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称高庆奎为“高杂拌”,其实,艺术越高的人越不怕别人起绰号

文摘   2024-12-31 10:40   河北  

被称为“杂拌儿”的老生大家高庆奎


民国初年的一代名老生高庆奎,博采众家,自成一派,但有好事的戏迷却给他起来一个“高杂拌”的绰号,为什么起这样的一个绰号呢?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高先生本人,他似乎不但没有觉得不妥,还欣然接受。因此,艺术越高的人,越不怕别人起外号,只有艺术不行的人才怕别人说他。

高庆奎演《四郎探母》


大家知道,京剧前四大须生是“余言高马”,也就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有人说这其中高庆奎是凭借嗓音绝佳而取胜的,老话讲:老天爷赏饭!其实这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高庆奎他是初学老谭,又学刘鸿声,最后博采众家而形成了自己的“高派”艺术,但因为他谁都学谁的戏都唱,甚至连老旦戏他都涉猎,于是,当时比较保守的人就戏谑的给他起了这么一个“杂拌儿”的绰号,一般心眼儿小的艺人,听见这种绰号都会很生气,但是他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有一个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


大家知道,曾经给程砚秋先生写过名剧《锁麟囊》的著名剧作家翁偶虹,他和很多的梨园行名角儿都有交情。有一年的春节,高庆奎到翁偶虹家里拜年,翁的长女知道高庆奎有这么一个绰号,她看到高庆奎来了,就想和高开个玩笑,于是就拿出蜜饯杂拌放到高庆奎面前,然后捂着嘴笑着就跑了。


翁偶虹一看觉得很不合适,于是就对着跑了的女儿连声呵斥,可是高庆奎看了端上来的蜜饯杂拌以后哈哈大笑,爽朗地说:“您是怕我听见 ‘杂拌儿’ 这个两个字不乐意吧,没有关系的,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称我为‘高杂伴儿’,我不但不生气,而且我还非常喜欢,并且从心里承认。


本来嘛,我早年就是唱二路的,什么好角,我都陪着他们唱过戏,因此什么派的戏,他们的好处我都学过,因此,我觉得叫我杂伴儿不是在骂我,而是在夸我,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高庆奎还演花脸戏《铡判官》饰演包拯


又有一次,高庆奎跟友人这样讲:“人们称我为 ‘高杂拌儿’ 有人问我生不生气,反不反感,我说我生什么气,我不但不生气,我还承认这个绰号。


我最早就是唱二路出身的,那时候什么的好佬,我都见过,听过,学过,他们唱过哪些好东西,身上的绝活,唱上的好处,只要我觉得对我有益的,我都吸收拿过来为我所用!那些名角儿,各有各的长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单学一派的一个原因。


我这人有个习惯,要学就必须学到家,学到人家的好处,为此我下功夫不耻下问,或者付出点什么我都愿意。大家想一想,我这样的话,戏路能不宽,能不杂吗?


可是我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各个流派的唱法我都摸到了门径,演起来那都是我的本钱!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哪位大家都有他的长处,我们把他们的长处拿过来为我所用,这难道不好吗?如果这也算‘杂拌儿’的话,我觉得我为此感到荣幸!”


从上面高庆奎先生这段谈话中我们可以想见,他是一位非常开朗,豁达,直爽的人,并且他的艺术道路就是博采众家,为我所用,最后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只要艺术天分高,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浅析梅派《西施》西皮慢板

谈谈“标准程派传人”迟小秋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关于票友学戏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齐如山,一位影响梅兰芳一生艺术的幕僚写手

浅谈京剧旦角的尾音

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轶事

京剧演唱的情、气问题初探

脾气大,喜欢“翻场”的尚小云

有些传人,张派在你们手里已经走歪了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