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强生公司宣布与日本药企Kaken Pharmaceutical签订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在除日本外的全球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用于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药物KP-723的权利。Kaken将保留在日本的商业化权利,而强生可以选择与Kaken签订共同推广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强生将向Kaken支付3000万美元预付款、12.17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个位数至低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Kaken有资格获得强生创新的股权投资。
01.
囊获新型口服STAT6抑制剂
KP-723是一款新型口服STAT6抑制剂,处于临床前的在研阶段。Kaken预计将于明年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AD)的1期试验,并有可能将该药应用于其他Th2介导的疾病,包括哮喘等,之后强生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婴儿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AD 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达6.8亿人,其中儿童/青少年达3.6亿人,预计到2030年达7.5亿人,其中儿童/青少年达3.8亿例。2022年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达7070万例,其中儿童/青少年达3470万例。预计到2030年达8170万人,其中儿童/青少年达3650万例。
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IL-4和IL-13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IL-4和IL-13是2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它们与多种特应性疾病有关,包括AD、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CSwNP)。在AD中,IL-4和IL-13通过与2型IL-4受体(IL-4R)结合发出信号,从而介导炎症反应。它们能够诱导B细胞中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为免疫球蛋白E(IgE),并通过IL-4Rα刺激传入神经元,促进瘙痒,这是特应性皮炎病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IL-4和IL-13还参与调节皮肤屏障功能,抑制抗菌肽的产生,进一步影响AD的病程。因此,IL-4和IL-13不仅是AD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因素,也是治疗AD的重要靶点。
STAT6是IL4/IL-13信号通路唯一的特异性转录因子,也是过敏性疾病中Th2炎症的核心驱动因素,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增殖等多个生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当前,特应性皮炎等Th2介导的疾病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KP-723的开发有望为这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作为一种口服药物,KP-723也将提供相比于注射或外用药物更为便捷的给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通过与Kaken的合作,强生能够利用Kaken在STAT6抑制剂领域的研发成果,加速药物的研发进度。同时,强生也是希望进一步布局STAT6,以强化其在特应性皮炎和哮喘领域的布局。
02.
重仓自免双抗
近年来,自免药物一直是强生的核心业务,Remicade(英夫利昔单抗)、Stelara(乌司奴单抗)、Tremfya(古塞奇尤单抗)、Simponi/ Simponi Aria(戈利木单抗)等产品都为其贡献了重要的收入。
其中,英夫利昔单抗自上市以来,累计为强生贡献了超900亿美元的营收,另一款产品乌司奴单抗在202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也是强生的重磅支柱产品。
然而,这两款产品都面临专利到期问题,为了填补专利悬崖,强生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
过去,强生在自免领域的研发策略主要围绕在IL-17和IL-23两个靶点上开发口服小分子药物JNJ-2113和JNJ-1459,并不断迭代疗法,从而优化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而现在,强生则开始布局双抗产品组合,以应对多重致病通路。
今年强生的两起自免并购便是从双抗切入Th2迭代赛道。今年5月,强生先后达成两笔收购,先是以8.5亿美元收购Proteologix公司,囊获多款双抗疗法,其中就包括一种靶向IL-13和TSLP的双抗PX128,该双抗即将进入针对中度至重度AD和中度至重度哮喘的I期临床开发。此外,强生还与Numab达成最终协议,以约12.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Numab子公司Yellow Jersey Therapeutics,获得一款治疗AD的双抗NM26的全球权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强生在AD领域布局的药物约10余种。基于多个已经上市的自免产品,强生将不断扩大在此领域的优势,形成集团作战。
除了强生,赛诺菲、艾伯维、葛兰素史克、诺华、福泰制药等大药企也在重点布局自免领域。赛诺菲IL-4R(Th2)、强生IL-12/IL-23(Th17)跻身百亿美元品种,IL-17、IL-23诞生了多款重磅炸弹。葛兰素史克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获得长效TSLP抗体切入Th2赛道。赛诺菲经将自免炎症作为绝对核心,连续展开多项交易。礼来收购DICE从小分子替代角度继续布局IL-17,等等。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在迅猛发力。据统计,A股和H股上市近80家新药研发企业中,有43家企业均入局自免赛道。尤其是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领域,本土部分药企已取得了初步的研发成效。
随着全球自免领域的BD交易不断达成,国内自免后期管线陆续获批,自免领域的商业化新时代即将开启。未来,在新的市场起点上,谁能“弯道超车”,还待时间考验。
*封面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