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整个医药行业,无论是政策还是产品创新度,对国内老牌药企冲击巨大。面对迅速崛起的一众Biotech企业,短时间内成长为Biopharm,以石药、恒瑞、中国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大型制药企业,不得不积极应对,主要采取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并购,补充管线,提升创新能力。而随着“并购六条”政策的出台,实现A+H两地上市,募集更多资金,是当下众多企业正在进行中的事情。但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引进创新产品和创新实力派管理人员的加入,是老牌大型药企常用的方式,但也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
——石药集团最新人事变动——
2024年12月6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自2024年12月6日起,姜昊博士因工作调整已辞任本公司执行董事,将继续担任本集团业务拓展部总经理;陈卫平先生获委任石药集团执行董事。
陈卫平,45岁,于2004年7月加入石药集团,现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及总计划调度中心总经理,主要负责集团的生产运营业务。相较于该人事变动,外界更加关注的是加入石药集团不久的刘勇军的变动。
2024年9月5日,石药集团发布文件,宣布关于刘勇军等人员职务任免的通知。根据工作需要,经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2024年9月5日会议研究决定,聘任刘勇军为石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但今日,业内盛传,刘勇军已经离开石药集团,任职不到3个月,具体原因不详。从公司内部管理来看,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2个总裁加持,外界看来应该属于公司话事人之一了。实际上,执行董事更“香”,总裁也免不了打工轮流转的宿命,而执行董事的人事更迭,至少变动时还能有个公告。刘勇军博士的离职, 也在昨天引发行业热议,毕竟刘博士是行业内知名的研发巨擘,履职不足3个月即离开,让外界对于石药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创新研发进展充满了担忧。刘勇军博士是免疫学、肿瘤学以及转化医学领域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他在生物医药行业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具体简历如下:
1984年,刘勇军博士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医学博士学位。 198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完成2年的博士后培训。 2002年,刘勇军博士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聘为Vivian Smith杰出讲席教授、免疫学系主任和癌症免疫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2011年,担任贝勒研究所首席科学官和贝勒免疫研究所所长。 1991年,刘勇军博士进入制药业界,先后在法国里昂先灵葆雅和DNAX研究所担任高级科学家和主任科学家。 2014年,加入阿斯利康旗下全球生物制药子公司Medimmune,担任首席科学官和全球研究负责人。 2016年至2020年,担任赛诺菲全球研究负责人。 2020年10月,刘勇军博士加入信达生物,担任集团总裁,负责集团全球研发、管线战略、商务合作及国际业务等工作。 2024年9月9日,石药集团公告聘任刘勇军博士担任集团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负责集团研发、管线战略及国际业务开拓等工作。 刘勇军博士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超过260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94,000次。
石河子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
华西医科大学药理硕士。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博士,于1993年获得。 曾在施贵宝、罗氏、诺华、安进等跨国药企从事肿瘤药物临床开发及医学事务方面的工作长达十七年。 在安进工作超过十年,期间经历了公司重大改组,医学事物部和临床开发部合并,从医学事物部主任成为全球临床开发部门的项目负责人之一。 曾担任再鼎医药的首席医学官;齐鲁药业的首席医学官;美国Ambrx公司的首席医学官(负责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战略和运营);曾担任无锡智康弘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 曾在安进中国建立医学团队,并负责管理产品开发的总体策略。 黑永疆博士在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中美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全球临床开发和运营经验,尤其在肿瘤创新药物领域具有深厚的背景和影响力。
——石药集团实现A+H上市——
2023年10月15日,新诺威(A股上市)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以76亿元人民币收购石药百克生物100%的股权,其中10%以现金支付,其余通过增发股份方式支付。新诺威在一年内陆续整合了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并更名为“石药创新制药”。这一系列操作使得新诺威的市值在一年内增长了约3倍,接近500亿元人民币,在创业板生物医药类公司中市值仅次于智飞生物、爱美客、泰格和康龙化成,接近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市值。
石药集团近年来在加速转型,虽然对外声称拥有超过50个在研创新药管线,但实际家底并不算厚。尤其是在当下火热的双抗、ADC等赛道,要落后于一众Biotech企业。所以,在过去十个月里,石药集团通过两次注入将最有价值的、能在近期快速变现的管线转移到新诺威。值得赞扬的是,石药集团在2023年9月宣布了一项50亿港元的巨额回购计划,成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纪录的榜首,对比信达生物“贱卖”子公司股份给创始人?股价大跌,管线日趋复杂,也凸显出石药集团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看好和责任感。最新的人事变动,也管中窥豹,新旧势力在老牌药企内部如何相处共谋发展,加速创新管线进程,是老牌大型国内药企发展的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