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财富
财经
2024-11-29 07:33
湖南
最近重新读到了《传习录·徐爱录》的第六条,主要是王阳明关于“格物”的一些观点,这里写点读书的笔记。一家之言,不可避免失之偏颇,大家批判着看,自取所需。
一、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阳明先生在这里讲到了对待圣人学说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子夏的做法,笃信圣人,另一种是曾子的做法,根据圣人的学说,然后反省自己。
前一种做法当然很好,“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更接近事物发展和人性的规律,我们照章行事,即便没有什么好成绩,也不会有什么差错。
只是其中的问题在于,“圣人”并不了解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更不会替我们解决苦难,我们自己的问题,最后还是要自己来解决,所以更要重视“反求诸己”。二、‘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这是“知行”的三种境界: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在不同的认知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基本点就在于对于规律的理解和掌控情况,刚开始要强迫自己去做,后来是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再后来就是通盘无妙手,但是每一招都无可挑剔,顺其自然就按照规律行事了。这一句是来自《中庸》中的话,其中的关键当然就是“至诚”,“至诚”是一种实践,不是说表面上“恭恭敬敬”的样子。“诚”在我看来,就是如实地反映事物和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扭曲式地表达,在股票市场上混,没有个“诚”字是万万没法玩的,自欺欺人的结果就是自讨苦吃。
四、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这句话讲了儒学哲学的五个概念(身、心、意、知、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身体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媒介,有了身体,才能看、听、问、触等等;而这副身体的主宰就是靠“心”,有了“心”,身体才能动起来,这个“心”就是思维、意识、情感、意志等东西;而“意”则是动机、想法、策略等等,是由“心”所产生了;然后这个“意”也不是凭空出现,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做支持,有了认知,就会有相应的动机、想法、策略;最后,“意”的作用对象就是外物了,也是我们行为的对象。
作为一个俗人,我关心的是将事情做好,要实现这个目标,得先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动机、好的策略,也就是说要“诚意”。要想“诚意”,也就得有个中肯、符合实际的“认知”。
怎么获得“知”呢?那就得回到我们的行为对象上,去“格物”,探索具体事物本身的规律。我得回到股票投资这件事情上,这种情况我们格物,格的就是“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这玩意,去找一些基本的、固有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我们的认知。“格物”,然后获得认知往往是重中之重。但是仅有认知又还有所不够,还得从“心”上下功夫,有一个缜密的思维、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感状态,不然老是见啥就心动,岂不是乱了套,再有认知也没法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