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为何要废除联邦教育部?

文摘   2024-11-15 13:28   日本  

川普总统很早就表态,要废除联邦教育部。这一目标,在其第一个任期内没有完成,有望在2025年开启的新的总统任期内,得以完成。

川普总统为何要废除联邦教育部?直接原因是,川普总统要将教育职能还给各州。

美国联邦体制得以存在的基石就是地方自治,美国先有了13个州的充分地方自治,才有了后来的联邦政府。美国联邦与地方是分享主权,州政府分享有明确的主权。

过去百年来,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公权力早已越过最早的国防、外交两大领域,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诉讼裁决,不断蚕食地方政府的主权。权力的本性其实就是这样的:如果地方基础之权力不断受到侵蚀,那么联邦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潜能也就被破坏了。

川普总统的执政纲领的核心主线,就是推动将民主党政客主政的“全能型政府”,纠错修订为国父们起初设立的“有限政府”。修订路径为:1)将原本地方政府负责的职能交还给地方政府,2)更重要的是,将更多职能交还给社会,推动美国回到“小政府、大社会”的正确道路上来。

川普总统将教育职能从联邦政府还给各州只是第一步,其更深层次的考虑是鼓励各州政府将教育职能还给社会、还给民间。政府不是孩子们教育事宜的责任人和决策者,父母才是。

教育,无论是在东西方,皆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今教育领域所有的弊病,离不开其滋生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国家机器主导的公立教育体制。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公立教育体制的由来、演变及弊病。

(一)公立教育的由来

16世纪之前的英国及欧洲大陆,针对学龄儿童初等教育的学校主要由教会兴办,也存在一些其他的私立学校,以及家庭教师群体。当时整个欧洲的状况是没有公办学校,亦没有强制教育,而这一切因着马丁·路德在五百年前(即1517年)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而改变。

1524年,在发动宗教改革运动七年后,马丁·路德提出一项主张:“政府应建立学校,并强迫父母将孩子送进学校。”马丁·路德这一主张起初是针对宗教改革运动所反对的天主教会,却在无意之中给了政府可乘之机。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德国一些小邦相继颁布强制教育的法令。171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颁布法令,强制全国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可以说,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间接推动了政府主导的强制义务教育在欧洲诞生。

继德国之后,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制初等教育,这个保守主义思想起源的国家,亦出现了公立学校。1881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制定《费里法案》,确立6-13岁儿童国民教育义务性、免费和世俗化原则。自此之后,由政府兴办普及义务教育,开始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20世纪初,理性自负的左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在美国高举进步主义的大旗,认为人性天然是一张白纸,无罪性可言,人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激励和惩罚等后天环境而塑造。而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的公立学校,可以成为培育人的有效工具。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美国极力推广政府主导的公立教育。杜威和他的追随者认为,政府才是儿童的真正父母,政府有权掌控家庭,公立学校是培育“国家宗教”的思想基地。当然他们所说的“宗教”不仅与基督教无任何关系,而且是敌基督的灵在作祟。

这些左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迷信政府的能力,他们认为政府由“精英”组成,可以保护并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因此,进步主义者致力于不断扩大政府的规模和权力,政府日益成为这些进步主义分子的偶像。

公立教育的一个极端案例发生在澳大利亚:1910年,当时的澳洲政府认定本地土著人“低贱无知”、“将会消失”,出台了一项政策——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儿童,接受政府主导的教育。

约10万名澳洲土著儿童因此被强行永久性从家中带离,成为“被偷走的一代”,在其心理、生理上造成极大创伤。2008年2月13日,在澳大利亚新一届联邦议会开幕式上,时任首相陆克文以政府和议会的名义,首次郑重向土著居民及“被偷走的一代”致歉。

这个事件后来被拍成电影,片名就叫《澳大利亚》。

19世纪至今,公立教育大行其道,教育与教会的相分离是现代主义的一项最有影响力的“成就”,它是知识与形而上学相分离的一种延伸。

(二)实用主义教育观

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量设立公立学校,其背后推动的观念力量,就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此人无基督信仰,世俗而唯物,轻视人文思想,高举实验旗帜。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美国教育界的泛滥,是美国世俗社会对基督徒信仰群体的胜利。

今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杜威是美国教育制度,尤其是私立教育的毁灭者。如果美国教育是一位农夫的话,杜威便是这位农夫怀里的毒蛇。

实用主义主张:凡是实用的,就是好的;凡是不实用的,就是坏的。实用主义意味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和基准,一切以对自己是否有实用价值作为价值判断的准绳。胡适,作为杜威的学生,在中国宣布了实用主义的主张:“人们应该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实用主义拒绝基于基督信仰的绝对真理,这样也就拒绝了来自上帝的绝对公义。其后果是人类共同体,对信仰、道德与传统的探求走向虚无主义。

杜威是美国的国父们所建立的秩序的颠覆者。杜威思想的流行从源头上动摇了基于基督信仰的美国秩序,其破坏力、危害性由此产生。杜威思想的得势,是世俗对信仰的胜利,是自以为是的人们妄图取代上帝。

杜威主张的实验方法,来自于培根的科学自然主义,其主张一是: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就是工具,人是真理的主人;其主张二就是:进化论。受达尔文的影响,杜威认为人是进化的动物,认为人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造的。

1997年出版的《转型中的高等教育——美国大学和学院历史》(第四版),在第14章专门讨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书中指出:“杜威的实用主义是反智的,它不同于经典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后两者将智力视为教育目的本身,而实用主义将智力当作工具和方法。”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其立场反对基督信仰,反对人文思想,反对古典教育。

基于基督信仰的保守主义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即刻的目的,一种是最终的目的。即刻的教育目的关注眼前与谋生相关的事务,最终的教育目的关注获得智慧,实现心灵的自由,以及对永恒的感知。教育应当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服务。

人类共同体中的博雅教育为什么重要?因为博雅教育的用途不在于它能否为即刻的教育目的服务,而在于它能否为最终的教育目的服务。换言之,博雅教育的作用不在于直接帮助学生赚钱谋生,而在于能否帮助学生发展在理性层面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美学领域有审美的能力,在道德层面分辨善恶,成为有智慧、以及可以感知永恒的人。

然而,杜威的教育目的为即刻的目的,其教育目的只为现实生活服务,呈现明确的短视特征。

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维沃(1910-1963)认为现代教育培养的只是工具的人,不是完整的人。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也可以被称为“拒绝被奴役的人”。

理查德.维沃在其《思想的后果》一书中写道:

  • 学习的过程要求阐明真理,在我们追求普遍性真理的过程中所需的特殊性越少,我们所学到的智慧越多。

  • 当代教育制度并没有促使人们对衰落加以反省,反倒对衰落做出了贡献,因为教育制度已经失去了对智者的兴趣,而更关心对作为制造者的人的培养。

  • 在这个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在于人们的阅读能力有了多大提高,而在于他们事实上读了些什么,以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所读到的内容而被塑造成什么。

  • 在一个言论自由,而且可以通过出名而得到好处的社会中,人们读得最多的,往往是一些腐化他们的内容,大众的心灵一直被那台印刷机的控制者所操控。

  • 逻辑被语法化了,它从一门教人如何按真理说话的学问,变成了一门教人如何按正确方式说话的学问,也可以说它离开了那个由范畴组成的本体论领域,变成了一门研究词义的学问。


结语

英美保守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埃德蒙.柏克说:

“在英国,我们的教育事实上完全掌握在教会手中。从婴幼儿的教育一直到成人教育。即便在我们的年轻人踏入社会,陪伴他们身边的不是年迈的家仆或管家,事实上陪伴我们年轻贵族及绅士出国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是神职人员;他们并非扮演着严肃的牧师或恭顺的随从角色,而是作为这些年轻人的朋友,或是性格严谨的旅伴。”

社会权威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教育机构。保守主义反对政府承担教育民众的责任,保守主义认为,教育民众的权威应当在民间,教育应当由民间主导。

保守主义随笔
本公众号发表记载的是笔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读书笔记,期待这些文章有助于你认识基督信仰,有助于你了解基于基督信仰的保守主义思想。正是基督信仰和保守主义思想,推动人类的现代文明得以在西方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