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见爱人4》这部综艺节目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的观众看完节目后都陷入了沉思。许多人感慨宁毁十桩婚,不拆一座庙。特别是当李行亮与麦琳这对夫妻登场时,观众们对于之前黄圣依与杨子这对明星夫妇的看法都变得温和了许多。这档节目似乎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婚姻生活中,无论男女,总有更加令人头疼的情况出现。有人甚至提议将节目名称从“再见爱人”改为“你好忍者”,因为这节目简直就是展示夫妻间各种人性扭曲和道德沦丧的舞台。每当观看时,观众都感觉自己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有人吐槽说看几分钟就要看两集《天线宝宝》来缓解心情。
麦琳在节目中的表现让很多观众感到难以接受。尽管我们不能单凭一档节目就断定一个人的性格,但就她在节目里的行为而言,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她对待丈夫李行亮的方式,让全国女性都同情起了这位已婚男人。人们不禁开玩笑道,李行亮是不是被麦琳掌握了什么把柄,虽然很明显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但在为人处世上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有观众表示,希望自己的丈夫也能看看这档节目,好让他明白拥有一位正常的妻子是多么幸运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麦琳和李行亮的角色互换,换成是麦琳扮演丈夫的角色,那么她恐怕早已在网络上遭受了无数次的指责。麦琳之所以敢如此行事,既非完全出于内在的自信,也并非毫无顾忌,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赋予了她这样的底气。她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已婚女性,她们仅仅依靠性别优势便能建立起极大的自信心,并且对周围人的善意视而不见,肆无忌惮地消耗着伴侣的爱与耐心。
在节目中,麦琳所展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婚姻关系,更是涉及到了心理健康层面。她让“拧巴”这个词变得生动起来,似乎连她自己都不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使得到了她所追求的东西,她也可能转而寻求其他东西,并抱怨对方不了解她。例如,她一方面标榜自己是勤俭持家的好妻子,另一方面却因为听说别人的丈夫给妻子购买了许多名牌包而对李行亮大发雷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令人头疼的是,尽管李行亮尽量满足她的各种要求,但她仍旧感到不满,认为这些礼物并未送到她心坎里。她要求丈夫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但当李行亮做到这一点时,她又会批评他没有达到她心中的标准。她是一个典型的“需要丈夫完全猜透她心思”的人,尽管李行亮已经尽力了,但她却始终对他表现出不满。她对待丈夫的态度就像是母亲对待叛逆的儿子一样,她总是期待丈夫能够准确猜中自己的心思,但实际上她对丈夫的态度却充满了轻视和不满。她看待丈夫的方式就像上司审阅实习生的工作报告,随时准备打断对方,以防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话语出现,表面说着“爱”,实则是对权力的掌控。
麦琳总是强调自己为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李行亮是如何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她。她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家庭支柱,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却又将所有琐碎事务抛给丈夫处理,自己却时常表现出生活技能上的缺失。当李行亮试图从感情角度去交流时,她却转向逻辑辩论;而当李行亮跟着她的逻辑走时,她又会指责他忽略了感情。她擅长制造冲突,但一旦冲突升级,她又会将对话引入僵局,使双方都感到窒息。她让这段婚姻变得异常压抑,而她自身的苛求、不满与不甘却显得格外清晰。无论是在何种场合,麦琳都能以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态度对李行亮进行讽刺,随即又迅速转变为PUA模式,悄无声息地打击对方的信心。面对麦琳的指责,李行亮的表情和姿态就像是一位仆人不小心打破了珍贵的玉器,在主人面前诚惶诚恐,既像是在恳求对方不要责备自己,又像是在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在我看来,李行亮唯一的错误可能就是娶了麦琳,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显然不是一个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人,在麦琳面前更像是一位乖顺的孙子。他不会轻易发怒,也不会因为面子问题而报复对方,反而处处谨慎、步步退让,宛如一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绵羊。单从节目中的表现来看,麦琳并没有展现出一位结婚多年并育有子女的成熟女性应有的教养,更像是一个十七、八岁肆意妄为被宠坏了的大小姐,缺乏包容心同理心不懂得妥协,反而对自己这样的性格感到骄傲。
无论是麦琳还是李行亮,他们都未曾意识到,在亲密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并不是爱,甚至也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心灵上的共鸣。李行亮显然拥有更为丰富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以及远超麦琳的文化素养和个人追求。即便面对麦琳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要求,李行亮也尽量调整自己,努力迎合对方的需求,同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有一次,他特地飞到上海,只为给麦琳带回所有口味的青团作为惊喜,但麦琳却因为第一口尝到的是她不喜欢的红豆口味而感到不满。看到了这里,我已经完全不明白她凭什么能够拥有如此之高的“配得感”。或许她确实有办法让李行亮认为离开了她自己就无法生存,而这种过分的“配得感”如果不是被李行亮长期纵容出来的,很可能就是由于她自身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所导致的结果。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NPD。这是一种常见于家庭及亲密关系中的自恋人格障碍,受害者往往内心充满抵触,却又难以割舍这段关系。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NPD人格通常有五个特征:第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观点、感受和需求;第二,永远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第三,缺乏同理心,无法体会到他人的痛苦;第四,需要对方持续的认可和关注,以此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第五,要求周围的人都要完美,并且经常打击、贬低他人。典型的NPD型家长可能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事业有成了”或者“要不是为了供你读书,我现在肯定能攒下钱买我想要的东西”等等。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麦琳所说的那句经典台词:“要是和他离婚,我的生活会有质的飞跃,火箭的那种.....”可怕的是,患有NPD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问题。因此,试图改变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会认为试图帮助他们的人才是真正存在问题的那一方。正如麦琳总是强调自己的委屈,声称李行亮不在乎自己,说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其目的只是为了激发李行亮对她的“愧疚式爱”。
麦琳女士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远不止NPD那么简单。从她的身上,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吹狗哨虐待”和“煤气灯效应”的迹象。“吹狗哨虐待”指的是在公开场合说一些看似人畜无害的话,来暗示或者刺激李行亮,这些话语可能触及了两人之间的隐秘痛点,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其中的含义。例如,她会提到一些过去可能给两人带来重大心理创伤的话题,在家中凭借她的绝对权威让李行亮屈服,而在外人面前她却只讲述自己的“委屈”,这让李行亮既不敢反驳也无法开口,因为他一旦说话就很容易被误解为小心眼和脾气暴躁的“坏男人”。“煤气灯效应”则是指一方擅长捏造、扭曲甚至否认事实,通过掌控话语权,引导他人想法,使大家都相信她的说法,从而逐渐掌控对方的思想和情绪。当一个人详细描述过往的事情,甚至提供具体细节,而另一方可能根本记不得这些情景是否真的发生过,但最终却开始怀疑是自己忘记了。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擅长使用煤气灯效应的人可能存在精神问题,他们喜欢操控他人的认知,导致对方的认知失调。比如麦琳会在众人面前多次把本应归功于李行亮的事情说成是自己做的,而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却总是让李行亮代劳。长此以往,李行亮可能会误以为所有未完成的任务都是他的责任,而所有成功的事情都归功于麦琳。再来审视李行亮的经历,在NPD、吹狗哨虐待以及煤气灯效应的影响下,他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已经超越了普通的PTSD,达到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PTSD是由明显可见的伤害所引起的,患者会频繁闪回到受伤的情境中,伴随着具体的幻觉和触发因素,比如遭遇车祸或遭受身体虐待等。而CPTSD患者的创伤则来源于无形的情感伤害,包括被忽视、冷漠对待等,这些伤害往往来自家庭成员。这种创伤通常表现为情绪上的闪回,某些特定的氛围可能让患者重温过去的痛苦,沉浸在沮丧、悲伤和无力感等负面情绪中,从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情绪调节,因为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他们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尽管我们作为观众只能窥见他们婚姻生活的冰山一角,但李行亮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情节可能是剧本安排,但我相信,即便是在摄像机前,有些真实的东西也是无法隐藏的。
大家之所以对这段关系感到压抑或是愤怒,或多或少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李行亮则将我们各自遇到的那些难以忍受的部分汇聚在了一起,独自承受着这一切,他的忍耐力实在令人敬佩。虽然劝人离婚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够帮助一个善良的人脱离目前的困境,或许也是一种善行,有人呼吁李行亮尽快结束这段婚姻关系,但他本人似乎并不急于结束这段关系,没关系,如果今年他不离婚,那么明年我们还会继续等待,无论如何,我们都将继续关注并支持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