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是好人?
这问题初看好像很简单,其实稍微认真考虑,就会发现它很复杂。
前两天我又温习了几集电视剧《父母爱情》,发现弹幕上争论得很厉害,比如,许多人认为江德福很好,也有许多人说他算什么好。
对于剧中的几乎每个人物,弹幕上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
我认为,这现象表明了,好人问题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
杜威是我的精神导师。他在《伦理学》中讲到好人是什么样,使我很触动。
她是这样说:“好人不是单单按某个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他还关心修订自己的标准。
“责任心的最高形式,就是对持续的进步感到兴趣。”
标准的问题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比如,什么是好孩子?许多家长说孩子不好,因为孩子“不听话”。
有个老师认为学生对自己不尊重,因为自己讲话的时候,学生们没有全部坐得笔直。
有些人觉得一篇文章写得好,因为其中用了许多成语。
有些人认为某个大学好,因为学生人数多。
许多人认为陈丹青不素质,因为他说话时爱说“我草”。
许多人批评某个人不爱国,因为他竟然把自己国家不好的事情说了出来。
我们都是按照某种标准做事,也按照某种标准评判别人。可是,有几个人想过:我们的标准是合理的吗?还有,我们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标准,主要来自两个来源:一个是小时候由父母和老师教给(或者灌输)的,一个是当前社会上有势力的声音(大部分人的做法,等等)。
这两种来源,应该都不是合理性的保证。
比如,父母的教导是由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的。比如,有的父母会教孩子,这个很可怕,那个很可怕;而居里夫人教女儿的是,“绝对不要害怕任何东西,也永远不可惊慌。”
然而,我相信,有一些人的标准,一直是自己小时候所接受的那些标准,以后再没有变动过。他们不愿,也许还害怕修订自己的标准。
他们听说了“说脏话是没有素质”,于是从来不说脏话。而且,当遇到有人(比如陈丹青或老贾)说脏话时,立刻就在心里打叉,而且会得意地以为,自己比他们有素质。
他们很关心不说脏话,但是从来不会关心过“人不能说脏话”这个标准,是不是科学与合理的。
再说“责任心”,通常一说到责任心,我们会想起对家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等等。这些都是责任心的不同形式,就像机械能,内能,电能等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杜威提出(你可以不赞同),责任心的最高形式,就是对持续的进步感到兴趣。
所以,按照杜威的观点,一个我们通常认为是好儿子、好老公、好爸爸、好员工、好同事、好邻居的人,如果他对他本人的持续进步不感兴趣,那么,尽管他在其它方面都表现出责任心,但在责任心的最高形式方面,他做的不及格。
请注意,杜威在这里把三个我们通常不会联系到一起的事情联了起来:标准的修订,责任心(原文是conscientiousness,也可翻译成自觉性),进步。
说起进步,好像又是很简单。
人们都追求进步:希望考更高的分数,希望晋升更高的职位,希望赚更多的钱(我做梦都希望自己能赚许多钱)。
可是,进步这个简单的词语,包括了哪些方面的进步?不少人恐怕从未认识到,对原来标准的修订也属于进步的一部分。——更谈不到在这方面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