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在抗击肿瘤的艰苦征程中,患者不仅要面对顽强的癌细胞这一强大敌人,还要应对一个可怕的“幕后黑手”—肿瘤并发症。它是由肿瘤本身(如肿瘤对周围脏器的压迫、神经侵袭,血管破坏等)或治疗过程(穿刺活检、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其他健康问题的总称。
这些隐蔽的敌人,不仅严重削弱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难度,缩短生存期,更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就成了战胜肿瘤的关键一环!
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及时识别并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科普君在此总结了一些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希望看到文章的觅友们能提前预防,尽早发现。
01
恶性肿瘤患者是血栓的高危人群。
恶性肿瘤组织会释放各类促凝因子使患者的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化疗、手术等治疗措施也会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肿瘤细胞坏死脱落等状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等因素也可能加重血管内凝血形成血栓的风险。
据统计,与非肿瘤患者相比,肿瘤患者的血栓事件风险增加4.1倍,而接受化疗的患者,这一风险更是高达6.5倍[1]。
为什么说血栓很危险?
一旦血栓发生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向器官流动时,就会发生其他部位和器官的栓塞,有可能引发脑梗、心梗和肺栓塞等致死率高的并发症!
如果觅友有突然间出现以上情况,不要犹豫,马上去医院!
血栓形成初期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很多人不以为意。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表现可能仅为小腿酸胀不适,但是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时往往已经耽误了最佳时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科普君总结了一些血栓的日常注意事项/预防措施:
早期预防是关键
戒烟少酒、平日经常活动、不要保持固定的坐卧姿势过久、控制体重、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术后的患者和必须长期卧床的患者
可使用加压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包扎,平日进行简单的踝泵运动,必要的情况在医生监护下预防性的抗凝治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无明显诱因出现腿痛、下肢乏力、压痛、双下肢不对称肿胀的患者
应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征兆,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检查处理
02
肺癌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在肿瘤肆虐的同时,患者会出现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这些破坏了体内微环境的平衡,最终导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同时因为肿瘤的治疗方式,比如化疗,容易引发骨髓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要知道,中性粒细胞是体液中的“巡警”,它们的迅速减少让机会性感染的出现“一触即发”。
发热,常常是“感染”发生的第一个征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感染引起的发热常常附带“畏寒”属性。除了发热以外,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患者也可能出现多种易被忽略的症状,如: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好早期预防工作。
首先,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防止感染的关键,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在接受化疗期间,如果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选择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避免粗硬、过热、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止便秘。
另外,要注意按时检查血常规,因为白细胞的下降一般是有规律且逐步出现的, 在还没下降到危险指标时,及时处理,医生会根据白细胞降低的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或皮下注射升白药物。
03
从肺部或支气管吐出血液,在医学上被称为咯血。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肿瘤破溃、肿瘤坏死、肿瘤对气道周围血管结构的侵犯,以及强烈的咳嗽都可能成为引发咯血的原因。
研究数据显示,10%至30%的肺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咯血,其中10%至20%的患者表现为大咯血,这是一个严重的状况,大咯血可能会危及生命,死亡率超过50%[2]。原因是大咯血可能导致血块阻塞呼吸道,从而引发窒息,或者由于出血量过多,引发失血性休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死亡。
那我们具体应该如何面对咯血?[3]
患者本人:
咯血患者难免比较紧张,焦虑,恐惧,尽量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饮食上可进食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忌辛辣冷热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及多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
手术后得患者主动加强下肢运动,或穿戴下肢弹力袜,听从医嘱,避免血栓形成
家属:
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患者精神及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主动向医生护士咨询并学习咯血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咯血窒息早期征象,如患者突然出现咯血中断、胸闷、烦躁不安、面色发绀,两眼上翻或直视、出冷汗等,均为窒息先兆。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从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04
胸腔积液,我们通常称之为“胸水”,是肺癌晚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肿瘤侵及胸膜、肿瘤压迫淋巴管或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所引起。
当肺癌细胞侵入胸膜时,胸膜的正常液体吸收功能会受到影响,或者肺癌细胞可能会分泌过多的液体,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液体在胸腔内积聚,形成恶性胸腔积液。
据统计,在晚期肺癌中,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可高达60%[4],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恶化。
如果胸腔积液的量较少或形成的速度较慢,患者可能只会感到轻度的胸闷和气短等呼吸不适。然而,如果积液量大,肺脏受到的压迫就会更明显,这时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会加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和发绀(皮肤、黏膜、指端青紫为主要表现)等症状,这种长时间的“窒息感”并不像疼痛那样靠药物就能立竿见影地缓解,也无论如何都难以适应。
在面对胸腔积液时,首先应调整饮食,采取低盐饮食,并增加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质量蛋白质食品。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一般意味着胸腔积液已经积聚到一定程度,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但是,大量引流胸腔积液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等物质的流失,因此在引流的同时,需要监测白蛋白等指标,并及时进行补充。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9]
当胸腔积液被彻底引流后,可以考虑进行胸膜腔内药物注入以及积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以更有效地控制症状,为患者的恢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05
癌痛是指由肿瘤本身或与肿瘤相关的病变引起的疼痛,据统计,超过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会经历这种痛苦[5]。
癌痛会对我们的睡眠、胃口、情绪和体重等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让患者感到严重不适和痛苦,特别是许多癌症晚期患者,可能还会因癌痛显著影响日常活动,引起或加重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丧失求生意志。因此,对于癌痛的干预势在必行!
癌痛得止痛治疗遵循“三阶梯”原则,即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止痛药物[6]:
癌痛的治疗与癌症治疗同等重要!
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应用恰当的止痛治疗手段,及早、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对于抗肿瘤治疗中某些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疼痛,也可通过相应的治疗降低疼痛和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特别提醒: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按要求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及药物。另外,在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记录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遵医嘱定期复诊随访。
06
如果癌症出现骨转移,并对脊髓施加压力,它可能导致脊髓压迫(SCC)。像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一样,这种并发症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早期识别症状对于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缓解疼痛,限制神经损伤和预防永久性残疾[7]。
脊髓压迫症的第一个症状是背痛,当压迫变得更加严重的时候,会有下述症状:
如果患者日常察觉到以上症状,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07
在晚期肺癌患者当中,高钙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出现高钙血症往往会影响到患者预后,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需要积极的处理和预防。
恶性肿瘤转移到骨头上时,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刺激因子或分泌蛋白水解酶,使骨基质溶解,导致骨质被破坏、局部骨溶解、骨中钙离子流出到血液中、超过了肾清除钙离子的速率、游离钙离子越来越多,从而引起的高钙血症,称为局部溶骨性高钙血症,约占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的 20%。
高钙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出现幻觉,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嗜睡,昏迷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传导阻滞血压升高,心搏骤停等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痛等
泌尿系统:多尿,夜尿增多,多饮,可反复出现泌尿系结石,肾衰竭
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破坏增加,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身体变矮等,在运动或碰撞时容易发生骨折
持续性高钙血症还会导致钙盐沉积于软组织,导致异位软组织钙化;夜尿增多、多饮、多尿可能是高钙血症的早期症状;幻觉、精神异常、嗜睡、昏迷等是严重高钙血症的表现
对于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需结合患者病情给予抗肿瘤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其他措施包括停用可升高血钙水平的药物及食物,如噻嗪类利尿剂、锂、维生素 A 等。此外,如果病人的身体条件许可,应该尽可能的让病人重新开始负重运动。
最后,科普君想再次强调,定期与主诊医生进行沟通、按时复查等是掌握身体情况、避免危急情况发生的关键。
如您平时出现以上症状或者症状突然加重,请不要犹豫,及时就医,最好选择挂急诊!与医生沟通时,请尽量详细描述病史,以便医生能够更迅速准确地判断病因,及时处理。
肺癌
相关好文
参考文献
内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