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重磅更新:盐酸贝凡洛尔片-最新一代 β 受体阻滞剂纳入推荐用药!

学术   2024-10-28 20:03   浙江  


导语


多年来,β 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地位一直备受争议。这一争议的核心在于,不同的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对于 β 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适宜患者群体持有不同观点。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更多关于 β 受体阻滞剂的研究和证据出现,进一步明确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 8 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修订版)》正式发布,β 受体阻滞剂仍被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最新一代 β 受体阻滞剂盐酸贝凡洛尔片,也首次被纳入最新指南推荐[1]



01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18~65 岁)患病率高,多重疾病问题亟需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 年我国年龄 ≥ 18 岁成人的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2]。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1]。我国总体高血压人群中,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比例高达 55.3%[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中青年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4]。其次,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达 40% 以上[5]。同时,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率增快现象,这两者之间互相影响[6]。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增高,当合并肥胖时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活性[7]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造成心率增快[8],而中青年时期心率增快的人群进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也显著增高[9]。《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版)》指出:相较于心率处于 60~69 次/分钟亚组的高血压患者,基线心率 ≥ 80 次/分钟亚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上升了 47%。进一步地,心率每增加 10 次/分钟,患者面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增加 12%、18% 和 15%[10]


综上所述,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控制血压、监测心率、管理代谢异常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020 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建议,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那些表现出明显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症状(如静息心率超过 80 次/分钟)或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临床状况的患者,采用 β 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以促进中青年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11]


02

β 受体阻滞剂发展历史悠久,是国内外指南共识一致推荐的高血压基础用药


β 受体阻滞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叶,1962 年,首个 β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问世,此后 β 受体阻滞剂不断迭代优化,作用机制也经历了从非选择性到选择性的转变(图 1)[12]。β 受体阻滞剂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代:


① 第一代非选择性竞争性阻断 β1、β2 受体,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


② 第二代选择性阻断 β1 受体,代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等;


③ 第三代非选择性阻断 β1、β2 受体,同时选择性阻断 α1 受体,代表药物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等;


④ 第四代(最新一代)选择性阻断 β1 受体,同时部分阻断 α1 受体,是 α1、β1 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为盐酸贝凡洛尔片[1]


图 1 β 受体阻滞剂的发展历程


在全球范围内,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中国及欧洲的高血压指南一致推荐将 β 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版)》[1]中,洛尔类降压药(β 受体阻滞剂)继续保留一线治疗地位。同样地,在 2023 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的指南中,β 受体阻滞剂也被列为五大降压药物之一[13]。然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β 受体阻滞剂的推荐地位则有所差异。例如,在英国 NICE[14] 及美国高血压指南[15] 中,β 受体阻滞剂不再作为一线的降压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的推荐地位在日本的高血压指南中,则是经历了一些变化,例如,2004 年的日本高血压学会(JSH)指南中,β 受体阻滞剂被列为了二线药物,而 ACE 抑制剂和 ARBs 则被推荐为一线药物[16],但在 2009 年的 JSH 指南中,β 受体阻滞剂又被重新列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与钙通道阻滞剂、ACE 抑制剂、ARBs 和利尿剂并列[17]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 β 受体阻滞剂的推荐趋势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氯沙坦干预降低终点事件」试验及「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心脏结局试验」。研究发现,在合并左心室肥厚或高危高血压患者中,阿替洛尔单药或以阿替洛尔为基础联合噻嗪类利尿剂的治疗,在预防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方面的作用,不及以氯沙坦或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6]。但 β 受体阻滞剂是异质性较大的一类降压药物,上述结果不宜简单外推至阿替洛尔以外的其他 β 受体阻滞剂[6]。一项纳入 55 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195,267 例患者的 β 受体阻滞剂荟萃分析显示:β 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降压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18]。另一项纳入 354 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β 受体阻滞剂 24 小时降压幅度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当[19]。β 受体阻滞剂因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我国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和共识中,始终被推荐为一线降压药物[1,6]


03

盐酸贝凡洛尔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版)》推荐的最新一代 β 受体阻滞剂


2024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纳入盐酸贝凡洛尔片,开启了中国高血压管理的新篇章。盐酸贝凡洛尔片是最新一代 β 受体阻滞剂,具有 α1 β1 受体精准双选择作用[20]。在选择性阻断 β1 受体的同时,部分阻断 α1 受体,兼具轻度钙离子拮抗作用[20]


盐酸贝凡洛尔片 24 小时持续降压,降心率更稳健安全


与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接受盐酸贝凡洛尔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得到有效控制,且 24 h 范围内维持良好疗效(图 2)。无患者发生手冷、过度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阳痿或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21]


图 2 早晚各服用 1 次和早晨服用 1 次的盐酸贝凡洛尔片的对比实验


与美托洛尔的对比实验数据表明,每日服用 100~200 mg 的盐酸贝凡洛尔片能够降低收缩压 10 mmHg,舒张压 11 mmHg,减缓心率 7 次/min;同等降压效果时,盐酸贝凡洛尔片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盐酸贝凡洛尔片较美托洛尔更不易发生心动过缓;与美托洛尔会升高甘油三脂相比,盐酸贝凡洛尔片则不影响甘油三酯的水平[22]


盐酸贝凡洛尔片可改善脂质代谢和尿酸异常,助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


盐酸贝凡洛尔片的 α1 受体阻滞作用可导致血管扩张,毛细管流量增加,脂蛋白脂肪酶利用度增加,最终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23],临床数据表明,与阿替洛尔相比,盐酸贝凡洛尔片能更有效地改善脂代谢[24]


图 3 与阿替洛尔组相比,贝凡洛尔组 LDL-C 水平降低,DL-C/LDL-C 比值增加


此外,接受每日 100 mg 盐酸贝凡洛尔片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持续一个月后,患者体内的尿酸生成前体-次黄嘌呤的水平较治疗前有了显著降低[25]临床上盐酸贝凡洛尔片用于低血清尿酸值高血压患者未受明显影响,高值患者显著下降。


图 4 盐酸贝凡洛尔片对于低血清尿值酸和高血清尿酸值给药前后对比


盐酸贝凡洛尔片不良反应率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更安全


盐酸贝凡洛尔片的长期-开放-扩展-双盲安全性研究(I~IV 期)数据表明,接受盐酸贝凡洛尔片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比例相似[26]


① 对于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盐酸贝凡洛尔片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并未产生显著影响[27]


② 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盐酸贝凡洛尔片不影响中重度肾损害患者的血浆清除率[28]


③ 根据欧美申报资料显示,盐酸贝凡洛尔片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仅为 0.5% 至 2.3%[29]。而一项纳入 69 例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服用美托洛尔的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 79.41%,且勃起功能障碍的程度与服用美托洛尔的疗程和剂量呈正相关[30]


图 5 高血压病试验中发生的副作用(FDA 提供的 SBA 资料和欧洲申请资料)


结语

根据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与共识的建议,临床上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及维持用药选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治疗方案需依据患者的具体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合并的临床疾病状况,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重要的发病机制之 一。而 β 受体阻滞剂作为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首选药物,降压降心率的同时,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将盐酸贝凡洛尔片纳入其中,此举进一步巩固了 β 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线地位。作为最新一代 β 受体阻滞剂,盐酸贝凡洛尔片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稳健的降压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于洋

项目审核:金智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

[2]. 张梅,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1780-1789.

[3]. Wang Z. et al. Circulation. 2018;137(22): 2344-2356.

[4]. 童艳杰,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10-15

[5]. Zuo,etal.Metabolism.2009Aug;58(8):1102-8

[6].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4):316-324.

[7]. Lambert E. et al. Hypertension. 2007 Nov;50(5):862-8.

[8]. Grassi G. et al. J Hypertension. 1998;16(11):1635-9.

[9]. PalatiniP.etal.JHypertens.2006Sep;24(9):1873-80

[10].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2021;13(4):38-48.

[11].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v.28(04):22-30.

[12]. do Vale GT,et al. Curr Hypertens Rev. 2019;15(1):22-31.

[13]. Mancia G,et al. J Hypertens. 2023 Dec 1;41(12):1874-2071.

[14]. Krause T, et al. BMJ. 2011 Aug 25;343:d4891

[15]. Whelton PK,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May 15;71(19):e127-e248.

[16].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 Res. 2006 Aug;29 Suppl:S1-105.

[17]. Ogihara T,et al. Hypertens Res. 2009 Jan;32(1):3-107.

[18]. Thomopoulos C. et al. J Hypertens. 2015;33(2): 195-211

[19]. Law MR. et al. BMJ. 2003;326(7404): 1427-1431

[20]. Vaughan Williams EM. J Clin Pharmacol. 1987 Jul;27(7):450-60.

[21]. Al-KhawajaIM,etal.AmJCardiol.198658(12):17E-20E.

[22]. 黄洁,李一石,等.高血压杂志.2002;10(5):437-439.

[23]. FairhurstGJ.AmJCardiol.1986Nov26;58(12):25E-27

[24]. Salonen JT, et al. Am J Cardiol . 1986 Nov 26;58(12):35E-40E.

[25]. Ohtahara A, et al. J Hypertens . 2001 Mar;19(3 Pt 2): 575-82.

[26]. SafetyProfileofBevantolol.Angiology.1986Mar;37(3Pt2):248-53

[27]. 贝凡洛尔日本临床研究数据.

[28]. Solimon M,et al. Am J Cardiol. 1986 Nov 26;58(12):21E-24E.

[29].  FDA提供的SBA资料(2) 欧洲申请资料

[30]. 方快发,等.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4): 258-261


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