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的事迹给后世留下的教训之一就在于要“缓称王”,乱世之中,总是会有很多人称王,当时还有另外一个陈胜的同胞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但是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徇广陵,未下。闻陈王败走,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众从之,乃以兵属梁。
——《资治通鉴·秦纪三·秦二世二年》
召平是陈胜的部将,被派去攻打广陵,城池还没有拿下,就收到了陈胜战败、章邯将要率军攻过来的消息,便渡过长江,找到已经起兵的项梁,假传陈胜的命令,拜他为楚国上柱国,并跟项梁说:“现在已经平定了江东地区,应该火速率军向西攻秦”。
项梁于是带领他的八千亲兵渡江西进,路上听说陈婴已经拿下了东阳,就派使者去联合陈婴,希望能够与他一起攻秦。
陈婴也是被推上老大位置的,当时他只是东阳县的令史,类似于现在的书记秘书或者县长秘书,他在当地很有名望。陈胜起兵之后,东阳县的一个少年(他的名字没有记录下来)带来一群哥们杀了县令,然后找到陈婴,想要推举他为王,在他还没有接受的时候,正巧项梁的使者也过来了。
这会儿,陈婴的母亲给他提出了一条宝贵的建议,陈母对她儿子说:“自从我嫁入你们陈家之后,从来没有听说过陈家祖上有什么身份显赫的人,现在突然获得大名声,这不是什么好事情。还不如依附他人,这样,如果事成了,仍然能够封侯;事情败了,也容易跑路,不会因为是首领而到处被通缉追杀。”
陈婴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于是带领军队投奔项梁。在项梁立楚怀王熊心之后,陈婴被封为上柱国,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也不怎么被项羽重用,但是日子过得一直很滋润,项羽乌江自刎后,陈婴归顺汉朝,也带兵平定了一些地方武装势力,后来被刘邦封为堂邑侯,还给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做了十多年相国,在汉高后五年去世。
就跟陈婴母亲当初说的一样,陈婴最后确实被封侯了。并且他们家族的富贵也不仅仅是这一代,还长期跟汉朝皇族联姻,他的孙子陈午,娶了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刘嫖,这是个汉朝非常有名的长公主;而曾孙女则是那个“金屋藏娇”的陈阿娇,是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曾孙陈蟜娶了汉武帝的妹妹(或者是姐姐)隆虑公主;陈蟜的儿子昭平君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当然,这个昭平君是个惹祸精,尽管母亲隆虑公主临终前未雨绸缪向汉武帝请求赦免,但还是醉酒杀人,汉武帝只能挥泪处死了这个外甥(也是女婿)。
❖
陈婴的性格跟陈胜是完全不同的,他没有那么争强好胜,或许跟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在乱世之中,有些人想要作为首领,拼那可能是唯一的位置,或者希望成为一方诸侯,比如陈胜、武臣、韩广,还有后面的彭越、英布、臧荼等人,最后结局大多都比较悲惨,收益大、风险也很大;而大部分人是选边站,有些是在各种势力中腾挪,以在乱世中求生,陈婴就是其中的成功者,还有张耳也是。
那么,我们从陈婴的故事中能够学到什么呢?
一是务必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定位。做老大当然很威风,享受部将拥戴、众人敬仰,甚至还可以将这份权势传承下去,子孙后代中可以有几代人享有先天优势,快人几百步,但是也要冒很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当这个老大的。
要么是有一个好的出身,秦末很多人为了拉拢民心,就找了一些六国后裔来做王,或者是跟项梁刚开始起事的时候,靠着自己祖辈积累下来的名望,获得了各路人马的拥戴。当然,这都是个由头,后续还得靠能力和业绩说话。没有出身、没有业绩,自然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陈婴和他的母亲就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和家族定位,也许他觉得自己是技术型、稳健型人才,以自己的名望和能力,距离当大老板还是差一些,当然其实他做一个团队领导去完成某项任务是完全没问题,能文能武。
二是警惕突发的名利,退而取其次,虽然不能获得最大收益,但也不用承担最大风险。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承受得了突然的名利,这需要有对应的能耐做背书,看看秦末汉初,有多少被推上去当王的,但是有不少只是一个壳子,最后反而引来灾祸,比如武臣、魏豹、熊心、韩成等等。
如果对于做股票而言,也是如此,不要想着赚最后一个铜板,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懂得放弃不能承受的收益,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福分。
三是在名利面前,尤其要想到最坏的结局。想到坏结局,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困难是在近在眼前的名利面前,也要有这样一种考量。没有谁不会为了名利而动心的,这是人之常情,人情这种东西最难以违背和克制,而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话,那么更有可能在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