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Neo-Marxism:三个GPT给出的回答

文摘   2024-11-13 09:23   日本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传道书》3:1-2

2022年的期中选举大家期待的红色大潮并未出现,共和党仅仅以微弱多数夺回了国会众议院的控制权。结果是议长选举几经反复,而且后来也无法有效地对拜登政府形成制衡。直到上周二,这个期待中的红色浪潮才以更加迅猛的方式席卷合众国大地。到昨天,随着最后一个国会选区的计票工作的结束,共和党控制了政府的行政和立法机构。

对此次大选,已经有不少的分析和总结,在此不再画蛇添足。但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后果就是民主党的许多“新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纲领和行动计划遭到选民们的彻底抛弃。我想知道目前三个市场上的主流 GPT 模型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所以我向 Google 自己的 Gemini Pro、OpenAI 的 ChatGPT 和 X 的 Grok 分别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We all know,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Neo-Marxism is to explores how ideology maintains the power of the ruling class, often through cultural hegemony, a concept notably developed by Antonio Gramsci. From the fact that pretty much entire U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ollywood and mainstream media are all leaning toward Neo-Marxism ideology, does that mean it has become a kind of cultural hegemony itself?then what next? 

我们都知道,新马克思主义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探讨意识形态如何维持统治阶级的权力,通常是通过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由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提出。从几乎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好莱坞和主流媒体都倾向于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一事实来看,这是否意味着新马克思主义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霸权?然后呢?


ChatGPT的回答:

您谈到了有关新马克思主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及其对文化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方面。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强调,统治阶级不仅通过经济或政治手段进行控制,还通过塑造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来进行控制,然后将其渗透到文化机构中,以一种让社会感到 “自然 ”的方式巧妙地强化现状。

如果我们承认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想——如对资本主义、结构性不平等和权力动态的批判——已经渗透到学术界、媒体和娱乐界等领域,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些思想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霸权,塑造了被视为 “主流 ”的话语。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观点暗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主导形式,即在社会正义、身份认同和公平等问题上,左倾价值观影响了公众意识,设定了可接受的话语条件并塑造了社会规范。

然而,文化霸权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它从来不是完全或永久的。葛兰西认为霸权是一个有争议的空间;主导思想不断受到反霸权力量的挑战。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通过保守媒体、政治运动和提倡不同观点的另类教育机构,可以看到对新马克思主义或左倾意识形态的反击。这种反对表明,与其说文化霸权是一成不变的,不如说我们看到的是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之间正在进行的谈判。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很可能会继续看到不同意识形态框架之间的拉锯战,因为每一方都在试图左右公众舆论和塑造社会规范。当前的影响力是稳定下来成为新的霸权现状,还是被其他新兴思想所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意识形态潮流如何与更广泛的社会变革产生共鸣,以及如何应对不断演变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

这种情况凸显了葛兰西的洞察力,即霸权总是多变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更新--这表明任何主流意识形态在本质上都容易随着文化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点评:ChatGPT 的回答承认了新左派的“文化霸权”和其试图塑造舆论和大众意识的努力。中规中矩,有淡化和美化这种意识形态的霸权,指出这仅仅是不同观点的竞争和谈判。

事实是,美国前段时间盛行的“取消文化”早已将这种新左派的文化霸权展露无遗。强调葛兰西的观点如何具有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其实那个并不是重点。


Gemini Pro 的回答

新马克思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高等教育、好莱坞和主流媒体的主导文化力量,这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这些机构确实在推广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塑造公共话语,影响政策决策。他们指出,批判理论、交叉性和社会正义框架在这些领域的盛行证明了这一趋势。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过于简单化,这些机构是多元化的,包含了广泛的观点。他们认为,对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是对现实问题的自然反应,并不一定反映了统一的意识形态议程。

这一趋势的潜在后果也备受争议。一些人担心这会导致知识多样性和公开辩论的减少,因为不同的声音会被边缘化或被压制。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社会变革,因为边缘化群体会获得更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归根结底,新马克思主义是否已成为一种文化霸权,这个问题还需要不断辩论和分析。没有简单的答案,这一趋势对社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点评:Gemini Pro 的回答是三个中最糟糕的,几乎没有说清楚任何观点。

不愧是 Google 的产品,我们都知道 Google的搜索在大选中故意隐藏关于川普的搜索结果,甚至于对于投票点给出错误的指南,看出 Google 就跟大多数主流媒体一样,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就像一个有强烈政治偏好的老师一样,不可避免的,她教出来的学生多多少少受其影响。建议慎用。


X Grok 的回答

  • 现状:当高等教育、好莱坞和主流媒体整体倾向于支持与新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观念时,这些观念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霸权。这种霸权表现在:设置规范,定义可接受的辩论界限,框架问题以符合其世界观。

  • 可能的未来发展:

    反霸权运动:

      • 政治和社会反弹:保守派或自由意志者可能会反击,要求回归古典自由主义价值观或传统文化标准。

      • 替代媒体:新兴的替代媒体平台可能会挑战主流叙事,提供不同的视角。

      • 内部批评和进化:

      • 新马克思主义内部可能会出现自我批评和演变。

      • 关于变革的深度和理想与实用主义的平衡的讨论。

      • 对思想过度扩张的担忧,这可能导致对“取消文化”等现象的反弹。

        公众反应:

      • 反弹:公众可能对感知的强加文化产生反弹,要求更平衡或多元的观点。

      • 冷漠或愤世嫉俗:如果话语过于极化或人们觉得他们的日常关切未被解决,可能会出现公众的冷漠或愤世嫉俗。

        未来的方向:

      • 综合或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

        • 综合:新马克思主义的元素可能成为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文化叙事的部分。

        • 分化:文化格局可能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意识形态的小团体,导致更具多样性但也可能更碎片化的文化环境。

      • 机构变革:大学、媒体和娱乐业可能因批评而调整其做法,要么缓和感知到的意识形态偏见,要么更开放地接纳这些观念。

      • 全球影响:这些观念的全球传播可能会导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独特的适应或抵制。

      • 公共话语:可能会有推动和促进更开放辩论的效果,使这些观念受到更广泛社会的批判性参与。

      • 霸权转变:随着社会变化,另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系列新观念可能上升以挑战或取代目前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一旦确立,就会面临内部发展和外部挑战的双重力量,可能会导致从固化到变革,甚至可能被新文化范式所取代的各种结果。

点评:Grok 毫无疑问是三者中最有系统、有结构,并且基于事实的回答。没有回避问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关于接下来会发生的改变。其实这个回答也简介解释了“红色大潮”的原因之一。

就是当东西海岸的文化精英们在喋喋不休地讨论如何在男厕放置女用卫生巾的同时,跟随他们的城市流氓、小混混和头发染着奇怪颜色的性别不确定群体要与哈马斯站在一起的时候,美国的选民们早就忍无可忍了。他们如此决绝地抛弃了这个群体和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霸权。


保守主义随笔
本公众号发表记载的是笔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读书笔记,期待这些文章有助于你认识基督信仰,有助于你了解基于基督信仰的保守主义思想。正是基督信仰和保守主义思想,推动人类的现代文明得以在西方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