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预计CPO市场收入将从2023年的800万美元快速增长至2030年的93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72%,7年100倍的成长空间。
今天则是TW那边传出小作文,英伟达3月的GTC大会会推出CPO交换机,预计8月量产。
临了还不忘踩一下铜缆又多又杂散热不行
我只知道被狂踩的美股铜缆公司CRDO、SMTM涨疯了,按照他们的逻辑,CPO取代铜缆,他们价值应该归零才对
3月份的GTC大会上,英伟达会推出CPO交换机产品,8月可以量产,Q3有1万的的cpo-nv swtich asic芯片。
类似于铜缆,目前CPO的良率也是很多问题。
首先是卡在罗博特科的飞控设备商上,一个115.2T的CPO交换机需要36个3.2T的硅光引擎,需要36个耦合线路,每个线路良率用飞控设备是90%+。
36次中有几次失败,那么良率直接不行,目前台积电用飞控设备的整体良率不到20%,飞控自身设备量产难度也很高,只有一套原型机生产线,根本拿不出货。
此外天孚通信CPO FAU也是被英伟达多次退货,良率也是不行。
整个CPO交换机由于良率和设备不行,目前预期从1200台下调到120台。
总之,目前CPO很性感,未来星辰大海,但短期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了,价格太高,良率不行,估摸着27-30年才能有规模量产的可能性。
但是并不妨碍市场提前炒作0-1的破局,在A股0-1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基本被无视,前面也梳理过比较受益的还是太辰光和罗博特科。
太辰光直接供货suffle给康宁;康宁价值量是36*900刀,太辰光则是在此基础上打折扣,因此总的价值量比较高。
我倒觉得设备端的罗博特科比较容易有预期差,近期股价大幅回调主要是并购飞控暂缓,如果后续能够有效推进,过会后会复制从0-1、1-10的定价过程。
目前设备端是最卡脖子的环节,已经卡在台积电和英伟达等产业链霸主,可见设备壁垒是挺高的,万事俱备只欠过会,后续真可以跟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