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詹青云似乎是凭借辩论节目中能言善道的表现而声名鹊起,但实际上,她的人生轨迹更像是一场让人惊叹的逆袭之路。这位来自农村的女孩,两次拒绝了北京大学的橄榄枝,并毅然决然背负百万巨款负笈哈佛,她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詹青云的母亲是一位英语老师,父亲则是一位普通工人。然而,父亲并不甘于平凡,即使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仍然坚持攻读硕士学位来提升自己。在这样一个重视学习的家庭氛围中,詹青云自幼就受到熏陶,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更令人惊讶的是,她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小神童”般的特质——4岁时,就能绘声绘色地给父母讲《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故事。看着女儿如此出众,父母自然喜不自胜。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其他孩子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时,詹青云却显得有些平庸,成绩始终难见起色,甚至还遭到了周围人的轻视。这让她倍感迷茫,甚至有些沮丧:“会讲《水浒传》有什么用,成绩不还是上不去吗?”看到女儿失落无助的模样,母亲却自信地告诉她:“别担心,妈妈帮你算过命了,说你到了四年级,成绩就会非常好!”詹青云看着母亲笃定的眼神,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可直到六年级,成绩依然没有太大起色。这时,父亲也加入了“鼓励团”:“只要考到66分就行,66分是大顺嘛,多吉利!”母亲也附和着:“对对对,我重新给你算了一下,说你上了初中,成绩就会好了。”
在这样充满爱意和鼓励的环境中,詹青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暂时成绩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足够努力、足够自信、足够自律,就一定能做到!然而,老师却并不看好她,甚至还开玩笑地说:“詹青云的资质不够上大学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被认可,心怀不服输的她开始默默努力,下定决心向别人证明自己并不差,也能优秀!于是,她沉下心来,勤奋学习,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突飞猛进,并提前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事实上,她的分数足以问鼎北京大学,她的愿望也的确是去北大深造。但由于家庭条件并不宽裕,而香港中文大学又以丰厚的奖学金“诱惑”了她,詹青云最终选择了赴港求学。进入大学后,她的眼界和认知被大大拓宽。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这才真正体会到世界的广阔。读完硕士后,詹青云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这时,北京大学再次向她抛来了橄榄枝。但她依然拒绝了,因为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哈佛法学院。在法学院的JD考试中,詹青云以174分的优异成绩(满分180分)成功考入哈佛。
兴奋之余,她也陷入了迷茫——留学需要巨额资金,这笔钱该去哪里筹呢?父母翻遍了家里的存折,却依然凑不够学费。全家陷入了困境,去上学,家里确实拿不出钱,一百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去,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世界顶尖学府,难道就轻易放弃吗?看着詹青云充满期待的眼神,母亲最终心一软,毅然用自己的名义借了一百万,将她推上了逐梦的道路。
詹青云也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言过这段经历,她说:“我之所以敢让家里借这笔钱,是因为我相信,我学成之后,一定能够赚回来。”她说到做到,回国后,詹青云以高薪被国内一家公司聘用,并用了一年的时间还清了这笔巨额债务。看到这里,只想为她写一个大大的“佩服”!人生开挂,也不过如此了吧。
但是,她开挂般的人生并没有持续太久。进入哈佛后,詹青云很快就陷入了低谷。过去在中国,她总是名列前茅,可在这里,她却变得平庸无比。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头脑敏锐的精英。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实在太普通,甚至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然而,她也正是通过这次经历,深刻地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飞速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她才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脚下的路。
想到为了她母亲借下的那一百万巨款,詹青云更是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去点亮前方的道路。经历了这样的心态转变之后,詹青云再次振作起来,更加刻苦地学习,最终成功取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在2018年的“华语辩论世界杯”比赛中,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詹青云摘得“最佳华语辩论者”的桂冠。后来在《奇葩说》等辩论节目中,她更是凭借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思路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让许多观众“烧脑”。
如今,詹青云投身于法律行业,成为了一名精英律师。由于工作实在太忙碌,她已经没有时间参加辩论节目了。不过,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或许,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吧。从儿时的“差生”逆袭成哈佛博士;从不被看好到实现人生的华丽反击,詹青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高贵的亲戚扶持,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却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两次拒绝北京大学,背负百万巨款赴美求学,看完她的故事,你又想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