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高中物理课本,解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百科   2024-11-23 06:30   广东  

有一天看一个视频,台湾大学数学系的一位教授讲,他有一天问一位化学系老师:“你们老讲1号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个质子,8号元素的原子核含有8个质子,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化学老师说:“呀,我教了一辈子化学,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几天后,二人又遇到,化学老师说:“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卢瑟福就已经弄清楚这些事情。”

我看到这个视频时,心中不禁有些小得意,虽然这暴露出我的修养不够。我老早就知道,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认识到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而质子也是由他提出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这是科学历史上极重大的发现。门捷列夫当初发现元素周期律时,是将各元素按照原子质量(加不加相对二字都一样)从小到大排序,原子序数只代表原子质量的排序,序号的数值并没有物理意义另外,在个别位置,为了保住周期律,需要把原子质量较大的元素,排在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前面。

卢瑟福的分析使原子序数的数值获得了物理意义,它=核电荷数=原子核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周期律是随着核电荷数(或等价的另两个数)而不是随着原子质量。


Landsberg初等物理教科书第3册中,对卢瑟福的分析做了清楚而完整的介绍。

21章10节:原子的核式模型

先介绍实验条件。首先指出,放射性原子射出的α粒子的速度超过10000千米每秒由于速度这么巨大,α粒子撞到原子时可以穿进原子内部所以,物理学家用它探测原子的内部结构。如果缺少这个说明,我们就会发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得是α粒子?

再指出实验使用的金箔的厚度,比如大约1微米厚。

实验结果包括两个方面。

(1)首先算出,1微米厚的金箔大约包含3300层原子。所以,α粒子穿过金箔时,要穿过大约3000个原子实验发现,大部分α粒子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散射。这表明,金原子可以让α粒子透过。


(2)有些α粒子的散射角度较大。指出,速度极大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折,需要非常大的力因此,原子内部存在非常大的力,又由于,只有很少比例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所以,原子内部只有很小的区域才存在非常大的力。

当时的原子模型无法解释这样的实验结果。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这个模型为何可以产生上面两条结果?请看作者的说明:


α粒子进入原子后,受到原子核与电子产生的电场力电子的质量比α粒子小太多了,几乎无法影响后者的运动,不必考虑。金原子核的质量则比α粒子大很多,α粒子的运动主要受金原子核影响。二者离得越近,电力越大(库仑定律),α粒子发生的偏转就越大。实验中观察到大偏转角度,意味着α粒子与原子核可以靠近到非常非常近的地步。而这就意味着,α粒子和金原子核二者都非常非常小。

大部分α粒子距离金原子核都比较远,受到的影响很小。

假设电力遵循库仑定律,卢瑟福算出的向各个角度散射的α粒子数,与实验观测结果符合得很好。

实验时除了金箔,还使用了各种不同材料的箔片。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吻合证明了两点,一是核式模型的正确,二是库仑定律在原子内部仍然能够适用。

可是,只有当两个电荷的尺寸都小于它们间距时,库仑定律才成立。从这分析出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直径的大约一万分之一。


另一方面,库仑力与原子核的电荷成正比。从这分析出,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又由于原子是中性,所以,核外电子数也等于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这样便获得了物理意义。结束。

你们肯定看到了,作者的说明很完整,很有条理,对其中用到的推理以及各种事之间的关系,都说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还看不出上面的讲解有多好,来看另外两种高中课本(上面那套课本就是给高中生用的)对同一内容的介绍。

下面是一本高中物理课本:


这里只提到α粒子是高速,并没说速度高到什么程度。什么算高速呢?100米每秒算不算高速?给出数值是不是更好?那可是超过10000千米每秒啊!

这里断定,α粒子(带正电)的偏折,是由于受到原子内正电荷的排斥。这样说,好像只有排斥力可以引起偏折似的,实际上,吸引力也可以引起偏折。偏折与力是斥力还是引力压根没关系。

α粒子受到的引力来自电子,之所以忽略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不是由于力是斥力,而完全是由于电子的质量相比α粒子太小了。但这本书说,“再说” 电子由于质量太小,影响不了α粒子的运动。这种说法暗示,电子不会让α粒子偏折,有两个原因,一是施加的力是引力,二是电子质量太小。这根本就不对。

至于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为什么不能产生大角度偏折,这里根本没有解释(只是画了个图)。根本没有提到库仑定律的作用。

下一段说,卢瑟福的模型中,集中的正电荷对α粒子的排斥力可能非常大,使后者发生大角度偏转。可是,它在前面对大角度偏折进行分析时,压根没有提到这需要非常大的力呀!怎么现在来这么一句?

上图划红线的最后一句似乎有问题:偏转角与“入射α粒子数”有关系吗?

上一页已经说,卢瑟福的核式原子模型被人承认,“迈出了一大步”,本以为结束了,这里却补充一句,根据这个模型,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这些介绍给我的感觉是:写的人心里没准谱,颠三倒四,东一句西一句。

再看一本高中化学课本:

它先提到“用α粒子去轰击其它物质的可能性”,后面才说“高速α粒子”。回忆Landsberg教科书的叙述顺序:α粒子速度非常大,能够轰击进入原子内部,所以用它探测原子的内部结构。多顺呀!

完全没有提到力,这倒可以理解,它是化学书嘛。

提到了“对(原子核)电荷的计算”,但是后面并未指出卢瑟福发现了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这可与化学关系极大呀!),那么,提到“对电荷的计算又有什么意义呢?

写的好的科学课本,如果认真读,学生的头脑会得到很大提升。写的糟糕的课本,叫学生怎么读呢?读得再认真也白费啊!

科学的故事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