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烯类抗真菌药
二、吡咯类抗真菌药
三、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四、氟胞嘧啶类抗真菌药
主要为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主要为麦角固醇)结合,造成膜通透性改变、胞内容物流出而使真菌细胞死亡。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芽生菌、曲菌、酵母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对细菌无效。口服不吸收,禁肌注,静脉滴注时避光,5%GS配液,输液前后需冲管,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4-6h,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2-4h,给药前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或小剂量地塞米松减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寒战、高热、头痛、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血液系统毒性、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静滴过快可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唑类有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由于静脉注射毒性较大,已被三唑类取代,现咪唑类多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细胞色素P450能催化羊毛甾醇14位脱α-甲基成为麦角甾醇,三唑类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从而抑制麦角甾醇合成,诱导膜通透性发生变化起到杀菌作用。高度选择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对皮肤真菌和深部真菌皆有效。对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荚膜组织胞浆、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曲霉菌无抗菌活性。6-12mg/kg·d,qd,最大量400mg/d氟康唑衍生物,主用于侵袭性曲霉菌、非粒细胞缺乏的念珠菌血症,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赛多孢菌属和镰孢霉属严重感染。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96%),片剂至少在餐后1h或餐前1h服用。视觉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极少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儿慎用。建议静脉滴注开始治疗,且只在取得明显临床改善时考虑口服。8mg/kg静脉滴注药物暴露量约是9mg/kg口服的两倍。儿童的口服剂量为基于干混悬剂的研究,尚无口服混悬剂和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建议2-12岁的儿童采用口服干混悬剂。预防用药时TDM测定时间为给药2-5d或>5d或改变剂量4d后,目标谷浓度同治疗量。抗菌谱较氟康唑广,有抗曲霉活性,抗念珠菌活性强于氟康唑。口服吸收良好。粒细胞缺乏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芽生菌及组织胞浆菌病等治疗。伊曲康唑衍生物,对毛霉属、跟霉属等结合菌具良好抗菌活性。用于严重免疫缺陷患儿的预防侵袭性曲霉病和念珠菌病,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伊曲康唑或氟康唑治疗无效者。非竞争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丝状真菌和念珠菌细胞壁成分β-(1,3)-D-葡聚糖(即1,3-β-D-葡聚糖)合成,使真菌溶解。对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具有良好抗真菌活性,对白念珠菌等多数念珠菌属具高度抗菌活性,但对近平滑念珠菌作用相对较弱,新型隐球菌天然耐药。主要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其他抗真菌药无效或不耐受的曲霉菌病,是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且近期有三唑类药物使用史患者的首选药物。负荷70mg/m2·d,维持50mg/m2·d,qd又称5-氟胞嘧啶,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着色真菌、少数曲霉属有一定抗菌活性,对其他真菌的抗菌作用均差。为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易透过BBB。作用机制为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从而阻断核酸的合成。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严重感染时,单独应用效果不如两性霉素B,且易产生耐药性,为增加疗效可与氟康唑、两性霉素等合用。禁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毒性、血液系统毒性、暂时性神经精神异常等。
VOR为伏立康唑,POS为泊沙康唑,ISA为艾沙康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4):274-282.
王天有,申昆玲,沈颖,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363-365,3170-3171.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组.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 15(5):321-33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艾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36(5):2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