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了解更多抗癌知识
👇
王先生在三年前确诊了肺癌,前几天进行了例行的肿瘤复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告诉他:“你的肿瘤发生了转移,是寡转移。”王先生愣住了,心中满是疑问:什么是寡转移?它意味着什么?我的病情是不是变得更严重了?
为了帮助更多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寡转移的概念,以及其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今天我们将详细解析寡转移的相关知识,包括它的概念、诊断手段、治疗策略等。
01
当肺部细胞不听话:了解转移及寡转移
当肺部的某些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时,就形成了肿瘤。而这些不安分的细胞有时会离开原发部位,转移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的“据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转移都是大规模的侵袭,还有一种情况是寡转移,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寡转移定义为转移器官数目 ≤3 个,且转移灶数目 ≤5 个。
图源:摄图网
02
探索寡转移:癌细胞最常见的“移居”部位
在肺癌寡转移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脑、骨、肝等。这些器官容易成为肿瘤细胞的转移目标,原因是它们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或特殊的生理特性,使得癌细胞更容易找到落脚点。例如,脑部血流丰富,为癌细胞提供了理想的“移民”环境。
03
探索寡转移:影像、病理与生物标志物如何指引治疗方向
肺癌寡转移的诊断通常涉及一系列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定肿瘤的存在、位置和可能的扩散情况。这些诊断方法有助于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更准确的估计。
包括细针穿刺活检(FNAB)、核心针活检(CNB)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分析,是确诊癌症类型和分级的“金标准”。
图源:摄图网
胸部增强CT扫描:这是评估肺部原发灶及其局部扩展情况的基础工具,也是发现潜在转移病灶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通过结合PET与CT图像,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全身范围内的代谢活跃区域,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寡转移。
头颅MRI或CT:对于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MRI通常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因为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内的病变。
骨扫描或PET-CT:用于评估骨骼系统中是否存在转移灶,特别是当临床症状提示骨转移时。
腹部超声或CT:用于筛查肝脏、肾上腺等腹腔内器官是否受到侵犯。
除了传统的影像学手段外,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和监测寡转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对于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MRD检测已被证明可以在影像学未发现病灶的情况下识别出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DNA,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敏感和特异的工具来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疾病复发。
收到很多咨询“国内靠谱MRD检测机构”的信息,有相关需求觅友可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咨询小助理获取相关材料!
04
检查结果显示寡转移:五大利器助你“摆脱”它
对于寡转移患者,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治疗,而全身系统治疗则涵盖化疗、靶向治疗等。这样的综合治疗方法旨在有效控制原发肿瘤及其局部转移病灶,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并争取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ASTRO/ESTRO 指南将手术和/或放疗推荐作为局部原发病灶和所有寡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方式[1]。
选择放疗还是手术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如果需要同时治疗多个器官上的病灶,通常更倾向于放疗
当希望尽量减少全身治疗中断的情况下,也会优先考虑放疗
而如果需要获取组织样本进行分子检测以指导后续的全身治疗,则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手术
对于可切除的寡转移病灶,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手段。现代微创技术如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减少了创伤,还加快了术后恢复的速度。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患者配合医生充分评估转移病灶的数量和部位、评估肺功能,避免因手术导致的器官残存功能不足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图源:摄图网
针对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详细的影像学评估、个性化的呼吸管理、精确的剂量规划及选择最佳放疗方法。
首先,医生会通过FDG-PET扫描和头颅MRI等检查确定肿瘤位置与扩散情况;如医生担心有脊柱或肝脏转移的发生,则会安排进行针对性的MRI检查以详细评估。
为了确保放疗时对肿瘤的精准定位,医生会对目标区域进行个性化的呼吸运动评估,并采用4-DCT、透视或MR-cine等技术来补偿呼吸运动的影响。最终,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放疗方式。
立体定向放疗(SABR)是首选,因为它能提供高度集中的辐射剂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若不适合SABR,可能会考虑大分割放疗或根治性放化疗,以尽量降低不良反应。
科普君补充:
4-DCT:4-DCT(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在不同呼吸阶段获取一系列CT图像,能够动态展示器官随时间变化的三维结构和运动情况。
透视:透视是一种实时X射线成像技术,医生可以通过它连续观察体内结构的运动,如心脏跳动或胃肠蠕动。
MR-cine:MR-cine(磁共振电影)利用快速磁共振成像技术捕捉体内结构的连续动态图像,特别适用于观察心脏功能和血流等快速变化的过程。
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药物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它依然是对付寡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为含铂双药方案。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进行攻击,基因检测后结果显示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如EGFR突变、ROS1突变)用对应的靶向药物能产生很明显的效果。
图源:摄图网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突破,免疫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可用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有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等,具体免疫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PD-L1)表达情况等综合决定。
关于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顺序和时机,ASTRO/ESTRO 指南指出,对于同时性寡转移患者,建议在局部治疗之前至少进行 3 个月的全身治疗,并且有条件的患者在局部治疗后建议继续进行全身维持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转移灶,应优先进行局部治疗;而对于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是否应该同时进行,需进一步多学科讨论决定。
在抗癌的艰难旅程中,患者不仅要应对身体上的挑战,还需面对显著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常常伴随疾病而来,因此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心理咨询、放松训练和社交活动等支持措施有助于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肺癌寡转移虽然复杂,但通过掌握正确知识并积极配合医生建议,相信患者们能够走向更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