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自幼喜好读书作文,也就早早染上那缕腐儒气,酸文假醋地访古寻幽。师范毕业,分到石首县城,就想踏访其名胜古迹。可明明书里都有记载,偏偏就找寻不着。譬如袁中道就写过《石首绣林山游记》,说长江经三峡约束后奔腾而下,水势剽悍,汹涌几百里,所有沙石泥土皆不敢与之争,但到了石首,遇到绣林山,激流与顽石相搏,山石将浪涛卷起千堆雪,浪涛把山石劈成树林,蚀出洞穴,把石头磨砺得锋利如刀剑,圆滑如卧虎,把那绣林山下的浅滩水湄,活生生雕镂出一个气象万千的万石湾。读到此我就想:这万石湾该是何等壮观,那肯定比苏东坡的黄州赤壁奇诡多了,那才是真正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于是我终于没忍住,一次次爬上绣林山,却从未见到过小修描述的那番景致,只有残存的山体,陡立的石壁,是前些年炸山取石留下的杰作。排排浊浪长途奔袭而来,如林的石笋不见踪影,浪花也就不开。梅西不遇C罗,跑了一个寂寞。
古代绣林那真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古镇,有好几座浅山,好几湾碧湖,还有照影桥、望夫石、八仙洞、刘郎浦、绣林亭、锦帻亭,还有龙盖朝云、马鞍夕照,再加上调弦口、万石湾,总称为绣林十景。黄庭坚曾经写过《咏绣林十景》,写过《绣林亭》,写过《万石湾》,写过《照影桥》。山谷道人虽是大诗人,大诗人也不见得每首诗都是精品,这些诗就非常遗憾,写得并不怎么气韵生动,也就不怎么著名,连石首人也没有几个能够背诵,我到现在都背不下来,也懒得背。杜甫也写过《早发石首》,我只记得一句“岸上空村尽豺虎”,看上去不是什么好话,石首人也不好意思传诵。倒是有个不怎么出名的诗人写过一首《刘郎浦口号》,有“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两句,事涉男女,容易让人记住。记住了诗,也就记住了史:刘备怎么会为了一个孙夫人而轻易放弃争夺天下、鼎足而立的决心呢,那东吴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绣林十景中,调弦口似乎有点牵强,因为它远在几十里外的调关镇,虽在石首境内,但不属于绣林了。而这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石首人说在调关,汉阳人说在汉阳,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可怜咱小石首,怎么争得过大武汉?何况人家古琴台那么有名,人家还办有《知音》杂志,把那些个知音文化搞得有声有色,不管你石首人信不信,外地人反正信了。不过这种争论其实没什么意思,谁搞得清楚俞伯牙到底是在哪里遇到了钟子期?说不定既不在汉阳,也不在石首,只不过是这两个地方借这个故事做了些文章,汉阳的文章做得更好而已。石首也不是没做文章,调关之名,就是从调弦演变而来,近旁还有个伯牙口村。但地名是人取的,取名有时候也只是图个吉利,或许个宏愿。叫长生的人不少,可古往今来,哪个长生不老了?石首还有个晒经石,说是唐僧取经回来,在这里晒经了的,你信吗?从印度回西安,怎么会跑到石首来?难不成是悟空背着师傅一个筋斗翻到了这里?
照影桥这名字,倒有些诗情画意,拱桥美人,映带生姿。这桥也是与孙夫人有关,说是她经常在桥上临流自盼,顾影自怜,就感觉这孙夫人与潘光旦先生研究的影恋少女冯小青类似。小青整日闲愁,临池自照,好与影语,有诗曰“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你读了可能也会忍不住,想穿越到明代去陪伴她。孙夫人这么年轻,常守空房,其落寞孤寂的况味跟冯小青有得一比,这两句诗感觉就像是写给她的。我在苏州那些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里发呆时,常常要想起石首的照影桥,估摸那座我从未见过的照影桥是不是这般模样。历代诗人也有不少写过照影桥,有两句写得有点意思:“腻粉至今流尽否,石苔空锁一桥烟。”唉,而今不仅腻粉早已流尽,桥也早已不存,桥下的牌楼堰都填作了集市。我在石首干活时,那个集市叫茅草街,两边挂满了廉价服装。所幸绣林尚存山底湖、陈家湖,前几年都辟作了公园,应该也架了桥吧,不知道有没有一座叫做照影桥。
那时候石首最古老的桥叫童人桥,在东升镇境内,说是与明代探花曾可前有关。曾可前小时候自然是聪明伶俐,他在河边玩耍时碰到一个什么大人物,就要求他在这里建桥,以利村民出行之便。大人物出了一个什么上联,他对出来了,且对得好,大人物就在这里修了一座桥,于是就叫了这名字。我去看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原址上新修的,都已显破败。那时候搞阶级斗争,国弱民穷,桥的质量很差,现在不知道再建没有。曾可前是公安派的重要人物,他与三袁关系很好,交往很多,袁中道写《石首绣林山游记》里提到的同游者中,第一人就是他。他也做了不小的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吧。他是石首人,才华横溢,诗文不少,奇怪的是我从未找到他写石首的诗文。
绣林山上还有个望夫石,可能炸山炸掉了。这望夫石上有脚印,脚印中间还有一条小槽。村人粗鄙,说是孙夫人小便冲出来的。真实的传说是孙夫人听说刘备死了,在石头上终日望夫夫不归,泪流不止,泪水在石头上滴出了印痕;最后朝天呼唤夫君之名,投江而死。石首江边,也的确有个地名叫朝天口。我一直认为这段传说是后人的附会,那孙夫人与刘备的感情应该不怎么好,本来就是政治联姻,年龄差异又大,还长期不在一起,孩子都没生一个。加上刘备这厮,说什么“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赵云救出他儿子阿斗,他居然将孩子投掷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看得出他只图霸业,心里根本就没老婆孩子。不过这也是小说家言,不足采信,但民间传说一般也是根据小说来的呀,明显这传说与小说相互抵触,不能自洽。我登山时,望夫石自然没见着,只有个孙夫人雕像,水泥石灰做的,也是一律的粗糙。有个年轻人正在给他女朋友讲解,说这孙夫人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叫人哭笑不得,也叫人印象深刻。
绣林的大多数景观都与刘备有关,就是绣林山这个名字也来自刘备。绣林山原来叫楚望山,刘备在这里迎娶孙夫人,山上张灯结彩,刘备赞叹说锦绣如林,于是就叫了这名字。绣林这名字,可能比石首还早。石首建县于西晋,那已经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石首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通行的说法是有石孤立于长江边,以石为首而得名。我总是不愿意承认这种说法,以石为首,岂不是花岗岩脑袋了?还有说是秦始皇赶山填海时,将两座小山遗落在了这里,其中一座变成了与长江水神搏斗的山神,山体是它的身躯,而昂立江中的那块巨石就是它的头颅,因此被称为“石首”,荒诞如司马夹头爱国。倒是宋元之际的史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里,引用孙宗鉴的一段话,说起来比较合符情理:“自安陆至竟陵,两驿皆平地。南至大江,并无丘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石首北部是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到了石首才首次出现了山,这样解释岂不是很好?
古代绣林与刘备无关的景点倒也有,譬如八仙洞,也在绣林山上,洞口还有个天造地设的棋盘子,有石凳石桌。传说葛洪住在这里种玉莲,用这种灵丹妙药给百姓治病。他也不能一天到晚为人民服务,就像而今的公务员,闲暇时也要掼蛋一样,葛洪还和其他七位仙人一起在洞口的棋盘上对弈。我以前看到过有个叫王天根的诗人写过八仙洞,这人也跟小修一起登过绣林山的,应该是小修的粉丝。原诗记不得了,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八仙洞的入口被青苔和藤蔓覆盖,古朴而神秘,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里面还有钟乳石,大抵像仙鹤展翅、神龙盘旋之类。阳光从洞口透入,光影斑驳,滴水声清脆悦耳。洞外则是郁郁葱葱的山林,鸟语花香。这些景观当然也都被炸飞了,跟八仙一起飞到另一个平行时空去了。
年轻时寻访古绣林,徒劳无功,深以为憾。石首古迹尽毁,可能与战争有关,可能与洪水有关,也可能与破四旧有关。而今渐入老境,一切都已看淡。万有皆逝,何况绣林十景?以前就听说想恢复重建,闻之并不激动,甚至觉得大可不必。离开家乡后,在外面看了无数假古董,兴味索然。我们既然已经革过文化的命了,叹惋之后,不如面向未来,把现在的建筑做好一点,若干年后,也就成了古董了。那些乡邦文献,古文旧诗,不妨刻在石头上,写在街巷中,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也许能够记住一点点,文脉就不至于断裂,乡情也就有所依傍。记得石首著名画家黄抱玉先生曾经把绣林十景刻在石碑上,先生已作古多年,那石碑尚在否?
往期文章,点击打开
◇ 《回头青》
◇ 《陌上桑》
昨天的回忆,今天的现实,
都是明天的历史。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和在看---
动动手指,传递我们共同的
理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