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够退休

财富   财经   2024-07-26 11:30   四川  

01 多少够退休

小学同学聚会上,这个话题被美西IT双职工先提出。她在考察如果回成都退休要达到个什么条件,因为也没法讨论其他方面,所以她就很直白在问需要多少钱。在银行的同学说了个净资产3000万之后,在座各位也都很默契的绕开不聊这个数了,大家显然更关注的是拿退休金的事,和最近的一些65岁的政策传言。

我脑壳里面的感受是,这个问题从头到尾就不是钱的问题,很大程度都不是年龄的问题。

明嘉靖朝的首辅严嵩,在家产被没收,儿子严世蕃掉脑袋,啥都没有了,只留了条命之后,他怎么办喃?“寄食墓舍”,也就是回到严家的祖坟和守墓人一起混口饭吃,之后又苟了两年,87岁挂的。

日本在三十年前“平成战败”之后,一堆高杠杆买房负资产的人,根本都不能用存多少钱来规划退休,有些人连不负债上岸回正好像都不太行。所以,现在还有不少80上下的老人在职场工作香港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几年开Taxi的多的是70多的老司机。

你说上面这些人,在他们的职业高光年代,比如日本的90年代,香港的2000年代,拥有对应于2024年成都购买力水平的3000万等值净资产,似乎也挺很容易想象。严嵩就更不说了,85岁都还只在一人之下,家财都不用去数了。

所以多少钱够退休,什么年龄能退休,其实是个过于奢侈而无法回答的问题,不仅旁人无法回答,当事人也无法回答。

我最后出门给这位在加州的同学讲,心安处即是身安处,身心双安,退不退休,有没有那么一个数的净资产都不是问题。

我本来还想加一句,世事无常,都是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想了想,还是算了,没几个人愿意直面这如影随形的无常。


02 “我”是无常

对自我各方面情况的准确感知完全没问题,掌握实情现状,有所谓的自知之明是非常重要的。有问题的是自我感知后比较评价,和所带出来的情绪。(拓展阅读:《更好的自己》

推而广之,对外界所有人所有事的感知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随后脑中对这些人这些事的高矮胖瘦好坏爱恶的评价。和前文一样,都是个标准从哪里来的问题?

你说我自己这个人怎么回事我最清楚,我就是这些个偏好,我当然知道评价的标准。

那你就说到实质了:“我”其实是时间横截面上一堆来源很可疑的偏好标准集合,和时间纵轴上一堆很难分清真假的故事版本集合。

通过回忆的机制,纵轴上发生的事被“我”在不同时间截面上捞出来,用当前的偏好标准过滤,处理,打量并每次都尝试去合理化表述,这样就衍生出很多历史版本,称为人生故事。

对自己经历的某一件事,大脑在不同时刻,因评价使用的偏好标准版本不同,生产出来的不同版本人生故事之间可能都是相互矛盾的。这就是脑中的故事真真假假的原因所在。

而在当下这个时刻,你之前大脑中产生过的非最新版本的各版本人生故事,也并没有就被遗忘了,只是被你压在了潜意识的深处,藏了起来,时不时会冒出来,展现和当前台上叙事版本不自洽从而让你极为难受。

就拿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来举例,不管他脑中如何合理化自己20多岁在玄武门前主导的人伦惨剧,在贞观17年,40多岁的他看到太子李承乾要害弟弟李泰时,那难受劲都大到了自己不想活了。

如果标准偏好一直在累积在变化,同一件事的叙事版本就在变,于是由这两部分叠加构成的“我”也一刻不停在变。你以为是“我”在遭遇无常,其实“我”本身就是无常。

标准能否不变?这可以去考察标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你马上就会想到,去看看小孩。小孩眼里有光,充满好奇,只满足生存所需,打直球,活在当下,完全不需要什么标准偏好,也不会搞出这么多为了“我”的感觉,合理化叙事各种故事版本。

如果你注意观察小孩,最开始能说话后都过了很久,也很难找到“我”的影子。当然好景不长,无一例外,到了上小学前后,该来的“我”还是会来。

观察小孩得来的洞见是:“我”可不是一直都有的。向小孩学习,或可以对治无常。



作者 | 品哥
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投稿或者交流欢迎添加阿苏微信(jymsu2023)。
点击阅读#品哥小作文系列更多文章


交易门
讲个故事给你听
 最新文章