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才的爆红和过气,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从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到无人问津,仅仅只花了两个星期。许多人还没弄清他为何突然走红,就已经见证了他的迅速陨落。这不禁让人感慨:网红的世界,光怪陆离,变幻莫测。
网红经济的兴起,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红人。然而,伴随着流量的快速更迭,网红们的生命周期也变得愈发短暂。曾经凭借“王妈”系列爆火的博主七颗猩猩,如今却也因为工资太低,“背刺打工人”的行为而“塌房”,人气一落千丈。七颗猩猩早在2021年就开始走红,至今也不过三年而已,但居然已经是当今网红生态里绝对的“长寿”网红了。
近两年来,网红的生命周期似乎更加缩短了。尤其是那些缺乏专业MCN机构运作痕迹的“普通人网红”,更是容易过气。第一个被冠以这个称号的于文亮,大约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再往前的秀才,从爆火到被封禁坚持了两个月左右。秀才也是去年5月火的,短短一年过后,轮到郭有才,两个月的花期已经缩水到两周了。
相比之下,娱乐圈的明星们似乎显得更加“长生不老”。90花、95花们虽然也面临着花期短暂的困扰,但至少她们已经登上了更高的舞台,拥有了更稳定的资源和粉丝基础。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网红来说,一夜爆红之后,等待他们的可能只是迅速过气,回归平凡的生活。
网红生态的脆弱性,让一夜暴富的神话变得更加虚幻。那些渴望通过成为网红而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或许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了。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一夜成名的现象屡见不鲜,但郭有才的爆红却显得格外令人费解。他的走红并非源于精心策划的营销策划,也没有任何强大的资本运作支撑,仅仅是一支MV意外走红。MV中,他站在菏泽南站的广场上,深情演唱了一首1995年的老歌《诺言》,平实朴素的风格,加上“菏泽树哥”的账号名称,让人不禁联想到电影《hello!树先生》。
MV的爆红让郭有才迅速成为网络红人,菏泽南站也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吸引无数游客和网红前来围观。然而,这股热潮却如昙花一现,仅仅两周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郭有才的“凉凉”并非偶然,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他的成名作《诺言》存在版权风险,二是菏泽南站出于考试季的考虑,禁止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导致郭有才失去了直播场地。这两大因素的叠加,直接导致了郭有才流量的迅速流失。
从作品风格来看,郭有才的MV更符合下沉市场用户的审美偏好。他质朴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这类人群的共鸣。而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则更倾向于河南说唱之神《工厂》这类作品,对郭有才的审美风格可能难以理解。
郭有才并非唯一一个靠下沉市场红利而爆红的网红。去年,秀才和一笑倾城也曾凭借类似的风格和内容,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然而,他们的生命周期也同样短暂,最终都未能延续热度。
去年,凭借独特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段子,秀才和一笑倾城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宠儿。然而,好景不长,秀才的账号却突然被平台封禁,原因至今未有官方解释。有传言称,秀才被封禁的原因包括诱导粉丝打赏、涉嫌诈骗、偷税漏税等。尽管一笑倾城的账号并未被封,但为了与秀才共度难关,她也选择停播两个月。然而,复播后的她却再也无法重拾昔日辉煌,热度大幅下降。
目前,一笑倾城在抖音仍拥有1800万粉丝,但新视频的点赞量却只有几万,活跃度十分低迷。值得一提的是,一笑倾城同样来自菏泽,不知道去年的郭有才是否也曾艳羡过这位本土网红前辈的辉煌。
与秀才和一笑倾城不同,另一类网红则被称为“普通人网红”。这类网红往往没有特定的才艺或技能,而是凭借着某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意外走红。例如,于文亮凭借着粗糙的视频内容和朴实的表达风格,在网红普遍追求精致的背景下显得清新脱俗,吸引了不少粉丝。
而“闻神”闻会军则是一位中年大叔,他热爱舞蹈和emo,展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活力与个性。尽管这些“普通人网红”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但由于缺乏持续输出能力和变现能力,他们往往难以维持长久的热度,最终沦为昙花一现的流星。
在网红经济时代,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许多网红绞尽脑汁,不断创新整活套路。其中,利用戏剧反差制造新鲜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去年,开封的“王婆说媒”活动便凭借着其复古的风格和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设定,迅速走红网络,一度成为开封景区的最大卖点。“说媒”这种活动,在提倡自由恋爱的今天,本应被视为过时的甚至封建的象征。然而,恰恰是这种反差,迎合了当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的恋爱困境,引发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得“王婆说媒”迅速走红。
然而,新鲜感往往难以持久。“王婆说媒”也未能逃过这一定律。一位已婚男士上台相亲,事后被妻子曝光,引发舆论哗然,导致景区“说媒”活动陷入负面舆论的风波。“王婆”也因此被迫休息了一个月。随后,各地文旅纷纷效仿,推出自己的“王婆”活动,但效果却参差不齐。例如,深圳的说媒现场空无一人,网友调侃“深圳只相信金钱”,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差异。
“反诈老陈”的经历也印证了反差制造新鲜感这一策略的双刃剑属性。最初,老陈身着警服,在直播间打PK,专门找各种网络主播推广反诈APP,其反差化的形象和内容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随着热度的提升,老陈选择辞去警服,反差感逐渐消失,新鲜感也随之消退。此外,老陈的一些“整活”行为也被网友诟病为“低俗”,最终导致人气一落千丈。
在网红经济中,还存在着一条特殊的赛道,那就是以梗文化为核心吸引粉丝的网红。这类网红往往凭借着独特的语言风格或行为举止,在网络上引发共鸣,成为玩梗爱好者的狂欢对象。例如,诺米因其独特的说话方式,被网友赋予了“想要迪士尼”的标签,其将“m3”当作逗号使用的习惯也为其增添了不少喜感。而完颜慧德则因其口音的缘故,被网友空耳出了一套名为“楼兰语”的语言体系,并将其奉为“楼兰学”的开创者。
这类网红的走红往往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他们往往并未刻意追求搞笑效果,却意外地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而他们的红利也并非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二创者的赋予。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形象和热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网络的评价和解读。
尽管我们可以将网红简单归纳为这四类,但依然难以找到一条明确的走红规律。在“普通人网红”的生态里,偶然性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非必然性。对于抖音平台来说,这种“黑箱”式的红可能更受欢迎,因为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敬畏算法才能让所有想做生意的人都服从平台的规则。
MCN机构的介入,为网红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专业化的运作和包装,能够帮助网红更好地打造个人IP,提升内容质量,延长红利周期。在2020年疫情期间,各类互联网平台都迎来了一波流量红利,催生出了一大批MCN机构。这些机构旗下拥有专业团队和成熟的运营模式,能够为网红提供内容策划、拍摄制作、数据分析等全方位的支持。
与背靠MCN机构的网红相比,那些没有专业团队运作的“普通人网红”则显得更加脆弱。他们缺乏对流量的掌控力,也无法有效地应对负面舆论和突发事件。因此,他们的命运往往更加依赖于算法的波动,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消逝。
在“普通人网红”的生态里,偶然性远远大于必然性。平台算法的不可控性,让许多网红难以摸索出明确的走红规律。对于抖音平台而言,这种“黑箱”操作或许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选择。未知的算法能够保持平台的吸引力,让所有想做生意的人都敬畏算法,从而巩固平台的话语权。
然而,这种“黑箱”操作也导致了网红生态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网红们如同算法的棋子,在平台的操控下起起落落,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红经济的可持续性以及平台责任的思考。
尽管网红走红的理由千奇百怪,但他们走向“塌房”的道路却往往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除去“偷税漏税”等可以自行避免的主观因素,许多网红“塌房”的背后还隐藏着难以规避的客观因素。即使未来再有爆火的网红,也可能逃不过同样的命运。
“普通人网红”身上存在着一个固有的悖论,即他们一旦走红,就必然违背了原本的人设,不再“普通”。例如,于文亮在直播PK时耿直地说出了“那我跟你一起圈圆子”,这一言论与其“普通人”的人设产生了强烈冲突,导致他最终“塌房”。
俗话说得好:“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这句话恰恰反映了大众对“阶级跃迁”的复杂心态。在经济下行周期,仇富心理普遍存在,如果网红还以“阶级跃迁”作为叙事主题,则更难获得大众的认可。任何一个成为网红的“普通人”突然瞒着大家开起了“路虎”,都会成为被审视的对象,遭到冷眼相待。
因此,当一个“普通人”网红走红后,他们过去的言行都会被网友置于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一点“黑料”的曝光,都可能引发粉丝的失望和愤怒,最终导致网红“塌房”。例如,郭有才在走红后被网友扒出疑似成名之前就已经给女朋友送车,这一行为与他“草根”的人设完全不符,最终加速了他的“塌房”。
相比于网红的快速成名与迅速陨落,明星的职业道路往往显得更加稳定。经纪公司会对明星进行严格的包装和风控,在他们出道前尽可能清除过去的黑历史,避免在走红后引发负面舆论。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网红”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这种前瞻性的风控意识,也难以获得专业的团队支持,因此更容易在走红后遭遇“塌房”危机。
如果网红希望延长自己的职业生命周期,向造星工业靠拢是少数可行的方法之一。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摩登兄弟刘宇宁。在获得“网红”标签之后,他成功转型为歌手和演员,拓展了职业发展道路,也让自己的事业更加稳定,不易受到单一平台或风格的限制。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扶持一批“短剧一哥”和“短剧一姐”,这也可以视为向造星工业靠拢的一种尝试。
明星工业之所以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职业道路,其背后运作的“黑箱”机制功不可没。与网红的直观数据下滑不同,明星的商业价值往往难以通过单一数据指标衡量。一部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的表现不佳,通常是整个主创团队的责任,而非某一位明星。即使某部作品或节目口碑不佳,明星也能够通过其他作品或节目挽回形象,东山再起。
对于网红而言,数据指标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主播需要关注GMV,博主则要关注播放量和点赞数,而粉丝数量更是所有网红都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这些数据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红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然而,数据透明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下滑,网红将直面全网的质疑和压力。即使只是一周未更新,他们也要担心会被粉丝遗忘。头部网红更是时刻战战兢兢,生怕因为更新不力而被粉丝遗忘。这种数据指标下的焦虑,时刻笼罩着光鲜亮丽的网红们。
“普通人网红”的走红往往缺乏技术含量,难以体现“努力才就会成功”的主流叙事,因此他们的内容很容易被贴上“低俗”“没营养”的标签。此外,一些“普通人网红”为了博取关注,刻意制造话题,甚至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这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网红群体的负面评价。
还有就是部分“普通人网红”的成功,让一些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会哗众取宠、博取眼球就能轻易获得财富和名声。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不仅误导了青少年,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与国家倡导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相悖,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一些官媒也开始点名批评相关现象,呼吁社会关注网红经济的负面影响。
5月21日,“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登顶微博热搜,135家媒体用它来形容郭有才的爆火。官媒的点名,无疑给郭有才的网红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官媒点名”并非对其网红事业的死刑宣判,但其对舆论的引导效果却十分直观。观众容易因此对网红产生质疑,甚至逐渐对其祛魅,最终导致网红热度迅速消退,迅速陨落。
为了规避“官媒点名”等舆论风险,同时也为了延长网红生命周期,增强职业稳定性,部分平台开始尝试打造造星工业。例如,扶持短剧演员的路径,就是将网红向造星工业的方向引导。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和运作,打造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网红,既能减少舆论风险,也能为平台储备长期资产。
然而,对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团队支持的“普通人网红”来说,走上造星工业这条道路却并非易事。他们往往难以获得专业的培训和包装,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渠道进行推广。因此,他们只能继续以大众难以想象的方式走红,并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陨落。毕竟,网红基数庞大,任何一个“顶流”的速朽对平台来说也算不上多大损失。
在网红经济时代,算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平台算法决定了哪些网红能够获得流量曝光,从而影响他们的走红和陨落。然而,算法的运行机制往往难以理解,这也导致了网红命运的不可控性和偶然性。在“基数”的不断迭代中,算法的威严也越来越高。平台通过不断推出新的玩法和规则,来维持用户的新鲜感和参与度。这也就意味着,网红们需要不断适应算法的变化,才能保持自身的热度。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网红经济的兴起,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和商业模式。然而,网红经济也存在着不少乱象和问题。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网红,既要认可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警惕其潜在的负面作用。平台应加强对网红的审核和管理,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网红们也应提升自身素质,创作优质内容,以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观众则应保持清醒的辨别能力,抵制不良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网红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