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不适合想暴富的人”
财富
财经
2024-11-01 11:30
上海
1
周五收盘后,我在上海浦东跟 Charlie 见面聊天。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约在他公司的会议室。他在这家量化私募基金担任投研总监,负责股票多头和中性策略。
平时交易结束后,Charlie会花几小时与客户和渠道沟通,持续到下午 6-7 点。10 月份以来市场热闹了起来,他需要回复的客户咨询也增加了很多。
我认识 Charlie 好几年了,在以“闷声发财”为默认价值观的量化圈子里,Charlie是个例外。他不仅仅坚持通过原创写作分享投研心得,还经常组织上海的线下活动,聚会做得有声有色,许多私募基金创始人和资深大佬也会出席分享。“其实做线下聚会,就是因为一句话”。他曾读到过一个理论,大概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就略等于和他关系最近的3-5个人成就的平均值。这句话激励了他走出舒适区,认识更多优秀的人。组织了两年多的线下社群聚会,他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人脉的积累。这,是待在电脑前做研究无法获取到的。几年前我第一次和 Charlie 见面,是在杨高中路一个北大校友开的西餐店。我面前的 Charlie 跟那个时候比,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自信,甚至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慎重。回答我的问题时,他会停顿片刻思考。说话风格和着装一样质朴。2020 年,他在美国取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计划去香港攻读港中大金融硕士,却同时收到了Citadel(香港)的录取,做亚洲股票研究助理。这个 Offer 嘛正常人都无法拒绝。Charlie决定一边读研一边工作。回忆起在 Citadel 工作时期,他说经常会碰到国内外一流的数学天才,公司重视研究的文化和对人才的尊重,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1 年,这种中环精英的高大上舒适体验戛然而止。Charlie 离开 Citadel。他回到家乡上海,加入了一家量化私募。他说,当时内地高频策略很赚钱,他自己也有一些高频经验,就想回来大干一场。我问他是否对这个结果失望,毕竟放弃掉的 Citadel 薪水应该不会低。他说,“投资就是这样,每个策略都有一段红利期吧”。我从他的表情里很难读出情绪的波动和怨恨。也许这就是量化人的基本修养。虽然没有一回上海就立即“赚到大钱”,但Charlie对量化投资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消减。最初加入的这家私募已经不复存在。他随后加入了上海一家知名的数据公司,担任量化投资负责人。公司当时有两三百人,他参与到了管理层的工作,这段经历教会了他从创业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疫情袭来,上一个东家遇到了财务困难,他和许多其他同事才纷纷离开。在目前就职的这家量化私募,Charlie 尽心而努力。晚上回家也会自己做 1-2 个小时的研究。公司创始人是一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资深人士。今天我在办公室也见到了他,他看起来温和平易,自带科学家的范儿。Charlie 虽然在量化行业仅耕耘几年,但并没有一些新人的浮躁和不切实际,他相信量化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赌博。“可能很多人会说,你看,我在这里买就赚大钱了,就翻几十倍了,但其实你进场出场都得掐准。比如今年10月8号那几天,任何人不知道后一天是涨是跌,这个钱不在我认知内,我就没有赚,想赚这个钱的不如去澳门。”他坚信投资的宗旨是长期赚取复利。他的职责和本分就是每天做该做的事情,慢慢积累 20 年甚至 30 年,一定会等来诱人的回报。如果不做量化投资,Charlie 说自己可能会选择当一位网球教练。网球是他从小就坚持做的运动。但是他实在太喜欢投资了。“我从大学毕业,就很喜欢投资,而且擅长。人做擅长的事情就自信,自信觉得快乐。”他这么说。这时我问了一个很危险的问题 ,“你怎么会确认自己擅长的呢?”他说回国这几年,连家人也会问他,“怎么你做了这么久,还没有赚到大钱呢”?对此Charlie 的观察是,有这个困扰的不是自己一个,“周围太多人都是转来转去,没有赚到钱。”虽然没有暴富和瞬间成名,但来自市场和客户的“负反馈”却成了促使他不断进化的力量。他说人体内的“多巴胺跷跷板”总会在负面反馈到极致的时候发挥作用,以达到情绪平衡。他说,“做投资是个持续的事情,运气占一大部分,但不能因为运气没到,而感到沮丧。”紧接着,他抛出了今天最生动的一个比喻。“你口袋里有 100 块钱,不能因为丢了 5 块,把剩下的 95 块给扔掉吧。也不能因为失意了两三年,就把另外的几十年光景扔掉吧。”聊天接近尾声,我问Charlie对需要配置量化产品的人有什么建议,他说首先,量化不是为短期暴富的人准备的,是为有⻓期理财计划的人设计的。这样在享受满仓复利的同时,也有专业的管理人(基金经理)帮忙规避市场风险。因为,只要有一个坑存在,资产重新上涨的速度就会明显减慢。那要怎么选产品?Charlie 给出了几点建议。(以下仅代表嘉宾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1. 他会选择股票多头策略,而不是中性产品。基于中国市场中小投资人居多的生态,他认为多头模型的α可以尽可能弥补β带来的波动。
2. 产品之间也会有好坏,他建议,第一营销太多的公司产品不能选择,第二,公司创始人没有做投研的,要谨慎选择。
3. 产品跟市场水平表现偏离太远的公司,他建议不能买。比如最近这波行情和 2 月的行情。2 月,中性策略大部分产品都回撤 4-5 个点,甚至多的有 10 多个点。如果某私募做小票还涨了,就很奇怪。最近的这波也是,如果偏离太多,说明在策略里加了很多主观成分。所以选的产品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跑得过大部分人。
欢迎扫码收听交易门做客面基播客《看遍天才,她说:人,才是真正的阿尔法》,也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