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十倍牛股!AI智能体产业分析(附股)

财富   财经   2025-01-24 12:07   广东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大家好,我是叶秋。

昨天的高开低走还是市场资金行为,猥琐资金借利好兑现过节去了,但中长线资金规划带来的万亿增量资金是被市场忽略的大利好。

今天很大概率会反包昨天的回调,市场继续在春季躁动行情的路上,而主线有且只有一个——AI。


AI智能体迎来两大催化:昨天智谱发布智能体GLM-PC1.1;今天OpenAI也发布PC版智能体Operator。

无科技,不牛市,无AI,不十倍。

未来AI有两类超级机会:

一类是数字化的AI应用——AI Agent。AI赋能千行百业,渗透到所有公司,提高员工的生产力。

一类是物理AI系统.比如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


近期这些产业都有比较不错的进展,未来2-3年会有产品、量产和业绩能见度兑现,在牛市中是最烈的马。

从业绩兑现度来看:AI硬件(云端+端侧)>智能驾驶>AI应用>人形机器人 从产业进展和市场空间来看:AI应用和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

现阶段,产业界的共识比较一致:AI应用为什么不发生?推理成本太贵了。

未来1-2年,推理成本会指数级别下降几十倍,AI应用会雨后春笋冒出来;

正常健康的生态应用是:应用创造的价值>云厂商>芯片GPU。

种种迹象表明,AI应用处于产业爆发前夕,25年将是Agent元年。

1)大厂密集发布产品国内智谱内测手机Agent;

阿里通义代码模式上线,可以实现大白话一键生成应用。

字节跳动旗下即梦AI宣布,两大视频模型正式全量上线。

OpenAI开放桌面版ChatGPT,明年1月发布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AI智能体。

腾讯推出AI智能工作台ima:可实现AI问答/生图,打通微信公众号文章生态。

Kimi发布新一代数学推理模型 k0-math,对标OpenAI o1。

百度发布工作流agent;

微软发布多agent系统Magentic-One;
谷歌明年上线agent Astra。

2)海外Agent率先启动

类比23年的AI应用,英伟达率先发力,随后国内的算力股也跟随启动。

美股AI应用已经有不少大牛股了,应用是国内的强项,行情级别只高不低。

AI教育:多邻国利用AI大幅提高了教育效率,股价2年涨了五六倍;

AI智能决策:Palantir受益于AI工具推动商业化,股价2年涨10倍;

AI 广告:Applovin受益AI广告引擎,今年股价上涨超6倍,2年30倍;

AI电商:Shopify AI产品落地效果良好,股价2年涨了三四倍;

AI CRM:Salesforce推出AgentForce赋能企业AI,股价历史新高。 

3)AI应用启动的深层次逻辑

一个是scaling law渐缓,GPT-5一再推迟,头部玩家将战场转移到AI应用,OpenAI已经秘密研发了很多应用,明年会密集发布。

一个是应用性价比高于硬件。

最朴素的逻辑,如果没有AI应用爆发,那么AI硬件就是泡沫,如果AI应用爆发,那么从筹码赔率拥挤度弹性出发,应用性价比会好于AI硬件。

最关键的是产业范式的转移,自从OpenAI推出o1(本质是scaling law的放缓),scaling方式从训练转移到推理,从那以后,美股软件走势要好于硬件。

训练阶段主要卷算力硬件,应用是后面要考虑的事情,但推理阶段是应用推着硬件走,应用越好越快,硬件才有迭代动力。

4)AI应用的投资范式

投资A股AI应用本质还是美股科技映射。

a、定价逻辑 这轮美股AI应用大牛市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传统业务稳扎稳打,一个AI业务注入业绩弹性、估值弹性和故事弹性,短期股价走势远好于业绩弹性,这说明还是估值弹性和故事弹性为主。

美股应用是有不少FOMO情绪在里面的,市场处于牛市,只要有AI业务的逻辑加持,叠加业绩边际改善,股价瞬间暴涨几倍,逻辑领先股价,股价领先业绩。

因此接下来A股AI应用也会复制这个定价逻辑,故事弹性和估值弹性会远强于业绩弹性,心里要有数。

b、选股逻辑。

这轮AI Agent有两大选股逻辑:

一个是人力成本的替代。

AI Agent如果能取代人类50%的生产力,那么对于软件公司的人力成本节约是巨大的。

一个是场景和数据。
从美股来看,B端AI应用爆发早于C端。

最核心的逻辑是传统软件公司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只需将场景AI化就能实现巨大的商业货币化。

商业模式也有所变化,有些公司尝试基于Agent完成的工作量来收费,想象空间远超预传统的liscence和SaaS收费模式。

这点其实从上一轮云计算革命就能看出来,最终走出SaaS模式的还是传统的软件公司,因为他们在B端场景、业务、数据的壁垒是很深厚的。

从这个角度说,中概股等传统互联网公司有海量的场景流量和数据,商业货币化空间是极大的,这可能是中概估值重估的重要逻辑之一。

A股的部分公司也开始有AI相关数据反馈。

AI教育:科大讯飞发布星火4.0 Turbo;

AI办公:金山办公WPS AI付费用户超百万;

AI电商:焦点科技10月发布 AI+跨境”产品Mentarc,以AI Agent的形式,为全球分销商和跨境电商卖家解决选品、货源查找、店铺运营等多方面难题。

AI广告:汇量科技;

多模态:万兴科技,视频编辑、PDF和营销工具等已完成年度大版本AI升级,纯AI创新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4000万元。

AI Agent:泛微网络12月5日即将发布下一代AI产品,纯正AI agent,OA占据最佳企业入口,三季度业绩边际改善。

老实说,整个软件股估值是比较飘的,因为B端受大环境影响比较大,普遍增收不增利。

不过产业趋势和股价趋势起来了,A股热衷于各种AI概念炒作,大概率也不会看估值的,否则无法解释曾经的消费医药新能源100倍估值,今年高股息都能有二三十倍估值。

友情提醒:以上仅为个人投研思考和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最后,求赞+在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近期梳理了字节AI、AEC、端侧AI、机器人、CPO、AI应用等产业链,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看看!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
高科技股投资的难处,每次波动都极其剧烈,足以令人窒息,但看准了弹性也这轮有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加持,不奢望成为全球避险资产,但起码位置比较低,能够抗跌一点。

叶秋的投资哲学
挖掘AI时代的十倍牛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