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的第九章讲的是启发性思维。
如果面对一个难题,我们找不到解决方案,大脑往往会去寻找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以此来协助对难题的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启发”。
而十分典型的“启发式解题”的案例便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故事,因为接受了国王的任务,去测量黄金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又一次洗澡的时候,水比较满,进入浴盆之后水就溢出来了,于是阿基米德顿时来了灵感,直呼“Eureka(找到了)”。
对于无意识的“启发性”,常常会有随机感,得到的答案可能会与想要解决的问题发生比较大的偏移,也就是“答非所问”。人的直觉思维天然具有某种发散性,尤其是缺乏训练的时候,很容易天马行空,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所以在启发过程中,就需要加入一些有意识的东西,用理性思维做一些恰当的引导,也就是启发式提问。
当然,也会存在新的问题,就在于“启发式提问”中会隐含着某些暗示,而人们在回答启发式的提问过程中,通常不会注意到这些暗示。比如在下图中,问:左侧的人和右侧的人谁更高大?答案往往是右边的人更高大,因为走廊被画成了透视图,让人有立体感,但是实际去测量的话,其实都一样高大。这个走廊就是我们不能察觉的暗示,所以就得到了某种错觉。
而如果加入了“情感”成分,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结论主导论证”的问题,首先有对某个事物的倾向性,然后根据倾向性决定对各类事实和证据的态度,同样的一个事情,当持有不同的情感时,看法也会显著不同。这样的错误,也许会更常见,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屁股决定脑袋等现象都是如此。
在股票市场中,不可察觉的暗示可是有很多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十分庞大的传播链,信息的描述中,就会情不自禁设定许多预设的感情色彩。事实上,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就像做自媒体,无法调动受众情绪的标题,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阅读量。
同样的,只有事实的描述和分析,并且客观实在的研究,同样也没有什么市场,不偏不倚的观点难以调动大部分人的兴趣。就像美国大选中,中间派也是越来越少。
这也是在股票市场中的一个常态,市场充满着暗示,有时候也因为大部分人都容易被暗示,或许还喜欢被暗示,人们的头脑总是倾向于偷懒,喜欢会去寻求简单和直观的答案,而不习惯花心思去做进一步的思考。
正是因为人脑的偷懒行为,才很容易失去公正的立场,被其他有意的观点所牵动,就有了许多超额收益、财富再分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