断以及对EMT患者的健康宣教、治疗方法的选择。本指南发起团队对EMT中医长期管理进行了系列研究。
6.3.3 认知干预
EMT长期管理中的宣教环节是EMT诊疗流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维持手术效果、提高药物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基于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调查,组织患者参加EMT专题讲座,推送个性化科普文章,提高疾病认知,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慢病管理。
(1)教育内容:月经相关的生理知识,EMT的症状、高危因素等,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各种治疗方案及其优缺点,心理健康辅导。
(2)方式及途径:可在医院内外、传统及新媒体平台(如即时通信软件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上通过健康讲堂、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播放科普视频、患者沙龙等方式宣教;鼓励并指导患者记录自身症状的变化。
6.3.4 生活方式干预
在生活起居方面,可基于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指导,避免受寒、经期注意保暖,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
在饮食营养方面,建议患者合理膳食,少食生冷饮食,禁食用含激素类食物,限制饮酒或禁饮酒,不建议饮用咖啡及绿茶。
运动管理方面,推荐患者进行有氧锻炼,若EMT包块最大径>4cm,应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
6.3.5 心理干预
EMT发生、发展与患者情绪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管理可有效控制EMT进展、减少EMT复发。心理干预是长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负性生活事件等方式调节情绪和心理问题。如长期慢性疼痛影响着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并可能引起精神心理问题。建议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如做运动、听音乐等方法,积极参加患者交流互助活动。严重疼痛的患者可能合并多种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应长期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必要时应有专科医生的疏导。
6.4 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1)随访时间 建议EMT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
(2)随访重点:EMT症状的控制、生存质量、药物副反应以及生育的指导。
(3)随访内容:病史询问,查体和盆腔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及CA125、血常规等血液检查,对于连续使用GnRH-a 6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监测骨密度。
《指南》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及推荐强度: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公众号发布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4年版)》,未允侵删。
内异症关联荐读:
本号文章已建“合集”
● 温馨提示:本号号主(添乱帮帮主)于2009年进入保胎圈现已15年,知晓各派医生强项、弱点与行业真相;不断学习思考反思,保持自由中立靠谱!倡导理性检查诊治,不盲目不过度,最大程度确保母婴安全!本号已持续更新8年,推送的内容仅作为科普用途,不构成疾病诊断和治疗依据,请务必以医生医嘱为准!本号致力于帮助遭遇流产、胎停、不孕、试管、生化、空囊的家庭少走弯路、早日生娃给家里“添点小乱”!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记得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或网友哦!
● 将本号“设为星标”及放在手机首页的方法:关注“添乱帮”→点击右上角“人头”→再点“ · · · ”→再点弹出的“设为星标”,重新点右上角的“ · · ·”→再点“设置”→再点“添加到桌面”→下方浮现“已添加”提醒,返回手机桌面,在有图标的最后一页(或有空位的某一页)找到“添乱帮”的图标,按住该图标并拖到首页空位处,即完成!
觉得有用,最下方:
点赞+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