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摘要征集|主题T19下属专题S3:显生宙中期(P-T-J)极端环境/气候事件、生物灭绝与复苏及综合地层对比

文摘   科学   2024-01-05 08:00   湖北  

2024年8月25日-31日,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IGC)将在韩国釜山市召开!诚邀各位老师、专家、同学向T19-S3 “Mid-Phanerozoic mass extinctions, recovery, extreme environmental events and integrate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显生宙中期(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极端环境/气候事件、生物灭绝与复苏及综合地层对比)投稿!

(1)摘要截止日期:2024年2月16日

(2)召集人:

陈中强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zhong.qiang.chen@cug.edu.cn

孙亚东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裴    羽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元耕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冯学谦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征集范围:

显生宙中期(二叠纪至侏罗纪)为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的最关键时期之一,也是环境-气候剧烈波动时期,见证了显生宙五次大灭绝中的两次(二叠纪-三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之交)以及3次次一级大灭绝:瓜德鲁普世-乐平世、早三叠世内部(SSB)和中卡尼期大灭绝。在这些关键地质转折期,海洋和陆地的生命遭受了剧烈的环境和气候危机的冲击,如广泛的海洋缺氧、温室效应等,这些事件可能由大火成岩省强烈火山活动所触发,也可能与特提斯构造火山作用有关。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在极端环境气候事件的冲击下崩塌,并最终得以复苏重建。这些事件的跨洲际对比都需要建立在基础的古生物学、生物-化学-磁性-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本专题征集上述所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综合地层对比,对海洋和陆地极端事件的因果关系提出新见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显生宙中期生命与环境/气候的协同演化模式和规律,为当代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经验,并预警将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以及环境修复的对策。



网站

链接:

http://www.igc2024korea.org/



欢迎订阅和推送《生物沉积学》公众号。诚邀投稿,共同关注与地质微生物学、微生物沉积学、微生物矿物学、生物行为遗迹以及大数据分析和模拟相关的国际前沿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作者:裴    羽

编辑:刘丹娜

审核:陈中强


生物沉积学
《生物沉积学》公众号主要关注与地质微生物学、微生物沉积学、生物礁沉积学、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矿物学、生物行为遗迹学以及大数据分析和模拟相关的国际前沿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为大众了解这些领域方向的国际前沿成果提供一个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