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体外诊断价值圈,作者老陈
老陈觉得,放慢点脚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
医疗本身就是个慢行业,真正好的产品,其实很畅销。
比如日立过去的7600生化仪和现在的008;罗氏的LightCycler 96、480定量PCR;希森美康、迈瑞血球系列;经典的B·R·A·H·M·S™ 勃拉姆斯™ PCT;雅培、万泰的传染病系列;布鲁克和中元汇吉的微生物质谱牛津大学Lalvani Ajit教授发明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T-SPOT.TB);赛沛的GeneXpert系统等等。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手机就是经典的产品案例。
一个型号,一个系列,一个专业术语,甚至一个名词,如果能让渠道商和终端客户第一时间产生品牌联想,说明这个IVD企业真正在产品和研发上下了功夫,也必定是长年累月积淀的结果。
医疗大设备领域有句话说,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
在体外诊断行业,应该是好的产品会一直不愁卖,可以一直迭代更新,经久不衰,除非方法学应时代潮流产生替代。
生化诊断的“悲剧”在于方法学的自我革命出现了断层,而免疫却从放射免疫一路来到了化学发光。
当前的行业环境下,企业的应对策略如果过于激进和浮躁,对企业文化沉淀不一定是好事。很多大设备和商业模式(比如区域检验中心)的背后不仅仅是资金链,更多的是服务,装机仅仅是开始,研发技术、品质服务、学术队伍才是内核。
禁止投放和捐赠后,企业开始“擦边”,搞几百元、几千元、万把块,甚至1元钱、1分钱中标。
这对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并没有起到正向的作用。
我们经常说,打造企业的“护城河”,把优势变大,弱点变小。然而,低价中标被很多企业当作最优势的地方。
难道体外诊断行业的护城河,就是低价竞争?
长远来看,精益求精,才是王道。
不可否认,当下体外诊断行业面临集采等政策下,企业也有很多困难,面临增长压力。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是,广积粮、深挖洞、缓称王?还是应该适当采取激进的市场策略?
我觉得没有对错,因为我喜欢用辩证法看问题。比如看毛选,你会看到关于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这本身就是一部实践哲学巨作。
目前来讲,个人觉得,体外诊断行业第二波产业红利,来之尚早。但是有一点,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渠道商,只要躺平,最终就是被淘汰。
不管哪个时代,价值创造+价值传递,才是增长的核心要素。
有时候放慢脚步,相互交流一下,你或许就能捅破那层似有似无的迷雾。
多走走,看看吧
文章来源于体外诊断价值圈,作者老陈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