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士广场

文摘   2024-11-02 11:52   湖北  

我的旅行有点与众不同,不跟团,不看被圈起来的景点,不做攻略,只是跑到远方的某个地方,找个廉价但干净的酒店小住几天,找些僻静小路随便走走,找些闲杂人等随意聊聊,找些当地人钟意的餐馆浅尝慢饮几回。以前去过重庆多次,但那都是出差,匆匆忙忙,没干我喜欢的那些勾当。这次专门跑过去,也是即兴,查高铁,能直达,背个包就出发。

在重庆徒步,上上下下,走走停停,不经意走到朝天门,看嘉陵江与长江交汇,清浊分明,旋成一个鸳鸯火锅。回头瞥见一巨型建筑,横亘天际,有水晶连廊在空中抓握着四座高楼,感觉有点像新加坡。忽然想起新加坡不仅造苏州园区,还投资过重庆、上海、成都等地,心想这应该就是来福士广场了。

于是想上那个水晶连廊走走,一问要买票,每人100元。犹豫间看到广告,比水晶连廊更高的顶层有个餐厅,勿需买路钱,于是贪便宜上了电梯。进得人家餐厅,不好意思退出,壮胆吃了一顿,一碟牛排要500多元,亏了血本。当年陈奂生上城,住一晚酒店要五元天价,付款时千不该万不该,说了一句我可是半夜才来的呀;交了钱还心有不甘,返回房间,在床上蹦跶几下才感觉捞回一点本。

于是我也学陈奂生,在餐厅磨磨唧唧,不肯离去。但静坐发呆非我所长,身体呆若木鸡,脑海飞沙走石,根本无力清空。就是那时我决定写一篇文章,从来福士广场说起,说说莱佛士这个人。来福士广场的命名,显然是莱佛士的化用,这是典型的中国化搞法。很多国人可能不知道莱佛士这个人,知道了也可能不感兴趣,甚至会抵触反感;但对来福士三个字,大约乐于接受。新加坡商人,还真会做生意,既保留了新加坡元素,又熨帖了国人心愿。

我猜想国人抵触反感莱佛士,是因为这家伙是个殖民者。国人对殖民者,一向深恶痛绝,恨不得饥餐其肉,渴饮其血,即便不饥不渴,也想去咬一口。我们学到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洋人仗着船坚利炮,租去了香港澳门,还逼迫满清开放口岸,跟他们做生意。而今我们所熟知的广州、厦门、宁波、上海、汉口、南京、苏州、杭州,还有我老家的沙市,还有很多很多,都曾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之所以叫半殖民地,就是这些列强没有像苏俄那样,把海参崴库页岛等地直接划过去,杀光其间的华人,变作他们的领土;西方列强只是在这里巧取豪夺,搞所谓的经济侵略。

莱佛士跑到新加坡,自然也是为了获取利益。当年他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里建立贸易站,也是为了与荷兰竞争,意图控制马来群岛的香料贸易,并利用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开拓贸易航线。惟其如此,大量华人涌入,因为这个瘴气弥漫、鸟不拉屎的小岛,而今商机频现,可以挣钱活口。这很正常,在我们眼里,不正常的是新加坡这个国家,直到如今,依然对莱佛士这个家伙崇敬有加,简直是敌我不分,把阶级仇民族恨抛到了爪哇岛。

你到新加坡去旅游,稍加留心,你会看到新加坡河畔的莱佛士登陆点上,矗立者他的白色雕像,在新加坡市政厅附近,还有他的青铜雕像;你会看到莱佛士酒店,那是新加坡的历史建筑,是豪华酒店的象征,会看到莱佛士城,莱佛士坊;你会看到莱佛士学院,那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机构之一。新加坡还设有莱佛士学术奖,颁发给表现优异的学生。更有甚者,新加坡的国庆日,就是莱佛士登陆日,每年的这一天,歌舞百戏,举国欢腾。

看到这些,你会不会大吃一惊,痛心疾首,以致三观尽毁?可新加坡人不管不顾,我行我素。他们的理由是,尽管莱佛士是殖民者,但他确立了新加坡自由港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商人,使新加坡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枢纽,为其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这是新加坡从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转变之始。莱佛士引入了法律和治理体系,推动了社会秩序的建立,这是后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他还强力维护新加坡多族裔、多宗教的和谐共存,接纳了来自马来、印度、中国、欧洲的移民,造就了新加坡文化的包容与多元。

同样是面对殖民者,同样是华人为主的社群,为什么中国和新加坡的态度如此迥异?

我想,这可能首先与两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直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央之国”,其它地方统统都是蛮夷之地。到了近代,居然被那些野蛮人欺凌,打又打不过,打输了又割地赔款,那绝对是难以忍受的苦难与屈辱。而新加坡本来就一蛮荒小岛,莱佛士驾到时,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莱佛士也不搞杀人越货那一套,也就没有播种仇恨。尤其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并未经历反殖斗争,而是因为华人闹革命闹得马来西亚头痛,直接开除了事,因此对殖民者的看法相对中立。

当然还有意识形态的差异。咱先烈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推翻了殖民与半殖民势力,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政权,自然要不断教育国人牢记历史,痛恨洋人,以此来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而新加坡蕞尔小国,在大国夹缝间艰难生存发展,自然就奉行实用主义,秉承务实立场,借助英国留下的行政系统、教育体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通过自由经济模式,快速发展为全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新加坡并不回避殖民时期的遗产,反而从殖民历史中吸取现代化经验。


新加坡的国际视角与中国的自强立场也判然有别。新加坡资源贫乏,必须要面向全球,开放包容,他们通过纪念莱佛士等历史人物,与欧美建立良好关系,搭上了冷战时期西方经济腾飞的快车。我们则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对那些建设上海滩的洋人连名字都没听说,我们纪念的大英雄是林则徐,他把英国佬从印度贩来的鸦片都烧了。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历史观,塑造了新加坡的莱佛士和中国的林则徐。如果把他们两人的雕像放在一起,灵魂附体后,估计还会打起架来。

到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招来的有港商台商,还有外商。我就有点懵懂,感觉这和百年前的开放通商口岸有点大同小异。所异之处只是在于:上次的国门是被人撞开的,这次的国门是我们自己打开的;上次怕人家来,这次怕人家不来。相同之处也比较明显:以前的那些开放口岸,迅速成为了繁荣的商贸中心;后来的试点城市,也率先富裕起来,带领咱内陆地区的人们一起奔小康。

但我们与昔日的殖民者依然不共戴天。谁都记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谁都知道洋人们来我们这里只是为了抢劫掠夺。我们对西方列强在租界推行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知之甚少,对这些法律制度如何催生了清末的预备立宪和司法改革,对这些管理模式如何启发了中国的城市治理方法,都印象模糊。我们也不清楚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京沪铁路是洋人修的,不清楚洋人铺设了电线,建了电厂,他们的电报电话如何提升了国人的通讯能力,不清楚那么多的教会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化人才,不清楚现代机器生产技术带来了中国纺织、造船等产业的逐步兴起,不清楚他们的医学在古老中国播种了现代卫生理念和疫苗技术,也不清楚西方文化如何影响了中国妇女解开裹足布。

我说这些,绝不是为殖民者开脱罪责,他们也的确留下了斑斑劣迹。西人绝不是只做好事的雷锋,不过我们也大都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现代流行的商业法则是利人利己,合作共赢。我只是耍赖坐在重庆来福士的顶楼,看日暮时分,华灯初上,璀璨如星辰,看广场之上,人潮如涌,古今故事,于此交融,不禁想起新加坡的莱佛士,感觉有趣,胡扯一通。

诗与歌的旅行
无限欢歌来脚底千般挚爱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