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与定性试剂,有什么区别?

创业   2024-11-28 07:57   江苏  


如何区分定性试剂和定量试剂,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是定量试剂在整个开发和设计上面,是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定性试剂”要复杂一些。

其次,在分类界定上面,定量试剂几乎都是二类的,定性试剂几乎都是三类的。

最后,在收费上面,同一个项目,定量试剂的收费往往会比定性试剂的高。

这些要素混杂在一起,就让人更加难以区分什么是定量试剂,什么是定性试剂了。

但实际上,定量试剂和定性试剂,并不是一对名词,也就是说,这两个术语所描述的东西不在一个层面上,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体外诊断试剂本身的性质说起。


检测系统和分类器

我在之前很多文章当中,都强调过,体外诊断试剂本身有两个身份——检测系统分类器

检测系统,也可以把它叫做测量系统,目标就是测量我们所选定的生物标志物,或者说,被测量;而分类器,则是将患者的状态归入到不同的类别当中,从而为临床决策给出相应的建议。

为什么会有这么两个身份?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

就拿现在最火的呼吸道检测来说吧,假设我们现在开发了一款甲流分子诊断试剂,那么,在检测结果判定当中,是判断甲流结果为阳性,或者为阴性。

但是,试剂盒的检测对象是甲流病毒么?

当然不是,试剂盒的检测对象是甲流病毒的一段保守序列,我们用这段序列来代指甲流病毒,这也被称为替代生物标志物

下一个问题,检测出这个替代标志物,是否就可以判甲流阳性,去吃奥司他韦了么?

那就更不是了,就算你被测出甲流病毒,但是它可能本身就是死亡了的甲流病毒碎片,又或者你的携带量非常低,根本造成不了什么健康问题,而如果你只要测出甲流的替代生物标志物,就要采取治疗措施,那反而有可能会对你的健康带来伤害。

所以,当我们把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和临床决策挂钩的时候,IVD产品的属性,就从检测系统,变成了分类器,而将检测数据和临床情况结合起来的参数,就是临界值

分类器这个名词,可能大家没有那么熟悉,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临床意义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了,定量是一个检测系统的术语,而定性是一个分类器的术语,双方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定量和定性

其实,对于任何检测系统而言,它都会有一个数值结果。

比如,ELISA是有OD值,发光是有RLU值,分子有CT值和荧光值,就算是被认为完全定性的胶体金法,也是有量值的,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判断颜色的深浅,而如果你用胶体金判读仪的话,它也能给你得出具体的数值。

所以,数值并不是定量和定性试剂在检测系统方面的区别。

对于一个定量试剂而言,它的校准系统,目的是要解决在一个范围内,检测结果的可比问题,由于单次检测存在随机误差,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已知量值的样本一起检测,这样就可以把随机误差去掉。

实际上,所有的计量系统都是这么做的,另外,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绝对定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存在,或者说,成本太高,无法商业化。

那么,定性试剂就不需要结果可比么?

当然不是,但由于定性试剂主要是分类器,所以,它只需要保证在临界值这个点上,检测结果是可比的,而不需要在整个范围内,结果是可比的。

这就降低了对校准系统的要求,实际上,定性试剂不是没有校准系统,而是有一个简化版的,比如,用同时检测的阴性对照结果来计算临界值,又或者,在生产的时候就对单个批次的试剂进行调整,使其结果和过去批次的结果保持一致。

正因为如此,定量试剂可以转化为定性试剂,而定性试剂不一定能转化为定量试剂

我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

定量试剂和定性试剂,实际上不是一组相斥的术语,而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术语。

定量试剂是用于描述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系统的术语,而定性试剂是用于描述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器的术语。

而医疗器械分类,是依据临床风险来进行的,所以,作为分类器的定性试剂,在临床上的风险,肯定比作为检测系统的定量试剂高,因此,定性试剂多为三类,而定量试剂多为二类。

而且,无论是定量试剂还是定性试剂,都要解决检测结果可比的问题,不过定量试剂要解决的是一个范围内的结果可比,而定性试剂要解决的,是一个点可比,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说,定量试剂要比定性试剂难很多,故而收费也会更高一些。

关注我,降低产品上市认知门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于诊断科学,作者认真的刘博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IVD从业者网
体外诊断领域专业新媒体,专注行业价值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