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心脏功能学影像检查技术一直以来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随着疾病的深入研究,冠心病的概念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变化,也更注重功能学的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作为冠心病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手段,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供血心肌的血流灌注状态,明确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是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心肌缺血)应用最广泛,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无创性方法[1]。
为使广大心内科医师及核医学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MPI,我们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雪梅教授,针对 MPI 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助力临床对冠心病精准诊疗。
Q1:MPI 在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中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Q2:冠状动脉疾病可用的检查手段相对较多,诸如冠脉 CT,冠脉造影,那么 MPI 与这些检查的区别和优势是什么?
Q3:在临床上,门控 MPI 得到的功能学参数如 EDV,ESV,EF 值,这些参数与超声得到的结果有时差距较大,哪个会更准确?
Q4:MPI 可以得到心肌血流储备(MFR/CFR),现在临床上也有 QFR 以及 FFR 等检测手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Q5:针对进行了 MPI 检测的患者提示缺血,在行 CAG 或者 CCTA 时发现血管的狭窄部位与 MPI 检查不相符或者未见到明显狭窄,怎么进行评判?
小结
通过两位教授的精彩解答,让我们对 MPI 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SPECT-MPI 检查,不仅为冠心病诊断、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信息,其在心脏康复、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同样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对于冠心病的概念更新,对疾病进行精准的诊疗需求越来越高,功能影像学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非阻塞性冠心病(INOCA)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随着科技进步,未来 MPI 或可与 AI、大数据等融合,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的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刘宇扬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 12 病房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学组 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冠脉学组 委员
•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 常委
•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精准医学组 常委
• 中国女医师学会医院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女性学组 委员
• 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心内外科学组 委员
• 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 承担北京自然基金、「十二五」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
•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知识年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等多项科技奖励
王雪梅 教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 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医师奖,杰出人才奖,全国医务名匠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及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
•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理事长;
• 中华医学会 7~11 届核医学分会委员;
• 安徽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质控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 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50 余项。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陈静
内容审核:申婷婷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