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山房
三人行
《思辨读写十讲》(商务印书馆)
02
白水山房主人
第二讲的题目为《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点,构建与核心素养培育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要点一是“基点”,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谁的基点?表述不够清晰,文中阐明为“核心素养”的基点。本文写在何时,书中未标明,但此观点放之于现在,私以为不够准确,如若表述为“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点”,表述相对理想且未见得准确,因此说,本书所列之十讲大概写于目前已席卷全国的新理念之肇始阶段,放之于当时,实属前卫,如陈列于如今,对概念之间的表述,不够严谨。
要点二是“学习方式”,强调与核心素养相一致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个热词,但与要点一所述情况一致,文中所列举的“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专题阅读、群文阅读与项目式学习,如三年前读到,大概率惊叹不已而又不明觉厉,但现在读来,不过如此。
但这并不妨碍文章本身的意义,只不过满足不了我之现下的需求。包括所列举之案例,价值在于潮流之初之先声夺人。
当然这也是我之困境。
以上是对第二讲文题之所思。
下设六个子题目,关系也比较松散:
(一)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的核心
(二)思维的三要素及其运作
(三)反思带来知识、学术和思想
(四)基于思维本体的学习改进
(五)基于生命活动的综合改进
(六)学习改进要开放而理性
总体阅读感受,体系之逻辑感不足,语言之精警性则有余。
大概余老师出身于一线教师的缘故,对课堂实践的理解与反思相当犀利,读来相当痛快,阅读感受极好。
因将此书定位于图图先生来日绝不会读,我即随意勾画,当然勾画者,皆属契合与赞赏。
比如:
“阅读中的思维错误比比皆是,可怕的不是那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矛盾与漏洞,而是那些让我们陶醉的自洽与圆融。”
——教师以自洽遮蔽了学生的获得。
“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就处于‘弱反思’的思维状态,看起来在思考,实际上只是表面的热闹,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有些老师自以为课堂充满了思辨与探究。”
——“弱反思”,我之当提防。
“我们的教育目的与教学内容,能否唤起学生对尊严、逻辑与意义的关注。如果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实用而适用的工具,而教学内容又疏离了生命的内在冲动与需要,那么,学生懒于思考甚至厌恶思考,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班的孩子,近来格外喜欢听语文课,肉眼可见。起初意外,想来,或许是源于最近“前秦诸子散文”单元关联现实意义的设问,触发了对周围生活久违的联想。
“核心素养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它必然涉及人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与生命意志。”
——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即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进一步实体化。因为理解得抽象,实践才会孱弱。
类似的警句,每页随处可见,单独读来就特别来劲,完全可以忽略所处之章节,但不知这是余老师之喜,亦或是忧。
“阅读,是知识的采集”,这是近来听到的极投脾气的一句话。
第二章中,我格外留意采集一些余老师提炼的概念,相信行走于课堂的同行者们大都试图提炼属于自己的理念logo——专属概念,但着实不易,余老师则输出了很多有趣的结构化表述,比如:
阅读结构与阅读惯性
“价值预期”
“逻辑起点”
“思维目的”、“思维过程”、“思维材料”
“思维的内环境”与“思维的外环境”
“思维状态”
他又引用了很多好玩的概念:
杜威之“岔道口”“反省性思维”“思维监控”等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镜像”是近来极喜欢的另外一句话,或许还是因为自我认知的局限与性情的粗疏,读余老师的文字,更恣情于享受言语间的澎湃,读来痛快如同得遇知己,是件奢侈的事。
以上且算第二讲之札记。
“小光,第二讲,我接龙完毕;
第三讲,赤薮轩主人纪顺兄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