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在新加坡小区的图书馆里,看到一本中文繁体版书,书名叫《亚洲解放战争》,作者比尔·阿尔博特。我还做了一些笔记。
书中介绍日本当年的“大东亚共荣圈”,其主要宣传目标是通过构建一个反对西方殖民的亚洲共同体,实现“亚洲自主独立”。日本政府以此为借口,宣称其对东南亚的侵略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欧洲殖民者的控制。当然,这是日本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借口。虽然日本在某些时候确实与当地的民族主义者合作对抗殖民者,但其实际行为以军事占领、资源掠夺和强制统治为主,给东南亚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讲到在东南亚各国,也存在一些与汪精卫有类似经历的人物,他们在二战期间与日本合作,但他们的处境和中国的汪精卫大不相同,原因涉及复杂的历史和民族主义背景。
鲍奕蓬是缅甸的民族主义领导人,曾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傀儡政府。日本承诺给予缅甸独立,而鲍奕蓬相信通过与日军合作,缅甸可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虽然他在战后被逮捕并监禁,但随着缅甸在1948年获得独立,鲍奕蓬逐渐被民族主义运动重新接纳,并未像汪精卫那样被视为叛徒。
劳雷尔是菲律宾的总统,在日本占领菲律宾期间出任傀儡政权的领导。他的政府为日本服务,但他也以尽量避免菲律宾人民受战争伤害为目标。战后,他被控叛国,但菲律宾人对他的宽容态度使他得以重新参与政治,甚至在1949年竞选总统,尽管未能当选。
苏卡诺是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在日军占领期间,他与日本合作并获得支持,推动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殖民统治。不同于汪精卫,苏卡诺的合作被视为为了民族独立的策略,战后他成为印度尼西亚独立的开国总统,成为民族英雄。
越南的潘佩珠曾与日本人合作,试图通过外部支持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虽然他的合作未能实现独立,越南历史评价他为民族主义者,而非叛徒。由于他对抗殖民的努力,他被视为越南民族英雄。
披耶·帕凤是泰国的总理,他在二战期间与日本合作,并允许日军通过泰国攻打缅甸和马来半岛。尽管在战后泰国与盟军达成和解,披耶·帕凤被迫下台,但他在1957年通过政变重返政坛,泰国社会对他的态度相对宽容,因为他曾为保全泰国独立付出努力。
柬埔寨西哈努克在战时同样选择与日军合作,期望借助外力推动柬埔寨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虽然战后局势动荡,但他仍然成为了柬埔寨的象征性人物,并在后期继续影响国家的政治进程。
奥恩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日占时期,他一度与日本合作,但他和其他民族主义者的合作动机多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战后,奥恩成为反殖民运动的先锋,推动马来亚走向独立,他后来创立了巫统,并成为马来西亚政治的重要人物。
苏发努冯,老挝的著名民族主义领袖,在日军占领期间参与了与日本合作的反法行动。与其他东南亚领导人类似,苏发努冯的合作被视为民族主义策略,战后他成为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之一。
越南的陈文香在日军占领越南期间参与了与日本合作的行动,试图推翻法国殖民者的统治。尽管有过合作的历史,他后来被视为越南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
缅甸独立之父昂山将军在二战期间曾接受日本的支持,组织抗英活动。他与日军合作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缅甸的独立,而不是支持日本的侵略,因此战后他成为民族英雄,深受人民尊敬。
伊布拉欣是马来民族主义运动的领袖,曾在日本占领马来西亚期间与日军合作,试图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战后,尽管他的合作背景受人质疑,但他在马来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贡献使得他并没有被当作叛徒对待。
菲律宾的阿基诺一世曾在日军占领期间担任菲律宾的高官,与日本合作。然而,他的家族在菲律宾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战后,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成为菲律宾的总统。这使得他的政治遗产在家族的影响下有所缓和。
哈达是印度尼西亚独立的奠基者之一,也曾与日军合作争取独立。在战后,哈达和苏卡诺共同推动了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并成为该国的副总统。他的合作被视为争取国家独立的必要步骤,因此他没有像汪精卫那样被认为是叛徒。
名单还有不少,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为什么这些人物的历史评价不同于汪精卫?
这些东南亚人物的历史评价之所以不同于汪精卫,是因为他们的合作大多出于反抗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目的。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宣传策略将自己塑造成“亚洲解放者”,为反抗西方殖民统治提供支持,许多东南亚的领导人因此选择与日本合作。虽然这些合作行为在战后遭到审视,但随着独立进程的成功,这些人物的形象得到了重塑,更多被视为民族英雄或独立运动的领导者,而非叛国者。
这种背景和汪精卫的情况有着显著区别。汪精卫选择与日本合作时,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日战争中,他的行为被视为直接背叛了国家和人民的抗争,因此他被历史定性为“汉奸”。而东南亚的这些人物与殖民者斗争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合作行为在战后得到了更为宽容的谅解。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军人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解放亚洲理想的。这也让我感到意外。在日本投降后,有部分日军将武器留给当地的独立运动势力,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在印度尼西亚,部分日军留下武器支持苏卡诺领导的独立运动,以对抗荷兰殖民者的复辟企图。这种做法并不代表日军整体政策,而是部分基层军官的个人行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支持当地独立运动继续对抗西方殖民主义。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越南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