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亿!又押了国产ADC

健康   2025-01-06 18:21   重庆  

2025年,医药领域的第一个近10亿人民币收购诞生。


近日获悉,上海医药(601607.SH)发布公告,拟联合上海金浦健服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指定主体(简称:金浦健服指定主体)共同收购和黄医药(00013.HK)持有的上海和黄药业股权。其中上海医药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9.950366亿元(以最终国资备案价格为准)收购10%股权。

此次交易收购对价考虑到上海和黄的历史财务业绩、市场稀缺程度、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与上海医药的协同互补价值。资产评估采取收益法评估,上海和黄评估基准日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106.28亿元,比审计后母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增值92.88亿元,增值率692.92%;比审计后合并报表归母权益增值95.54亿元,增值率889.96%。此次交易,上海和黄的整体对价为99.5亿元。

交易完成后,上海医药将合计持有上海和黄60%的股权,对其实施并表,成为上海和黄的实际控制人,和黄医药将保留5%间接股权。交易公告次日开盘,上海医药股价涨2%左右,和黄医药涨超10%。

上海和黄是由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与和黄医药合资设立,双方各持股50%。和黄医药的背后是则是李嘉诚旗舰企业集团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和黄医药38.17%的股份。

01.

李嘉诚彻底撤出


上海和黄早期是李嘉诚布局中药产业的重要一环。

李嘉诚一直有很深的中医药情结,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接近李嘉诚的人曾称李嘉诚还有很深的“中药国际化情结”,成立和黄医药,正是其将个人情结上升为企业行为的重要一步。

2000年,因为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李嘉诚旗下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现在的长江和记实业)投资3000万美元在上海张江注册成立了和黄医药。成立初期,和黄医药的定位是开展创新植物药的开发,进军现代化中药产业。

2001年,在华东,和黄医药与上海市药材公司旗下上海中药一厂合资成立上海和黄;2003年,在华北,和黄医药与同仁堂集团总部合作成立同仁堂和黄;2004年,在华南,和黄医药与广州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白云山中药厂为基础,成立白云山和黄,合资期限为50年。2004年时,李嘉诚还明确表示,中药将是和记黄埔的第六大支柱产业。

上海和黄药业的独家品种麝香保心丸贡献了超90%营收。这款药物是国家保密配方,只此一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据和黄医药年报,麝香保心丸已成为中国治疗冠心病适应症领域的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占比达22%。

依靠这款单品,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海和黄药业的收入分别为3.326亿美元、3.706亿美元及3.855亿美元,让不少创新biotech艳羡。并且,这款药物专利到2029年才到期,生命周期还有很长。此外,约20年来,上海和黄药业为和黄医药贡献股息总额超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

与此同时,依然是在2001年,和记黄埔邀请了时任辉瑞战略部杜莹加盟并执掌和黄医药。在她的带领下,和黄医药增加了“抗癌创新药”的新方向,并开始与礼来、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合作,逐渐形成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并成为国内最早做创新药的药企之一。2005年开始,和黄医药启动小分子抗癌化学药的研究。

整体而言,和黄医药选择了肿瘤和免疫治疗两大领域。在肿瘤治疗领域,和黄医药选择了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等实体瘤适应症;在靶点方面,和黄医药选择了MET、VEGFR1/2/3、PI3K等靶点。Syk抑制剂、PI3Kδ抑制剂、FGFR1/2/3抑制剂和IDH1/2双重抑制剂是和黄医药重点布局产品。

核心产品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是和黄医药三种自主研发的肿瘤创新药物,分别于2018年9月、2020年12月、2021年6月获批上市,并均已进入国家医保。2023年,三者的销售额分别为1.08亿美元、4390万美元、4610万美元,分别为和黄医药贡献了8320万美元、4390万美元、2890万美元的营收。

在创新药领域有起色后,和黄医药开始逐渐剥离中药资产。

事实上,尽管中药业务虽然赚钱,但市场估值却不一定不高。和黄医药2023年营收达8.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但目前市值仅191亿元左右。而如果彻底转型创新药企,并加入出海大军,估值能有更大的可能性。此外,和黄医药此前定位较为模糊,核心投资者多是中药投资者,但中药市场近年发展称不上乐观,创新药的价值可能受到拖累。

因此,近些年,和黄医药一直在加速剥离中药业务。早在2021年,和黄医药就把所持有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以1.69亿美元的价格卖出。

02.

出海扭亏,国资接盘


从财务表现来看,和黄医药2024年上半年肿瘤产品营收达1.68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实现净收益2580万美元。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肿瘤和免疫业务综合收入将达3-4亿美元,已上市肿瘤产品收入增幅预计达30%-50%。

这与公司此前的业绩形成不小的对比:2022年公司净亏损达3.6亿美元,直到2023年通过BD业务和商业化进展的支撑,才实现扭亏为盈,净收益达1.01亿美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和黄医药将获得充裕现金支持创新药研发。截至2024年6月,公司账上现金已达8亿美元。

多个产品商业化上市的同时,和黄医药也在加速其商业化生产的步伐。2020年12月,和黄医药在上海张江新建生产基地,计划未来5年投入1.3亿美元,届时新建的上海工厂将和现有的苏州生产基地共同支持全球临床及商业化供应。

其中,2024年2月28日,即和黄医药公布的2023年全年业绩及最新业务进展尤为突出。业绩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为8.38亿美元,同比增长96.52%;净收益为1.01亿美元,首次扭亏。

让创立23年的和黄医药终于扭亏,靠的是出海。

2023年1月,和黄医药先将主要产品呋喹替尼除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以外的全球权益授予了日本药企武田制药这笔交易的首付款为4亿美元,总额最高达11.3亿美元,一度刷新了中国小分子新药出海授权交易纪录。

到同年11月,呋喹替尼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成人患者(商品名为:Fruzaqla),成为超过十年来美国批准的首个用于该适应证的靶向疗法,也成为继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之后,又一款成功在美国上市的国产小分子抗肿瘤药。

值得一提的是,呋喹替尼上市后,两个月内就达到1510万美元销售额,为和黄医药贡献720万美元收入。该药在美国的定价为2.52万美元/盒,约合人民币18万元,与国内药价相比超20倍,可视作国内biotech的出海驱动力。

得益于这两起重磅事件,报告期内,和黄医药肿瘤和免疫业务综合收入增长223%至5.286亿美元。

而对于作为收购方的国资——上海医药来说,收购上海和黄药业后,有利于借助其营销推广以及国际化能力发展其旗下中药板块。在2024年半年报中,上海医药介绍表示,旗下养心氏片、瘀血痹胶囊、冠心宁片、八宝丹、胃复春胶囊、银杏酮酯正在进行二次开发。在斥巨资的背后,上海医药希望以此赋能自身中药存量品种,提升其产品的营销能力、中药品种循证医学及学术推广能力,以及自身中药产品的国际化能力。可以说,上海和黄药业的麝香保心丸的成功可为上海医药旗下其他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作为更加聚焦中药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还保有较长的产品周期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且部分产品还拥有国家保护品种、保密配方、专利等专业壁垒,种种优势叠加下,市场竞争力以及盈利能力更为明显。

总的来说,通过收购这些中药企业或者中药大品种,国资可以借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03.

下一个10亿美元分子


当前,和黄医药的核心产品之一呋喹替尼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获批。业内普遍预测,这款药物将会是中国下一个10亿美元分子。

不过,此次交易中的隐藏嘉宾,当属ADC。

和黄医药表示,计划将此次股权出售的收益进行内部投资,以进一步开发其内部渠道,并推动其核心业务战略向前发展,包括其下一代ADC平台。据悉,该ADC平台建立在和黄医药在追求肿瘤学途径和小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经过验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将抗体与靶向治疗而不是细胞毒素相结合,这些抗体靶向治疗偶联物(“ATTCs”)为靶向治疗提供了双重机制。

据临床前研究表明,ATTC在单次给药后,显示出持久反应的强大抗肿瘤活性,与单独抗体和靶向治疗成分的给药相比,抗肿瘤活性更强,提高了靶向治疗的耐受性。和黄医药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将第一批ATTC投入临床试验。

不止如此,和黄医药管线中潜力较大的,还有口服脾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剂索乐匹尼布,目前全球范围仅有福他替尼一款SYK抑制剂上市。虽然业内普遍预测,索乐匹尼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获批上市,但在上市后的销售起量也需要时间。

随着和黄医药建立ADC平台,并将对应产品投入临床、进入商业化进程,也少不了不断烧钱。在下一个10亿美元分子正式诞生之前,和黄医药还有一段路要走,而成为一家更为纯粹的创新药企,也将重塑和黄医药的整体估值。

*封面来源:神笔PRO



专题推荐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 CXO | iPSC CGT

核药 | 上游工具 | 多肽 | 外泌体 | NASH
蛋白降解剂 | 合成生物学 | AI+新药
VB思享会 | IPO-财报解读 | 新医药对话


往期推荐

声明:动脉新医药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新医药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新医药
关注生物医药、创新药、创新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技术发展背后的产业变迁和商业价值实现。(www.vbdata.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