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

文摘   2024-09-24 09:50   湖北  

早在1955年11月中旬,毛泽东先后在杭州、天津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展望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发展前景,其中提到了“除四害”。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除四害》为题的文章,1月25日,《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再次提出除四害。毛泽东认为麻雀以谷物为食,影响到农业生产,因而将麻雀定为“四害”之中的老四。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将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作为“四害”,发动了一个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以除四害为中心的运动进入高潮。

围剿聚歼麻雀运动首先从四川省开始。四川制定了严格的“无雀标准”,如所在地区或单位无麻雀窝、无麻雀飞、无麻雀叫等;城镇以居民委员会、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全天看到麻雀2只以下者只是“基本无雀”,并不合格。四川还探索出了“疲劳战术”打麻雀的方法,即通过敲锣、敲盆、敲尿桶、敲竹筒等方式惊吓麻雀,使其无法落脚,疲惫坠地。比如郫县10万人历时3天,共消灭上百万只麻雀;一个乡在7天内歼灭麻雀20多万只。四川的经验还被拍摄成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放映推广。

在四川的带动下,全国各地都加入到打麻雀的行列。北京召开了“除四害誓师大会”,成立了“首都围剿麻雀总指挥部”,副市长王昆仑任剿雀总指挥。1958年4月19日清晨,首都数百万“剿雀大军”拿起锣鼓响器、竹竿彩旗等开始行动,全市布下天罗地网,830多个投药区撒上了毒饵,200多个射击区埋伏了神枪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从4月19日至21日,300万人连续突击三天,共歼灭麻雀40余万只。上海也不甘落后,全市动员,平均每10平方米设有一个驱赶麻雀的岗哨,上海人民大战一天,灭麻雀掏雀蛋共25万只。我小时候也参与过,竹竿上系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系一块小木块。奋力挥舞竹竿,让小木块在空中飞旋,发出呜呜的声音,据说能够让麻雀栽倒在地,但没有一只麻雀被我击落过。

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的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全国的麻雀险遭灭绝。

由于麻雀数量的大量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害虫失去了天敌的制约,数量急剧增加。1959年春,上海等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害,人行道两旁的树木的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全国各地的农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虫害,给全国农业和林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直到1960年3月,中央下达最新指示,停止打雀运动,把麻雀从“四害”名单中剔除,新“四害”定为老鼠、苍蝇、蚊虫和臭虫。至此,轰轰烈烈的“打麻雀运动”偃旗息鼓,麻雀重新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除四害”运动中,除了麻雀,其他动物和昆虫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猫由于要抓老鼠,在“除四害”运动中被大量鼓励养殖。但在运动的狂热氛围下,部分地区对猫的管理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情况。比如为了追求灭鼠数量,可能过度驱使猫去抓老鼠,导致一些猫过度劳累。同时,大量养猫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系统中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因为猫除了抓老鼠,也可能会捕食一些小型鸟类和其他小型动物。

蛇也是老鼠的天敌之一。但在运动中,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这“四害”上,对蛇等其他有益动物的保护意识不足,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

瓢虫等昆虫是蚜虫等害虫的天敌。在打麻雀后,害虫失去了麻雀这个天敌,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控制害虫,人们大量使用农药,这不仅对害虫有杀伤力,也会误伤到瓢虫等益虫,破坏了昆虫生态的平衡。

蜜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传粉作用。在“除四害”运动中,虽然蜜蜂不是直接的打击对象,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农药的使用,蜜蜂的生存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农药使蜜蜂大量中毒死亡,破坏蜜蜂的巢穴,影响蜜蜂的繁殖和生存。

在打麻雀运动中,也有不少人反对过:


1956年8月,在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副所长朱洗先生首先发言,以历史为例说明消灭麻雀的危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薛德焴于1956年12月、1957年1月,先后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把关于麻雀益害问题的争论推到公众面前。生物学家郑作新也在《动物学报》1957年03期发表了文章《麻雀食物分析的初步报告》,介绍麻雀的益和害。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薛德焴、复旦大学教授张孟闻、西北农学院教授兼院长辛树帜、福建师范学院教授丁汉波等动物学家也公开发表文章,认定麻雀为害鸟的根据不足,建议在没有得到科学结论之前暂缓捕杀麻雀,政府不要轰轰烈烈地发动灭雀运动,同时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然而,这些科学家的反对意见没有起到阻止打麻雀运动的作用。在以后的反右和文革中还受到过严重冲击。


那么,如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所谓“四害”呢?我们知道,它们虽然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危害,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过度灭杀。


老鼠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为许多肉食动物如猫、猫头鹰、蛇等提供食物来源,维持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生存。在某些生态环境中,老鼠还会参与土壤的翻动和种子的传播,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植物分布有一定影响。

苍蝇的幼虫(蛆)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加速物质循环。例如在自然界中,它们可以分解动物尸体和粪便等,将有机物转化为更易于被其他生物利用的形式。一些昆虫食性的动物如蜘蛛、青蛙等会捕食苍蝇,苍蝇的存在为它们提供了食物资源。

蚊子是许多昆虫食性动物如蝙蝠、蜻蜓、燕子等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些动物依赖蚊子等昆虫为食,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虽然蚊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蟑螂是一些鸟类、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等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这些生物的生存。蟑螂在分解有机物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它们会食用一些腐烂的物质,加速这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蟑螂当然也携带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可传播给人类,引发多种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肝炎、蛔虫病等。

总的来说,“四害”在生物链中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带来的危害较大,人们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其数量,而不是任其繁殖和扩散。

譬如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污水,消除“四害”的滋生地。例如,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封堵建筑物的漏洞和缝隙,防止老鼠和蟑螂藏身。

譬如加强水资源管理,避免积水,减少蚊子的繁殖场所。如清理沟渠、花盆底部积水等。

还搞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四害”数量。例如,放养蜻蜓、青蛙等捕食蚊子;利用寄生蜂等控制苍蝇的数量。

• 一些微生物制剂也可以用于控制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可以防治苍蝇和蚊子的幼虫。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杀虫剂,但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诗与歌的旅行
无限欢歌来脚底千般挚爱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