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与罗氏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将一款Delta样配体3(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罗氏。
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8000万美金的首付款,和最高达10亿美金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式销售提成。潜在总额达10.8亿美元(约合78.83亿元)。
IBI3009的研发旨在为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已在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获得临床申请(IND)批准,并于2024年12月完成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双方将共同负责该ADC候选药物的早期开发,后续临床开发将由罗氏负责。
仅4天前,恒瑞医药与IDEAYA Biosciences也宣布了一项DLL3 靶点ADC管线SHR-4849的全球(除大中华区外)合作与许可协议。后者将支付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后续里程碑累计不超过9.7亿美元,潜在总额超10亿美元。
2025年,中国ADC扫货热潮已经来到了尚未成药的蓝海靶点市场。
01.
为什么是DLL3 ADC ?
目前,全球范围内暂无DLL3 ADC产品获批上市。
DLL3为一种附着在细胞表面的单次跨膜蛋白,属于Notch配体家族中的一员,可与Notch受体1~4结合而激活Notch信号通路。Notch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信号通路,与恶性转化、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上皮间质转化及神经内分泌分化抑制有关,且参与了SCLC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过程。DLL3在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但在SCLC组织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
让蓝海市场沸腾起来的首要原因在于首发适应症——小细胞肺癌(SCLC)市场。
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新增肺癌病例217万例,其中25万例为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4%。而SCLC是一种侵袭性、高级别的神经内分泌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7%,具有早期转移扩散的特点。临床治疗多使用化疗、联合使用免疫治疗PD-L1抑制剂及使用二线治疗药物拓扑替康,但几乎不可避免地均出现耐药性和复发,因此大多数患者无法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实现长期疾病控制。
DLL3靶点的肿瘤特异性很早就获得了新药研发界的关注:2016年4月,艾伯维花费58亿美元收购了Stemcentrx,获得其用于治疗SCLC的ADC Rova-T。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在高表达DLL3的CDX和PDX模型中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效果。不过,Rova-T研发折戟,后期临床数据显示对SCLC总应答率只有18%,中位OS仅为5.8个月,只比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多了1个月。因此艾伯维也于2019年放弃了对Rova-T的开发。虽然首战折戟,但Rova-T的证据已足以将DLL3推上SCLC关键靶点的宝座。
其二,DLL3迎来首个上市双抗——塔拉妥单抗,出色疗效打下强心剂。
2024年5月,安进DLL3/CD3双抗Tarlatamab(Imdelltra,塔拉妥单抗)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在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DLL3靶点药物。百济神州拥有其中国商业化权益,目前已启动国内3期临床试验。
Tarlatamab是一款靶向DLL3和CD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BiTE)。其2期临床数据显示,在可评估抗肿瘤活性和生存率的患者中,100mg组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2%,10mg组中客观缓解率(ORR)达40%,既往接受标准法治疗复发患者ORR仅有15%;10mg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9个月,100mg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9个月;治疗9个月时,患者的总生存率估计分别为68%和66%。
信达此次授权罗氏的IBI3009特异性靶向DLL3,基于信达生物专有的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O1i)平台设计开发。目前,IBI3009在多个肿瘤负荷小鼠模型(尤其在化疗耐药肿瘤类型)中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DLL3靶点创新药研发及交易多点开花:2023年4月,再鼎医药合作宜联生物,获得其DLL3 ADC药物YL212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目前已在美国启动1期临床。11月,诺华以11.1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拿下传奇生物DLL3 CAR-T LB2102。另外,全球首款靶向DLL3的核药ABD-147也已在2024年获批IND。
02.
同月同日,中国ADC两度成为罗氏开年第一单
作为全球领先的抗肿瘤创新药企,罗氏同时也是最早跑通ADC商业化路径的药企之一。
2013年,罗氏的Kadcyla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HER2 ADC、全球第三款上市ADC。由于打通了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的这一关键空白领域,Kadcyla在2018年的全球销售额就已超过10亿美元,成为罗氏业绩顶梁柱的重磅炸弹药物。在ADC市场规模首度突破百亿美元的2023年,Kadcyla以22.22亿美元销售额位列第二。
2019年,罗氏第二款ADC产品Polivy获批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方案的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2023年4月,Polivy又获批与利妥昔单抗加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R-CHP)联用,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这是近20年来FDA批准的首款一线治疗DLBCL新疗法。2023年,Polivy销售额排名全球第六,约9.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ADC在研发阶段均有技术合作—Kadcyla来自基因泰克基于ImmunoGen ADC平台开发,Polivy则罗氏通过Seagen ADC技术开发。
在取得Kadcyla与Polivy巨大商业化成功后,罗氏ADC领域却沉寂了几年,自研管线和交易合作均未有动静。在此期间,新一代HER2 ADC Enhertu拿下ADC销冠宝座。加之印度生物类似药“紧追不舍”,罗氏在2024年JPM大会上表示,“计划在ADC领域进行更多交易”。
这一次重启,基于早期研发、技术合作的ADC领域交易,合作方换成了中国Biotech。
2024年1月2日,罗氏与宜联生物达成协议,合作开发靶向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的ADC候选产品YL211用于治疗实体瘤。罗氏将支付50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近10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梯度特许权使用费。
整体来看,罗氏新近两起ADC扫货的策略相近——在IND及I期临床阶段交易,后接手全球范围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IBI3009获得多国IND批准,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首例给药;YL211则为宜联生物合作罗氏中国创新中心(CICoR),在交易宣布后在华提交IND,并已拿下FDA IND批准,迅速推进I期临床。
在靶点和市场上,罗氏在这一阶段都选择了尚未跑出ADC药物的热门实体瘤靶点,或是希望再创造一个Kadcyla时代:靶向DLL3的IBI3009、靶向c-MET的YL211。
不过,MNC ADC市场之争已不再是2013年的格局。更多积淀已久的竞争者开始入局:2024年9月,艾伯维迎来其首款提交上市申请(BLA)的自研ADC产品telisotuzumab vedotin(Teliso-V,ABBV-399)。这也是首款递交上市申请的c-Met ADC产品,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Met蛋白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晚期/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靶向DLL3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动脉新医药《76亿!海外明星Biotech再买中国ADC》
药渡《ADC药物市场爆发:年销售额破百亿,5款药物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
博药《罗氏的ADC版图:抢得先机,差异化布局更多ADC》
*封面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