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当今京剧界“第一老生”的于魁智,为什么很少到天津唱戏?

文摘   曲艺   2024-12-22 09:23   河北  

于魁智,号称当今京剧界“第一老生”,这个称号也不知道是谁给起的;什么时候起的,好像也众说纷纭,不喜欢他的人更是连讽刺带挖苦,揶揄连连。

有一位网友就留言愤愤不平地说:“ 谁封的他是第一老生?无耻吹捧、言过其实!比他强多的有的是!”另一位网友说:不是第一,嗓子是不错,但是韵味不是很好,近些年不唱整场戏了,总是参加大型晚会,出来唱几句歌颂型的戏歌,唉,退步了 ”。

还有网友就直接怼我:“ 一看你这题目,就不想再看下面的文章了,无聊吹捧!”乖乖,好像于这第一老生是我给封的一样,与此相反,喜欢他的称呼他为“一代大宗师 ”,空前绝后!

于魁智演“王帽戏

有个叫戈安筠y的网友就信誓旦旦地说:“ 我觉得京剧的“四大老生”唱腔当中没有于魁智十分之一好听!!!京剧巳经没落了!如果没有于魁智谁还听京剧呢???”

嚯嚯,这位实际和那些喜欢程派三代的戏迷一样,“ 四大老生唱成什么样,他未必听过几句,因为这些所谓“唯粉”的德性,就是除了他偶像,谁都不喜欢也不听,不听不妨碍他贬低,这就是今天京剧界的乱象

当然,大部分网友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公平公允的。有一个叫“再唱梨花颂 ”的 网友就说:不要动不动就第一,艺术不是体育竞技,用一流、二流、三流评价为量词,可能更符合对艺术鉴赏的评判和包容度。

于魁智算是一个时期的当红老生,不一定算一流老生,更不能称“老生第一,对艺术、对艺人、对先辈应持敬畏之心,唯我辈传承不精有辱先人,玷污国粹。艺术需要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传承何来创新,没有创新何来今天艺术殿堂级的国粹京剧。

另外一位网友就说:于院成名于87年第一届青京赛,盛于92年的第一届梅兰芳金奖大赛,一出《打金砖》还是蛮惊艳的。那时候戏圈流传着一句话:“言不走,于不出”,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意思吧。后来就有了京剧“第一老生”之誉,以后各地巡演报纸上多有这名头,窃以为“第一票房老生”准确点。

我觉得以上两位网友所谈所说,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于魁智年轻时候,虽然唱的也是余不余(余叔岩)、杨不杨(杨宝森)、李不李(李少春),好在有一把子好力气,跟头敢翻,掉毛敢串,僵尸磕子敢摔,像《打金砖》这样的戏,还是可评可点的,就这样的戏当今时代的年轻演员还真没有几个人敢演,还别说,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一代演员里,他真算是比较杰出的京剧新人。

于魁智演《打金砖

然而,他的唱确实很多人并不欣赏,当然喜欢的也大有人在,不欣赏的,多是比较喜欢老一辈艺术家的戏迷,对于于魁智 “庞杂不纯” 的唱腔,并不支持,觉得虽然很有个人特点,但并不悦耳。

过去时代,中国三大京剧戏码头天津、上海、武汉,属天津这个戏码头,戏最难唱!因此,于魁智这半辈子也没来过几趟天津,据朋友说,他在天津吃过瘪,具体事情不详,后来他担任剧团的行政领导以后,更是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来过天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天津的戏迷较真,不惯着演员,眼睛里也不揉沙子,于魁智那种“四不像”,天津新老戏迷全都不认!

我有一位做了一辈子教师的天津老戏迷朋友,他曾经和我说过,王珮瑜来天津先拜会天津 “余派研习社” ,姿态非常低调。

不管怎么样,早期的王珮瑜始终忠实的宗“余”,她的名号“小冬皇”,也是因为她是女的,学余派唱的规矩被内外行的观众认可,当然,她后来东奔西窜的去跑晚会,上综艺,那另说,因为让一个艺人虔诚寂寞地去守着“规矩家法”面对纷繁世界不动心那也很难。

网友就说:余派,孟小冬是被伶界公认的杰出坤生,是京剧坤生的历史标高,是后人望尘莫及的追随目标。王珮瑜,当下余派坤生之一,论唱功,音韵等先天条件不如同门姜培培,以老艺术家对其勉励性的“小冬皇”自居与谭家七代传人谭正岩如同一折。艺人还是要讲艺术天赋,老天爷没赏这口饭吃,仅靠后天努力,很难把碗端稳。

另一位网友说:第一次看到王佩瑜的演唱是在95年12月,一段《捉放行路》中规中矩,令人眼前一亮,“小冬皇”是前辈老先生对晚辈的赞誉和鼓励,切不可当成自己的荣誉。于魁智王珮瑜,他二人早期的成功是在继承上,后期的所谓创新由于失去土壤的养分就不成功了。

王珮瑜跑综艺弘扬京剧是假,挣钱才是真!当然,那样也无可厚非,同样,于魁智频繁在晚会上唱京歌也是如此,唱一出戏又累又没什么油水,唱几首京歌大把的银子十几分钟就到手了还不用费大力气,何乐不为呢!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