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力?
文摘
2024-10-04 10:16
浙江
今年1月23日晚,“我的文学之路”直播,开播仅15分钟,“《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12期”即售出2000套;开播两个小时,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895万,最高在线人数近70万;从晚8点到12点,4个小时,直播间成交共计8.26万套、99.2万册……直播次日,购买人数还在不断上升。” 我想,连《人民文学》都能这样被卖,还有什么不能被董宇辉卖呢? 《人民文学》 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郭沫若题写刊名,毛泽东为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人民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是新中国文学的领潮者和发现者,是新中国文学的见证,新中国文学刊物的代表。首任主编是茅盾,王蒙、刘心武、刘白羽等名家也曾担任过它的主编。 但随着文学的不断边缘化,《人民文学》的销量不断萎缩,至2023年全年销量仅4万套。 而董宇辉一次直播,竟能卖出8.26万套,是2023年总销量的两倍多。 这场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累计观看人数达到895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70万,点赞数突破1亿。 不过很显然,观众是冲董宇辉来的,并不是冲着 《人民文学》来的,也不是冲着主编施战军来的,也不是冲着嘉宾作家梁晓声、蔡崇达来的。 在死亡线挣扎的《人民文学》被董宇辉一场直播卖出两年多的销量,说明了什么?
一个文学完全边缘化的时代,一场并不需要文学的关于文学的直播,他竟然能让895万基本不知《人民文学》 为何物的观众,有近10%的人愿意为他掏腰包。 沦落到需要依赖一种与文学无关的方式来兜售自己的田地! 沦陷到需要用最商业手段来拯救沦陷于商品泽国的虚妄! 假如这个前提成立,那这样的直播,正说明了文学现在真低贱!
还记得莫言2012年10月11日获诺奖前,上海书城积压莫言作品无数,前一个月甚至只卖出过一本,但10月12日一天,书城积压的作品即被抢一空。 其实,得诺奖前莫言在文学界还是有一批拥趸的,但社会上的知名度并不怎么样。新浪微博的微话题——“之前你知道莫言吗?”给出过一组数字:19945位网友表示,说实话不知道莫言是谁,仅有4720人知道莫言。 问题是,诺贝尔文学奖那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而董宇辉是什么呀?与文学毫无关系的商业跳蚤而已!
假如说是诺贝尔文学奖“拯救”了文学家莫言,是文学拯救文学!那么,董宇辉“拯救”《人民文学》算什么呢?算一只通吃的商业跳蚤“拯救”了一份僵死未死的文学杂志?! 大家知道,跳蚤世界各地都有。它们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生活在鸟类身上。跳蚤多在阴暗地面,缝隙中及鼠洞,猫、犬窝巢等处活动。跳蚤幼虫极活跃,畏光,对干燥颇敏感,以生活环境中的某些有机物碎屑为食料。跳蚤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期;一般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一个月;寿命约1-2年。 我把董宇辉比作跳蚤,或者说跳蚤王,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寄生性。寄生性是全部直播带货主播的共性。因为他们本身并不生产,不创造,而是寄生在已有“成品”之上。这个“成品”就是“哺乳类动物”或“鸟类”。董宇辉寄生的最大“成品”类,还不是各类产品,而是“丈母娘”们。 二是喜阴性。董宇辉之所以被“丈母娘”们大宠,是因为“丈母娘”们处在“知识”“情感”“思想”的阴暗处,而董宇辉的“知识”“情感”“思想”之阳光正好能照亮“丈母娘”们“知识”“情感”“思想”之阴暗,由此才大获“丈母娘”们的欢心。假如没有“丈母娘”们“知识”“情感”“思想”之阴暗,董宇辉也就成不了“丈母娘”们的“天宇之辉”。 最近董宇辉直播翻车,就是“丈母娘”们的阴度不够深,或者说是董宇辉的阳度不够强所造成的。假如“丈母娘”们根本没人知道“居里夫人”,没人知道“镭”不等于“铀”,没人知道“诺贝尔文学奖”不等于“诺贝尔化学奖”,那董宇辉就不会翻车;假如董宇辉的光辉足够辨别“镭”与“铀”,辨别“诺贝尔文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那他就不会将它们等同,那他也不会翻车。 三是变态性。我们一般人并不知道跳蚤的变态性,但它们确实是变态性寄生物,从卵到幼虫到蛹到成虫,每个阶段的形态差异极大。而网红主播们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变态性。他们是“人设”“设”出来的,在直播间的模样可谓“成虫”吧,走出直播间会是什么,大家可以猜想。
四是时间性。这一点我还不能确定。不过从网红主播的整体寿命看,一般在一年左右。因为董宇辉是跳蚤之王,所以他的时间应当会长一些,但能长多久,不得而知。 写到这里,可以稍总结一下,董宇辉的神力来自下面两方面的一拍即合:
一是个体性的,即董宇辉自身知识的广博度,情感的广适度,思想广向度。 二是时代性的。即时代集体性“无知”“无情”“无脑”,集体性“寄生”,集体性“惜命”,集体性“虚妄”,集体性“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