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深圳

文摘   2024-08-14 06:00   湖北  


 

天下名城,独爱深圳。并不只爱那满城繁华,满城锦绣,并不只爱那泼天富贵,泼天绿荫。最爱的,还是那一群人。

 

那是一群异乡人。他们来自中国各省,来自世界各国。萍水相逢,都是他乡志士;风云际会,或为异域宾朋。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歌谣,不同的餐饮,不同的装束,不同的习俗,甚至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多元而包容。全国只有两个城市聚齐了56个民族,一个是北京,另一个就是深圳,深圳有个“锦绣中华”,深圳本身就是泱泱中华的浓缩版;新加坡号称有1000多个民族,深圳在中国的开放程度也绝对高居榜首,深圳有个“世界之窗”,深圳自己就是浩浩世界的精华篇。

 


那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0岁。30岁,人生的黄金年华,梦想与现实交融的节点,拼搏与收获并行的时段。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年轻身影,怀揣梦想与激情,挑战传统,突破常规,时尚,新潮,闯进,引领一个时代。他们是最具现代性的新新人类,他们精力充沛,在科技园里埋头钻研,让一项项前沿技术在这里诞生;他们思维活跃,在写字楼上激烈辩论,使一个个创业灵感在这里迸发。他们轻快的步履,是古老华夏快速跳动的青春脉搏,是文明世界频繁闪耀的创新火花。

 

那是一群文明人。深圳比邻香港,联通欧美,欧风美雨的润泽和滋养,使他们的风范容止不仅具有中国的儒雅气质,还熏染了英格兰的绅士风度,法兰西的浪漫风情,美利坚的自由精神。在街道上,车辆礼让行人的风尚最早在中国兴起;在地铁里,青年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早已成为习惯;公园里,公民们义务清理垃圾;海滩上,志愿者参与净滩活动。日常交流中,常闻“谢谢”“对不起”,多见耐心倾听;公共场合,不再喧哗;服务场所,友善微笑;邻里之间,互敬互援。

 

余生有幸,中年之后,竟也辞掉公职,作别办报筹刊20余年的故乡小城,受邀在深圳福田一家公司,司职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策划管理。八年之内不断升职加薪,远远超出一介书生投身职场的初心素愿。短短八年,电光石火,泪汗交织,那是生命的另一种绽放,是人生的另一次转身,如同旅行者走过漫漫长途,突然进入了一片全新的奇妙风景。几分紧张,几分忧惧,更多的是奋进和惊喜。深圳不仅给了我立足的自信,更给了我告别的勇气。见识了深圳湾的汹涌波涛,后来面对东太湖的宁静祥和,真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淡定和从容。

 

然而深圳八年,最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莫名其妙地走进了它的文学圈。虽然阅读和写作是我平生最大的爱好,但自从进入老家的报社,我就一门心思操办那份地方小报,不再对外投稿。初到深圳,博客兴起,我所写的文字就都放上去,是一种日记,也是把我的近况告知一下老家那些牵挂我的亲友。忽然有一天收到一个未曾谋面的美女作家菡萏的信息,她是重庆人,也在深圳打拼。她看了我的博客,动员我参加深圳的睦邻文学大奖赛,我说我都年过半百了,风轻云淡了,没兴趣凑热闹了。

 

未曾想菡萏说不动我,居然自己跑到深圳的邻家文学社区,给我注册,然后从我的博客上复制一些文章,发布了上去。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只有QQ,我的QQ名叫篱豆秋声,菡萏记错了,给我注册时还搞成了篱豆秋语。她虽然通知了我,我还是没上去看。好像过了几个月吧,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老亨打来的,他是《深圳青年》杂志社的副社长,睦邻文学奖就是他代表《深圳青年》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等机构一起创办的。他说你的作品被提名了,获奖之前要公示,但你的作品太尖锐,我们不便公示,你能不能自己修改一下?

 

我说不便公示就不公示啊,我没有参赛的,是别人给我弄的。他说这可不行啊,那个提名评委德高望重,我们不能拒绝的。我突然就对那个评委好奇起来:那是何方神圣,在浩如烟海的篇什中看中了我那篇不合时宜的小文?于是我提出一个要求,等尘埃落定,你带我去见见那个评委,我请他喝个酒,问问他为何要给我提名。现在不请,免得说我为了得奖走后门,那真是羞死人了。老亨说:没问题。我说:那我修改。

 

后来我那篇小文只得了个优秀奖,就那么一个末等奖,居然还闹出一个笑话。有人听说是菡萏帮我参赛的,而我是公司的副总裁,就猜测我是个大款,菡萏这个未婚女青年应该是傍上了我这个大款,在QQ群里叽叽歪歪。菡萏笑着回应说:“你们真不知道,我比他可有钱多了。”她说的是实情,她自己开有一家公司,还在深圳买有房子,出过集子。那一次她的作品得的是二等奖,比我侥幸获得的优秀奖档次高。她怎么会傍我这个又老又穷还寂寂无名的家伙?

 


话说回来,首届震撼视听的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完毕,我找老亨兑现承诺。老亨就载着我,去见了大名鼎鼎的提名评委南兆旭先生。原来南先生和我同年,之前是山西大学教师,1989年南下深圳,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深圳历史与自然,2022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聘为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南兆旭先生几十年行走山野,著作等身。南先生见到我竟然说:“我也写过跟你同样标题同样类型的文章,我没你写得好。”我羞愧无地,但又觉得幸运,不是因为得了那么一个小奖,而是因此认识了这位大咖。我被他深深吸引,以后就经常跟着他去远足登山了。

 

同样吸引我的是老亨先生。老亨原名黄东和,他是当年湖南那个县城的文科状元,是文采飞扬的作家,也是卓有见识的学者,更是长于任事的干才。很多年前,深圳有一个民间智库叫因特虎智库。这个智库的主要的创立人有三个一位是老亨——黄东和另一位是金心异还有一个就是我老家湖北石首的我为伊狂——呙中校。呙中校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金心异一篇《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老亨一篇《中国,不能没有深圳!》,交相辉映,不同凡响。因特虎三剑客声盖鹏城,远播海外。

 

老亨的文章和著述,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他指出深圳的第一波泼天富贵,来自于与内地土地与人工的百倍利差,第二波来自于技术利差,而第三波将来自于创意文化利差,独具慧眼,切中肯綮。他提出在深圳打造“故乡石公园”构想,由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出面,广泛征集承载深圳人故乡记忆的“故乡的石头”,如水井石、栓马石、磨盘石、洗衣石、纳凉石、碑刻石、基础石、异形石、艺术石、神龛石等一切有故事、能寄托相思的石头,就近展示在深圳1100多个社区公园里,把渐行渐远的“乡土中国”收纳进深圳的城市公园里,让深圳的“故乡石公园”和“故乡石头记”成为深派文化的软硬双璧。

 

这真是天才的构想和筹划。他说:近代华人出海外,会怀揣一抔故乡土;今天移民来深圳,何妨带来老家的故乡石?深圳市民从故乡捐来的有故事来历、有情感寄托的桑梓石,安放深圳居所附近的公园里,他们是故乡石的捐助人,也是故乡石的讲述人,是热情的深圳公园故乡石景的导游,更是深圳公园故乡石景世袭罔替的讲解员,无数他们的朋友在故乡石景点聚会、观瞻,慎终追远,无数故乡故事在深圳的《石头记》里演绎绵延。由此,深圳的城市公园便可以是深圳人的人文祖山、人文祖庙,也可以是源远流长的“乡土中国”在深圳具体而微的汇聚衍生,无远弗届,厚重悠长。这样一来,深圳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了一座有根的城市,还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因为中国300个主要城市、3000个左右的县城、30000个左右的乡镇、300000个主要村落的3000000块故乡石汇聚于深圳,亿万字的《石头记》纳入深圳地方文献,这就相当于以神来之笔打造了一个超级巨大的全新的“敦煌石窟”,足以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人文风景。

 

我在职场上是靠策划谋饭的,看到他这段话,感到头顶有天雷滚过,眼前有巨石阵矗立,这真是一个金点子!我如果还在深圳,除了举双脚赞成,还会联络乡亲,在湖北石首人最多的白石洲竖起一块巨大的孙夫人望夫石,然后写一篇介绍石首历史与现状的文字,勒于石上。我相信所有石首人到了深圳,都会来看一看,拍张照,发到朋友圈。哦,还有我的大垸镇,我的天字号村;当然还有我的荆州市,我的湖北省。还有那么多外国友人,他们的国,他们的故国石。我甚至有点担心这个创意让南京捷足先登、先行实践了,因为它本来就叫石头城。

 

最近,老亨又在张罗“深圳生日茶会”。他说,香港人的花衬衫,广东人的人字拖,是过往的老样子,今天的深圳人,样子还很模糊。他说深圳喝茶的样子,很美!他推出了详尽的策划书,力图让深圳生日茶会像他搞的睦邻文学奖一样,一年一度,持续创新,以期形成深圳的新民俗、深派生活方式、深派行为艺术,以期让这座快节奏的城市步履更从容优雅,让先富起来的深圳人,样子更好看一些。

 

咋一看,我还有点不以为然,心想中国哪个城市的人不喝茶哦,这个创想只怕难以搞出特色来。但转念一想,非也!深圳是一座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海纳百川,其茶文化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深圳茶业消费兴盛,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全国前茅;深圳老板众多,喝茶是常见的商务社交方式,茶台在深圳的公司很常见,甚至有“没有茶台的公司算不得正经公司”的说法;深圳既有传统的茶城、茶馆,又有奈雪、喜茶等新式茶饮品牌。这可是别的城市不具备的啊。

 

我在深圳呆了八年,在苏州呆了八年,还有段时间呆在新加坡。而今我回到荆州,常常想起这些城市。老实说,这些地方都不错,我和这些地方也都还有些牵扯。承蒙抬举,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做深圳睦邻文学奖的提名评委,一直在做苏州吴江企业发展研究会的秘书长,一直在做新加坡亚太杰出企业家协会的文化顾问。而深圳是我出走的第一站,是我纵身腾跃的跳板,我对深圳深怀感恩。我想在深圳建市45周年之际,也响应老亨的号召,在荆州找几个同样对深圳有关联的朋友茶叙一番,听听他们如何评说深圳,同时也遥遥地致敬深圳,致敬深圳人,致敬老亨!

 


 


诗与歌的旅行
无限欢歌来脚底千般挚爱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