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记:
在孤独谱系孩子的家庭干预中,我们一起见证了爸爸妈妈因为养育谱系孩子而努力成长的过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来自“爸爸” 的力量,我们叫做“爸爸力”。我们能够看到,当爸爸这个角色在孤独谱系儿童的干预中积极发挥作用的时候,最终的干预效果真的是让人意外。
我们有很多爸爸的例子,最经典的莫过于我们谱系圈内的“冯版”,而今天,我们又有一位Orange 爸在成功帮助自己的谱系孩子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家庭内生干预”之后,欣喜地和我们分享他一路的成长和收获,他的分享真实而令人感动。
这份“爸爸力”值得让更多谱系家庭的爸爸妈妈看见!
谱系是什么,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只知道儿子小时候跟其他孩子确实有些不同,他的兴趣爱好是那么与众不同。他会轻易被地上的灯光指示标吸引,他会痴迷旋转的东西,然后啥啥都来转一下,后边才知道这就叫“舒适区活动”,都属于单一刻板的行为,狭隘的兴趣。
儿子还特别不喜欢跟其他孩子一起,仿佛别的孩子会给他无形的压力,跑开探索自己的世界是他的天性。作为父母,也仿佛我们走不到他心里。
说实话,我是孩子的爸爸,但是确实我看不懂我的儿子。这样说来,真的是有点受挫。
机缘巧合之下,从孩子妈妈那听到喵医生的公益直播,后边还跑去广州参与了4月2号的提高孤独谱系意识日的一次线下活动。那次活动,我们听到了来自国际上的权威专家的很多不同角度的讲座,包括成人谱系特质的识别。
我开始确认,我儿子就是一个谱系孩子,没错,就是那个离我们好像很远的孤独谱系儿童。
喵医生那句“找到父母的来时路,才能照亮孩子的明天”一直萦绕心头,我开始学会去理解孩子,去拆解自己。
因为我突然发现原来我自己也是妥妥的谱系人士,我也是这样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
回忆我的童年时光,我庆幸我的家庭给了我最大的包容,我的成长环境里也有很多的人,虽然不是我主动交往,但成绩很好、性格友好让我周围有很多小伙伴。
没错,我就是一名隐藏在神经典型性人群中拥有阿斯伯格特质的爸爸。
当我和喵医生确认自己的特质之后,我释然了,卸下了“社交面具”,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而这是“家庭内生干预”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幸运,我没有走太多弯路。我还记得我找喵医生面试给孩子争取干预的机会,我以为会聊很多关于孩子的话题,但喵医生似乎一直在聊我自己的童年以及我自己的行为模式。一开始我还觉得奇怪,是孩子需要干预,怎么总是在问我小时候的事情呢。
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是帮助我们先找到自己童年的来时路!
当我从自己的童年经历获得力量之后,我相信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潜力,我希望通过我的来时路,让孩子从小少走点弯路,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等了,就从现在出发,给孩子立刻开始做干预,从家庭做起。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实际操作起来其实很困难,我们需要专业的帮助,需要一个引路人。我和妈妈了解过医院的干预,也了解过机构干预,但仍让我们心里没谱,干预是个长期的事,后续高昂的费用让我们看不到未来,而且谱系的干预是全生命周期的干预,后面还需要适应幼儿园适应小学……需要长链思维综合考虑。
最后,我们下定了决心参加“家庭内生干预”,自己成为孩子的白月光,因为最好的“专家”就是“父母”,这个决定得到了喵医生团队的支持。
如果让我介绍“家庭内生干预”,我的感受很简单:整个的核心就是玩,以玩为桥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玩的过程就是干预,干预的过程就是“玩”,但是是“专业地玩”。
这很有趣,也让我见识到了玩的力量是这样的强大。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怎么跟他玩到一块,让他觉得和你玩比自己好玩是要诀,玩得开心与否也是最简单的判别标准之一。但要是说它容易那还真就错了,玩它也是一门技术,它有很多技巧。
(2023年美国教育部孤独谱系代言人Solomon教授正在陪孩子们玩)
李巧毅老师是“家庭内生干预”的创始人之一,她说,Solomon老爷子是她见过最会跟孩子玩的人了,轻易就能跟孩子玩到一起,所以才能吸引大家也跟着一起学习玩。
玩有很多技巧,在家庭干预模式中教给我们好多种技巧,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地方,原来,玩也需要学习!
现在我理解了,因为我们的孩子“与众不同”,那就需要“与众不同”的玩的方式,并且需要更专业。
首先,玩的水平要“对”。
这里的“对”指的是需要在恰当的水平上跟孩子玩耍,这决定着能否跟孩子玩到一块。不同的发育的水平,需要大人在合适的水平上跟他们玩,这也许是很多爸妈踩过的最大的坑,我想跟孩子玩好多我们自认为好玩的游戏,但好像玩不起来。
举个例子,一开始的时候,我想像其他孩子一样玩捉迷藏啊,123木头人这些带有一定规则的游戏,这是功能发展水平(FDL)6的游戏,孩子功能发育水平那时还达不到,理解不了,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趣。
其次, 玩,要跟着“感觉”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运动特点,玩的过程,我们不断认识到孩子的感觉运动特点和我们大人的有很大的不同,知道他触觉敏感,听觉敏感,本体寻求...哪种方式更吸引孩子,逐渐也更理解孩子了。
第三,真正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行为模式,用好“兔子洞”技术。
谱系障碍的孩子有很多不理人的时刻,我的儿子也不例外,转东西看灯光也是他的兴趣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能把孩子从“自己玩”的状态带出来“和我们一起玩”的兔子洞技术了,它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是打破孩子舒适区活动的尚方宝剑,我叫它破冰利器。
就是兔子洞技术让我和孩子逐渐玩到一块,结合一些其他玩的技巧,什么拉太妃糖啊,好玩的障碍什么的,让玩进入了状态。
我也逐渐卸下了大人的权威,成为了一个让儿子喜欢的“大朋友”。
因为工作关系,我不能每天陪伴孩子做干预。于是我每周两地来回跑,周末回家和妈妈一起干预,平时和妈妈一起远程视频接受督导干预,由妈妈干预孩子,并和妈妈一起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整个过程累并快乐着,孩子的进步让我很是欣慰,家里也逐渐多了一些欢声笑语,逐渐有了一些轻松愉快,现在回想起来竟有一时失神,恍若不真实。
干预谱系孩子这个过程一定充满坎坷和挑战,除了时间与距离,我自己也会有很多舒适区,孩子的感觉特点也跟我不一样,要卸下一个成年人的尊严,变成个小孩跟他们玩,要操着五音不全的调调唱歌,还要本着万物皆可活,做一个拙劣的表演者,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我,除了我儿子,其他孩子也喜欢跟我一起玩,我慢慢理解了孩子所想,填补了童年的空白记忆。
玩得开心,生活得开心,把干预融入正常的生活中,这就是我想留给孩子最好的童年回忆了。
当然,中间也夹杂着很多其他问题,比如随着孩子功能不断提升,伴随而来的问题挑战行为也越来越多。喵医生又督导我和妈妈学习了“家校支持顾问”这个专业的技能,帮助我们迎接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诸多行为挑战,通过 ABC 分析法也拆解了很多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一切无理取闹的背后都有个秘密。
一开始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真是很困扰的,我也好几天焦虑得睡不着,因为孩子自己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受了哪些委屈,那一阵子不去读书的原因,在督导过程中都一一被拆解和分析,通过一些角色表演,替他说等技巧得到了解决。
光阴转眼即逝,9个月的督导期就过去了,儿子现在很黏着我们了,也初步适应了小班的幼儿园生活,虽然现在也仍有某些独特的兴趣,比如特喜欢地铁高铁电梯这些东西,特喜欢看书,但我知道也许未来这就是他的特长之一。
用优势视角去看待这些行为,结合我自己小时候的行为特质,我相信,未来可期!
育儿路道阻且长,我们仍将努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着正向教养的方式,通过视觉提示卡引导孩子,尝试着用社交故事告知孩子一些社会规则,秉着家校支持顾问的理念去跟学校老师沟通,我相信,谱系孩子们一定可以茁壮成长,像一只雄鹰,翱翔天际!
我不是最优秀的爸爸,但我一定是“勇敢的爸爸”,为了儿子,我重新养育了自己一遍,相信你们也可以的。
如果,你也有一个谱系的娃,那么,你现在出发了吗?
(想参加家庭内生干预,欢迎参加入门的Co-PLAYer线上密督营)
家庭内生干预:
结合全球的发育行为领域的经验及中国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康复领域的发展现状,创新了孤独谱系干预的“家庭内生干预模式”,采用“自学课程 +个别化评估咨询+线上线下密集督导”的模式,通过个别化家庭养育支持(Individualized Family Parenting Support,IFPS)包括系统化评估、跨学科督导及个别化支持,整合国际资深发育行为专家团队督导父母掌握循证科学的发育行为管理方法并在家庭中实践。
采用“多对1”的VIP跨学科支持服务,提供周期化个性定制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发育管理研修督导。帮助父母系统学习发育行为管理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养育困扰。
该干预模式其特色是:
跨学科的专家团队,培养父母成为孩子的Co-PLAYer和家校支持顾问;
研修发育行为体系,从被动学习变主动;
掌握孩子行为暗语,解锁亲子关系密码;
改善孩子问题行为,修炼成教练型父母。
其模式核心是:
⊙以家长为主导,家庭为中心
⊙在发育行为教练的督导下,帮助家长学习并掌握适合中国家庭的高性价比且具有循证支持基于个体发育特点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
⊙从而实现个别化家庭系统支持,提升孤独谱系儿童的社交语言及情感发展,保护并发展儿童优势天赋
您的阅读· 点赞 · 转发 · 就是最大的支持
编辑 | 悦亲庭学堂
Happy Parenting Club
文案 | Orange 爸
配图 | 网络
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